佛灯火 发表于 2013-6-1 23:50:59

【趣味诗话】罗隠的“第一”及其他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大中十三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
我们来看看他的这两首诗:
禁鼓初闻第一敲,卧看新月出林梢。
谁家宝镜初磨出,匣小参差盖不交。
《新月》
鸾笺象管夜深时,曾赋陈宫第一诗。
宴罢风流人不见,废来踪迹草应知。
莺怜胜事啼空谷,蝶恋馀香舞好枝。
还有往年金甃井,牧童樵叟等闲窥。
《青溪江令公宅》
罗隐的这两首诗里都有“第一”这个词,读来清顺自然饶有机趣,绝非偶然而为。后人学他的很多,例如:
雾外江山看不真,只凭鸡犬认前村。
渡船满板霜如雪,印我青鞋第一痕。
杨万里《庚子正月五日晓过大皋渡》
“中天挂出如钩月,曾照洪荒第一年。” 赵熙

惹目桃花笑拂风,似张羞靥似张穹。
群芳纵有千娇媚,怎抢春归第一红?
好人好梦《桃花》
朋友们今后若能留意,一定还会发现很多包含有“第一”的诗词。我曾经反复强调诗歌是语言艺术,从这些作品中,我们也不难看出诗人对语言所创造出来的优美意境的刻意探求,是何等的呕心沥血了。
顺带说一说诗词用语的一些问题,旧体诗词是模仿古人的格式和语法进行创作的,所以要尽量避免使用现代语法和词汇。切忌不能为了合律(或者其他原因)而杜撰新词,切忌!切忌!这是写旧体诗的大忌。稍不合律任然不失为格律诗,若果“不通”就什么都不是了。我们来看看这几句毛词:“山下旌旗在望,山下鼓角相闻。............报道敌军宵遁”如果把“旌旗”换成“红旗”,“鼓角”换成“军号”“宵遁”换成“逃跑”那还是旧体诗词吗?我们在读这首词的时候一点都不觉得它“旧”,高明啊。旧瓶一点都不妨碍装新酒。
我的一位前辈诗友在谈自己的创作经验时,对自己早年的“一年之计需抓紧,待看丰收在凤洲。”中的“抓紧”一词颇为自惭,说自己年轻时读书少,这样顺口溜式的错误是不可原谅的。并对他的一位朋友的“一老翁提刀砍妻头”这样的句子简直痞夷不屑。嘿,还是他们那代人对自己的要求高呀!
以后我再谈谈旧体诗词学习中关于“跟腔”,“脱句”,“用典”,“风格”等方面的问题,希望朋友们能喜欢。借此机会亦向书房中的朋友们求教,请大家多批评指导。谢谢大家!

张亚钧 发表于 2013-6-2 07:20:21

拜读了!

青鸟欢歌 发表于 2013-6-2 10:29:24

我们来看看这几句毛词:“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报道敌军宵遁”如果把“旌旗”换成“红旗”,“鼓角”换成“军号”“宵遁”换成“逃跑”那还是旧体诗词吗?这个例子举的好,学习了。
问好灯火!

船人 发表于 2013-6-2 14:19:22

毛词到底是'山下旌旗在望,还是山上旌旗在望, 山下鼓角相闻,还是山头鼓角相闻'? 还 有一点很重要, 毛此词是用湖南方言押韵, 比如一个角字, 读音就不同. 仅供参考.

靖江花鸟 发表于 2013-6-2 17:15:14

欣赏,了解,学习

克克笼子 发表于 2013-6-2 18:38:31

欣赏了。

深水微澜 发表于 2013-6-2 20:33:23

学知识,赏美诗了

佛灯火 发表于 2013-6-2 23:01:24

回 1楼(张亚钧) 的帖子

谢谢(张亚钧) 朋友,握手。

佛灯火 发表于 2013-6-2 23:08:19

回 2楼(青鸟欢歌) 的帖子

问好欢歌,你是行家,总是能够看出问题的重点。希望多提意见。

佛灯火 发表于 2013-6-2 23:36:10

回 3楼(船人) 的帖子

“山头鼓角相闻”误“山下”。谢谢老兄指出纰漏,谢谢。湖南和四川“角”的发音应该差不多,都是保留得比较好的古音“入声”。格律诗词押韵都有专门的韵书(官方推广的,类似现在的《新华字典》),不会用湖南方言的。谢谢老兄支持。握手问好。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趣味诗话】罗隠的“第一”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