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独绣 发表于 2014-7-22 10:09:49

初尝斋饭

一次赴山西太原参加全国晚报摄影年会,下榻在中国佛教名山五台山的凉城山庄,让我荣幸地参加了五台山国际旅游月的采访活动。
这些天的五台山,一批批来自世界各国名刹的高僧们云集在此共商佛事。也好让我平生第一次与这些高僧零距离接触,聆听经典,共膳斋饭。真可谓三生有幸。这所味、所闻、所见、所感如今想来有几多新奇、几多神秘。这深深地感悟,几乎永远地烙在了我的心里…
到了五台山的当天,就听说这里的高僧将诚邀我们记者共进早餐,还说这早餐叫早斋饭,是佛教界最为严肃,最为清纯的早斋饭。
当然,在我们的记者群里,许多人真的没用过斋饭,有的甚至连什么叫斋饭都一时糊涂。此时,我们这些没吃过斋饭的人都有些急不可待了。第二天凌晨,天还蒙蒙亮,远处一声声清脆的晨钟掠过山间,飘入耳际。初用早斋饭的时辰离我们不远了。
约莫7时时分,记者团一行已经来到了下榻山庄左侧的寺庙里等进早斋饭了。
坐定后,就有导游过来对我们说,在你们和和尚、尼姑接触时,对和尚的称谓是“比丘”、对尼姑的称谓为“比丘尼”,千万不要越轨称呼。要不,这会被视为不礼貌。
此时的记者们早已饥肠辘辘了。这辘辘饥肠不是让称谓给惹出来的,而是源于这新奇的斋饭。
没来得想那么多,一批袈裟高僧手持木鱼,低目咏经,缓缓步入餐厅。不一会儿,餐具已呈梅花状置放:每人桌前是两只中瓷碗,后面对称摆设两只小碟,一只放些小麻花之类的油炸物,一只里面是小菜,中间则是一只茶盅,桌沿横放着一双筷子。如此摆设让人倍感新奇。
早就听说佛门清规戒律多,可吃斋饭的规矩也少不了。
正猜想,肃静的厅外传来了脚步声。三位年轻的比丘来了,一位还绿眼黄发,鼻尖翘起。他们僧衣簇新,像是着意穿戴一番。为首的一位斜披黄袈裟,入了横排首席;第二位则手持铜磬儿,在左排第一把椅子上落座;第三位排在了右排末座上。
  说着也巧,我正与那位持引磬儿的比丘相邻。便学着电影里头的一番严肃,乘机竖起一掌施礼,请教他的法名。这比丘见状微微闭目念道:我名乃妙方,新疆人氏,今年二十有四,5年前在五台山普化寺出家;上首者乃我师兄,名妙生,武乡人氏,长我2岁。我俩都是庙里的八大执事之一。第三位乃是侍者,英国人氏,今年三十有二,名悟空…
  妙方讲,吃斋前要念“供佛咒”,意请共享;饭后要念“斋咒”,和大众共享。吃斋时候,保持雅静,不能交头接耳,碗碟筷不能磕碰出声。筷子横放在碗中是再要一碗,斜放则为半碗,不用饭了便把筷子在碗上平划一圈,碗摆好,筷子竖放一边…
此时,妙方敲响了磬儿,三位和尚双手合十,高一声、低一词地念起了“供佛咒”。侍者捧着筷子慢慢踱到妙生前,妙生挟一筷子小菜放在侍者的筷子头上,侍者捧着小菜,出了餐厅供佛去了。
待他回转,三比丘一声“阿弥陀佛”,大家才迫不及待地操起了筷子,津津有味地品尝着斋饭那独特的寺庙清香。
斋饭一共上了六道,有开花献佛、金粟贡佛、罗汉斋菜、清凉茶果、慈航普渡、出三界桃。名称都带着仙气儿,其实内容极为普通。清凉山果就是早已上桌的那些油炸物;用白菜、青辣椒、西红柿、黄瓜、咸菜切成丝,呈放射状摆在碟里,中间放一撮桃仁的便被称为“开花献佛”;“金粟贡佛”是用酥米熬成的粥;“罗汉茶”是油炸豆腐、粉丝、豆角、土豆烩成的菜;一碗清汤上飘着几叶蛋清,称为“慈航普渡”。当吃着“三界桃”时,一位领队风趣地对女记者正色道:“你可不能吃了,出三界就要跳出欲界、色界、无色界,不许找对象哟。”
一句话,逗得大家哗然大笑。这一笑,可让吃斋饭的气氛一下子轻松多了。不觉间,我已吃了两碗……

曦哥哥 发表于 2014-7-22 17:36:16

首席拜读楼主的“初尝斋饭”。。。。。

江湖飞浪 发表于 2014-7-22 18:32:25

次席拜读·······················

xiuze168 发表于 2014-7-22 20:49:11

学习了

子夜迷惑 发表于 2014-7-22 22:05:41

一次五台山旅游的经历

大连小小 发表于 2014-7-22 23:28:49

拜读啦谢谢分享

黄肤山雀 发表于 2014-7-23 01:27:24

欣赏了带着仙气名的斋饭!谢谢分享!

王建春在 发表于 2014-7-23 01:46:27

学习了

转业军人 发表于 2014-7-23 07:52:34

.学习。谢谢分享!

青山独绣 发表于 2014-7-23 08:19:30

报告版主及其众鸟友:《初尝斋饭》一稿曾刊发在浙江日报副刊上,也在温州晚报等多家媒体版面以及网络上刊发。2008年荣获《全国地市州盟报副刊征文比赛》一等奖。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初尝斋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