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小眼 发表于 2014-8-11 11:03:46

来看看

沈阳老崔 发表于 2014-8-11 15:05:21

来欣赏一下北陵的美景

陆小坤 发表于 2014-8-11 16:27:48

仔细看看

蓉枫鸟迷 发表于 2014-8-6 09:48:23

,,,,,,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是中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http://p7.qhimg.com/dr/200_200_/t018b5f075be314f0c1.jpg 沈阳故宫在建筑艺术上承袭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以汉族传统建筑风格和布局为主,兼备了蒙、满等民族风格和布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1926年以后,其建筑群陆续辟作博物馆(现称沈阳故宫博物院) 。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7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及沈阳的明清皇家宫殿”项目。
构成要素
  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以分为3http://p7.qhimg.com/dr/200_200_/t017f08524ba01bd920.jpg 沈阳故宫个部分:
  东路为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的大中阙,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以及清宁宫、关雎宫、衍庆宫、永福宫等;西路则是乾隆时期增建的文溯阁等。整座皇宫楼阁林立,殿宇巍峨,雕梁画栋,富丽堂皇。
  沈阳故宫是中国现存完整的两座宫殿建筑群之一。沈阳故宫博物院不仅是古代宫殿建筑群,还以丰富的珍贵收藏而著称于海内外,故宫内陈列了大量旧皇宫遗留下来的宫廷文物,如努尔哈赤用过的剑,皇太极用过的腰刀和鹿角椅等。
历史概述
  清朝入关前
  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三月,后金汗努尔哈赤将都城从东京迁移至明沈阳中卫城,同年开始在沈阳中卫城中心部位偏东南角的位置修筑宫殿,即现存的大政殿和十王亭。这组建筑主要是作为理政和朝贺的场所,努尔哈赤居住的寝宫在原沈阳城的北门——安定门。 1626年,皇太极继承后金汗位。从1631年起,用5年的时间对盛京城和皇宫进行了改建。他在其原来王府的基础上修建了新的大内宫殿,并将原沿袭自沈阳中卫城的十字形街道系统改为井字形街道系统,从而将皇宫置于城池的中央。1636年,皇太http://p6.qhimg.com/dr/200_200_/t01ddc9c04b07524a9e.jpg 沈阳故宫极在此去汗称帝,改国号为清 ,对沈阳宫殿各主要建筑分别正式命名: “定宫殿名,中宫为清宁宫、东宫为关雎宫、西宫为麟趾宫、次东宫为衍庆宫、次西宫为永福宫、台东楼为翔凤楼、台西楼为飞龙阁、正殿为崇政殿、大门为大清门、东门为东翼门、西门为西翼门、大殿为笃恭殿”。 此后又在大清门前东、西两侧分别建文德坊、武功坊两座牌坊,因坊心有“崇德二年孟春吉日立” ,可知建成于1637年。这也是清入关前唯一有确切年代记载的宫殿建筑。
  清朝入关后
  清朝入关后,沈阳故宫失去了作为皇宫 沈阳故宫(6张)的地位,成为陪都行宫。康熙帝和乾隆帝东巡祭祖期间,曾在此居住。乾隆四十六年(1780年),增建了西路建筑,包括戏台嘉荫堂和用于储藏《四库全书》的文溯阁,并在中路修建了东所、西所和盛京太庙。以及对某些入关前宫殿的局部进行改造,其中比较重要的一处是崇政殿,因皇帝东巡时在此举行典礼,但殿内屏风宝座等均系皇太极时遗留,不便使用,所以乾隆皇帝命重新制作。乾隆九年,又命于殿前增设日晷、嘉量。文溯阁等西路宫殿建成后,直到终清http://p3.qhimg.com/dr/200_200_/t0140f46bd852bd456a.jpg 沈阳故宫之时这里的建筑未再有明显变化。
  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后,根据《清皇室优待则例》条文规定,宗庙陵寝及皇室私产受中华民国特别保护。奉天皇宫也专设机构进行管理。 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废除皇帝尊号,将溥仪赶出紫禁城,奉天皇宫收归为政府所有。不久决定在奉天故宫旧址内设立“东三省博物馆” 。自1926年开始,中经伪满时期,至解放前夕,这里先后建有东三省博物馆、奉天故宫博物院、国立沈阳博物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5年,成立沈阳故宫博物馆。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沈阳故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沈阳故宫博物馆改名为沈阳故宫博物院。2004年,沈阳故宫作为北京故宫的扩展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建筑特色
  与北京故宫相比,沈阳故宫建筑风格上更添有满、蒙的特色。在布局上,东路大政殿、十王亭建筑群布局仿照八旗行军帐殿(大幄次)的布局。中路的特点则是“宫高殿低”,居住部分位于高台之上,俯瞰理政的正殿区域,这是来源于满族人喜居于台岗之上的生活习惯。在建筑风格上,以汉族建筑风格为主,兼备了蒙、藏艺术。
主要建筑
大政殿
  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式建筑,俗称八角殿。始建于1625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营建的重要宫殿,是盛京皇宫内最庄严最神圣的地方。初称大衙门,1636定名笃恭殿,后改大政殿。八角重檐攒尖式,八面出廊,其下为须弥座台基。殿顶满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中相轮火焰珠顶,宝顶周围有八条铁链各与力士相连。殿前两明柱各有金龙盘柱,殿内为梵文天花和降龙藻井。殿内设有宝座、屏风及熏炉、香亭、鹤式烛台等。大政殿用于举行大典,如皇帝即位,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等。此殿为清太宗皇太极举行重大典礼及重要政治活动的场所。1644年(顺治元年)皇帝福临在此登基继位。
十王亭
  十王亭位于大政殿两侧八字形依次排列,是满族八旗制度在宫殿建筑的反映,此建筑布局为中国古代宫廷建筑史所仅见。其东侧五亭由北往南依次为左翼王亭、镶黄旗亭、正白旗亭、镶白旗亭、正蓝旗亭;西侧五亭依次为右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红旗亭、镶蓝旗亭。是清初八旗各主旗贝勒、大臣议政及处理政务之处。这种君臣合署在宫殿办事的现象,历史上少见。
  从建筑上看,大政殿也是一个亭子,不过它的体量较大,装饰比较华丽,因此称为宫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开的10座亭子,其建筑格局乃脱胎于少数民族的帐殿。这11座亭子,就是11座帐篷的化身。帐篷是可以流动迁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来了,显示了满族文化发展的一个里程。
大清门
  大清门是盛京皇宫(今沈阳故宫博物院)的正门,俗称午门,它是一座面阔五间的硬山式建筑,房顶满铺琉璃瓦,饰以绿剪边,尤其是大清门山墙的最上端,南北突出的四个墀头,三面皆用五彩琉璃镶嵌而成,纹饰为凸出的海水云龙及象征吉祥的各种动物,做工精巧,栩栩如生。此门庄严富丽,与整个宫殿建筑混成一体,显得十分协调。

  大清门建于天聪六年(1632年)之前,为盛京皇宫中皇太极续修的早期建筑之一。原称大门、正门。1636年定宫殿名时称大门为大清门。大清门的满文译音为“代青杜卡”(代青即大清,杜卡为门)。
崇政殿
  崇政殿在中路前院正中,俗称“金銮殿”,是沈阳故宫最重要的建筑。整座大殿全是木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后出廊硬山式,辟有隔扇门,前后出廊,围以石雕的栏杆。殿顶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脊饰五彩琉璃龙纹及火焰珠。殿身的廊柱是方形的,望柱下有吐水的螭首,顶盖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殿前月台两角,东立日晷,西设嘉量;殿内“彻上明造”绘以彩饰。内陈宝座、屏风;两侧有熏炉、香亭、烛台一堂;殿柱是圆形的,两柱间用一条雕刻的整龙连接,龙头探出檐外,龙尾直入殿中,实用与装饰完美地结合为一体,增加了殿宇的帝王气魄。此殿为清太宗皇太极陛见臣下,宴请外国使臣以及处理大政的常朝之处。公元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大清的大典就在此举行。“东巡”诸帝于此举行“展谒山陵礼成”等庆贺典礼。
凤凰楼
  崇政殿北首的凤凰楼,建造在4米高的青砖台基上,有三层,三滴水歇山式围廊,顶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此楼为盛京最高建筑,故有《盛京八景》之一“凤楼晓日”、“凤楼观塔”等传称。凤凰楼上藏有乾隆御笔亲题的“紫气东来”匾。

清宁宫
  清宁宫为五开间前后廊硬山式。是清太宗皇太极和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居住的“中宫”。室门开于东次间,屋内西侧形成“筒子房”格局,东梢间为帝后寝宫。宽大的支摘窗式样朴素,棂条皆以“码三箭”式相交,宫门亦不用隔扇式。正对宫门竖立祭天的“索伦竿”,此均为源自满族民间的传统风格。殿顶铺黄琉璃瓦镶缘剪边,前后皆方形檐柱,柱头饰兽面,檀枋施彩绘等,则是吸收汉、藏民族建筑艺术。

文溯阁
  文溯阁建于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专为存放《四库全书》而建,文溯阁另有《古今图书集成》亦存于阁内。是沈阳故宫西路的主体建筑,建筑形式仿照浙江宁波的天一阁,面阔六间,二楼三层重檐硬山式,前后出廊,上边盖黑色琉璃瓦加绿剪边,前后廊檐柱都装饰有绿色的地仗。所有的门、窗、柱都漆成绿色,外檐彩画也以蓝、绿、白相间的冷色调为主,这与其它宫殿红金为主的外檐彩饰迥然不同。其彩绘画题材也不用宫殿中常见的行龙飞凤,而是以“白马献书”、“翰墨卷册”等与藏书楼功用相谐的图案,给人以古雅清新之感。采用黑色琉璃瓦为顶,主要是为了使整座建筑外观风格相统一。 文溯阁后面,有抄手殿廊连接着仰熙斋,斋后为九间房,其中有芍药圃、梧桐院等。这是乾隆皇帝“东巡”时的读书之所。

陆小坤 发表于 2014-8-12 11:40:42

首席欣赏

蟋蟀罐 发表于 2014-8-12 15:36:35

天气热,好想去洗洗澡,感受一下 皇家极地海洋世界的清凉!

黄肤山雀 发表于 2014-8-12 15:39:49

欣赏了,皇家极地海洋世界!

大连小小 发表于 2014-8-12 20:22:01

好玩的极地海洋世界

方庄菜瓜 发表于 2014-8-12 23:43:28

京城菜鸟 发表于 2014-8-13 07:26:56

海洋、天空、空气、、、、、、、。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查看完整版本: ,,,,,,,,,,,,美丽的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