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水仙的前世与今生
花有水仙,生闽南,茶有水仙,长闽北。水仙花韵,招供欣赏,水仙茶韵,予人品。名茶水仙位列48个“中国国家级茶树良种”之首,其内质浓郁清淳,取之以玻璃杯冲泡,条索蔓延,叶片丰嫩,恰似凌波仙子上下飘动,令人心旷神怡。其汤色淡雅,岩韵纯粹,味甘爽口。水仙茶为何名出闽北?早年的茶人茶商常把茶叶按地产分,武夷山内长在山上的是“岩茶”,长在溪边的是“洲茶”。其他茶都是外山茶,主产建阳、建瓯等地,称为闽北水仙。
水仙茶树属半乔木型,叶片大而肥厚,是八闽表里广受欢迎的传统名茶。其树种千年前在闽北就有,据《建瓯县志》载:“查水仙茶出禾义里小湖乡大湖村之岩叉山,山上有祝桃仙洞,西乾厂某甲,业茶,樵采于山,偶到洞前,得一木似茶而香。及长采下,用造茶法制之,果茶为诸茶冠。” 茶界权威张先福《水仙母树志》也说在小湖。有人以为“祝仙”与“水仙”本地话为谐音,这能够即是水仙茶的发源地了。
可是,喜爱以神话说茶的武夷山人,却说水仙茶源于武夷山慧苑寺下那片老枞水仙。传说凌波仙子参与王母瑶台宴,过武夷山见御茶苑的茶树长势盛,唯有一株势弱,所以来到这树边,提通仙井水灌溉,茶树从此就有了水仙馨香。后因入贡困难,茶农毁茶园,一名道人将那棵水仙茶移至慧苑寺下的涧坑。因了通仙井的香甜清水,慧苑寺的水仙幽香醇美。
前后两个水仙茶的故事都很美,这即是茶的多元文明吧!除了野生水仙茶,人工培养也有三百多年的前史。大家习气把多年的茶树叫“老枞水仙”,把低龄茶树叫“新枞水仙”。曩昔的武夷山属建宁府(今建瓯),茶都叫建茶,今日的大武夷的年代,叫闽北水仙茶。1925年在福州举行福建铁观音斗茶赛,大湖茶农栽培的水仙茶夺得头奖,时任省长萨镇冰奖给一幅《武夷春光》。更早的是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饱览会上,福建省的闽北水仙、福安坦洋功夫茶等与国酒贵州茅台一起荣获大会万国金奖。
水仙名品有两个特征,一是茶香味长,尤其是百年迈枞,十分可贵,树身都会长有苔藓,越老越厚,茶叶具有难以形容的香气,非苔藓味,而是一种老水仙的“枞”味。二是茶可久放,这是岩茶品种中最优之处。据说有位港商从武夷山购几箱老枞水仙,留一箱五十年依然叶色不退,香味也不变。所以,不少茶人将水仙制为陈年迈茶,被人称为“三年景药,十年景丹,廿年景宝”。 学习了! 很详尽 拜读 只是觉得水仙一年比一年贵 而且递增幅度还挺大 不解 没喝过这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