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形目科普--绿尾虹雉
绿尾虹雉属鸡形目雉科,大型鸟类。体长约58—82厘米,体重约692—1400克,雌雄个体有差异。绿尾虹雉于每年4-5月繁殖。该物种以前分布广泛,数量多,但近代由于受到生态环境被破坏以及人类的威胁,数量急剧减少,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国内保护级别:一级;被世界列为世界性易危物种。绿尾虹雉为大型鸡类。中国特有鸟种。体长约58-82厘米,体重约692-1400克,4-5月繁殖,营巢 于大树下和灌丛中,每窝产卵6—12枚,孵化期23—25天。雄鸟头顶、脸的下部及耳羽等都闪着绿色虹光,向后转为金属赤红色,从头顶后部耸起冠羽覆盖着颈部,呈金属青铜色,向后转为红铜色;后颈和颈侧以及背的前部呈金属红铜色,背的中部、肩羽及翅上覆羽等转为紫铜色,并闪着金属绿蓝色;下背及腰部羽白色。飞羽黑褐具绿缘,尾羽蓝绿色。下体黑色,嘴角灰色。上体羽毛在阳光的照射下犹如雨后的彩虹故成“虹雉”,因其尾绿,故得名“绿尾虹雉”
绿尾虹雉是典型的植食性鸟类,以植物的果实、种子和浆果等为食。它们在高海拔的高山草甸和灌丛中靠挖掘植物的根、地下茎、球茎等地下部分为食,主要用强大的嘴挖掘块根和啄食,很少用爪来刨食。它们呈钩形粗壮有力的喙也是为适应这种生活而进化出来的,据分布地山民观察,本物种非常喜欢取食贝母的球茎,因此在当地,本物种的土名叫做贝母鸡。冬季由于高山积雪过厚,难以找到砂砾,这时它就吞吃火炭,因此又名“火炭鸡”,又因它的嘴很坚固,而且前端弯曲呈钩状,很像 老鹰的嘴,称为“鹰鸡”。
绿尾虹雉具有日行性,常成对或小群活动,冬季有时也集成8-9只至10余只的较大群体。白天活动,喜欢出没于山脊地带,晚上栖于稠密的灌丛间或树的低枝上。性情机警,一有动静即伸颈观望,如发现危险,则立刻钻入灌丛或飞奔而逃。留鸟。腿脚强健有力,善于奔跑。能在飞行时借助气流向上的举力,自低处向高空盘旋翱翔,这种现象在其他鸡类中是少见的。
繁殖期为4-6月。有的雄鸟1月份就开始发情,但大多数在4—5月才发情。这时的雄鸟可以表演一种特殊的求偶飞行,它从陡崖上呈滑翔式俯冲直下,尾羽散开,先是盘旋,然后又俯冲,并伴随着尖厉的叫声。筑巢于陡峭的岩洞中。每窝产卵3-5枚,黄褐色,具大小不同的紫褐色斑。孵化期28-30天,早成鸟,2-3岁性成熟。
这个太漂亮了,尾巴再长点就可以和孔雀PK了 漂亮的绿尾虹雉,欣赏了。 了解一下绿尾虹雉 真艳丽绿尾虹雉 绿尾虹雉 真是太漂亮了 欣赏了。 分享了 真像彩虹 来顶顶好友的帖子,漂亮的!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