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常识]诗有三境
唐代诗人王昌龄认为,诗歌境界的创造,有物境、情境、意境。语出托名王昌龄的《诗格》。物境,指山水诗的创作,诗由物而生。他说:“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他要作者设身处地于泉石云峰之中,把印象应于心中,然后命笔写作,使山水化入诗中,求得“形似”。情境,是指抒情诗的写作,诗由情生。他说:“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要求作者沉浸在喜怒哀乐之中,然后构思作品,这样才能在作品中表现出“真情”来。意境,是由意得诗。这“意”虽然也属于主观方面,但与“情”显然不同,它超出喜怒哀乐的具体感情,而是在诗中表现某种思想或者是生活中的某种事理。写这样的诗,要求诗人“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这样就可“得之真矣”。显然,三境说是从创作经验与体会直接概括出来的,它的理论色彩不浓,又缺乏系统地阐述,但对后代意境说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沙发拜读学习 拜读了,学习了解一个 问好灯火兄 来学习学习啦 诗有三境 一曰物境 二曰情境 三曰意境学习了,谢谢分享。 来学习了 拜读了。 学习古诗三境 学习了 拜读了,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