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9楼(秋艺轩) 的帖子
我们这儿没有白虫,我也没有见过白虫。回 12楼(秋艺轩) 的帖子
知道了。玩虫人真聪明。 这么早出虫啊,羡慕,我还得等三个月 那么早都有蟋蟀了真羡慕 楼上你们都错了。这个是梅鸡(Velarifictorus grylloides),与迷卡斗蟋(Velarifictorus micado)不是同一个物种。长得很像,但梅鸡个体较小,身材瘦长,眉毛较粗。雄虫叫声尖锐停顿较多,雌虫产卵管较短。从分布上看,梅鸡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栖息地上看,山区较多。梅鸡出土在5~7月间,与迷卡斗蟋恰好隔开,因此野外没有杂交的机会,保持了血统的纯正。所以说,梅鸡与秋虫是两种不同的蟋蟀,互相之间没有基因交流,保持了物种的独立。但国内对此多无认识。 欣赏了,谢谢
回 16楼(cricket0828) 的帖子
回楼主,我抓到的这种斗蟋,其叫声是连续不断的,楼主说的叫声停顿的虫,可能是猴面蟋,俗称猴子。Re:回 16楼(cricket0828) 的帖子
引用第18楼南飞雁王于2014-05-02 10:57发表的 回 16楼(cricket0828) 的帖子 :回楼主,我抓到的这种斗蟋,其叫声是连续不断的,楼主说的叫声停顿的虫,可能是猴面蟋,俗称猴子。
不是猴子,猴子是长颚斗蟋。
国内常见斗蟋主要有四种:
迷卡斗蟋(Velarifictorus micado)
长颚斗蟋(Velarifictorus aspersus)
丽斗蟋 (Velarifictorus ornatus)
梅鸡(Velarifictorus grylloides)
最后一种梅鸡国内一直不承认其独立物种的地位,而是认为和迷卡斗蟋是同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