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变鸡血红顛颏罐
中央电视台美丽中华行之卢钧窑纪录片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MTAwMTQzMg==&mid=203748978&idx=3&sn=58bbf5246407f4e53f1f6112425f7967&scene=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d历史上钧瓷发展几经起伏,却历经千年而不衰,原因究竟是什么?简单地说, 就是因为钧瓷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独特的不能取代的位置。
首先,从技术上讲,钧瓷是中国瓷器生产中第一次正规应用铜红的瓷种。它创造性地以氧化铜为着色剂,打破了青白瓷一统天下的格局,开创了陶瓷美学的新境界,向下开启了明清两代的釉下彩技术。这个工艺说明了河南禹州窑工的创造性,也只有在中国古代科技最发达的宋代才能够得到尽情释放。
其次,从艺术欣赏的角度讲,钧瓷以其神、奇、妙、绝四大特色名冠天下。
神——同施一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在窑炉中自然窑变出色彩斑斓、变幻无穷且特点各异的作品来,人力无法控制。
奇——“钧与玉比,钧比玉美,似玉非玉胜似玉”,钧瓷乳光莹润的釉色,有玉一般柔和的质感,又有玉没有的变化莫测的动感。其中,釉面纵横交错的开片纹络、珍珠点、蟹爪痕、蚯蚓走泥纹等奇妙的艺术效果,使其莹润釉质更加透活欲滴。
妙——钧瓷不像单色瓷那样千篇一律,也不像手绘瓷那样有固定的图案,而是釉色千变万化,灵动变幻,妙趣无穷,形成“千钧万变、意境无穷”的美,为欣赏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同一件钧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同一个人,不同的心境能看出不同的意境,不同的意境中蕴涵着不同的人生感悟、情感体验。
绝——钧瓷以“窑变”聚色成形,而形成景观者为绝,有诗为证:“出窑一幅元人画,落叶寒林返暮鸦”;“晚茫霞微潭影静,残阳一抹淡流霞”;“烟光凌空星满天,夕阳紫翠忽呈岚。” 在这五彩渗化、变化万千的钧瓷面前,“画家嫌笔拙丹青难画,诗人怨词穷佳句难描”。
最后,钧瓷深深蕴涵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在当代社会不但不过时,依然洋溢着鲜活的气息。
其一,钧瓷体现的“道法自然”的精神。它在1200摄氏度以上的窑炉中,以火的高低强弱形成的微妙、复杂的气氛为画笔,形成意境千变万化的釉画。古老的道家典籍《道德经》上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钧瓷的烧制过程和“道法自然”的哲学理念暗合。如今我们所处的时代,对自然的改造是空前的,由此引发的环境破坏与自然灾害也是空前的。但在钧瓷烧制过程中,人把创造美的过程交给了人力不能完全控制的自然窑变,才产生了至美的艺术效果。在神秘莫测的大自然面前,人不是万能的。顺其自然,心存敬畏,则是古老的中国智慧给当今现代化困局带来的一点启示。
其二,是钧瓷文化体现的“张扬个性”的精神。钧瓷的制作过程,决定了不可能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作品。它不像单色瓷那样千篇一律,也不像手绘瓷那样有固定的图案,由窑变形成的色彩与纹络各不相同,难以复制与标准化生产,与现代文明批量生产的工业制品相对应,昭示了艺术的尊贵与独特。“窑变无双,我就是我。”它能为创作者提供一个任意挥洒的创作空间。源自传统的钧瓷艺术,彰显的却是独具个性的现代品格。
其三,是钧瓷文化体现的崇尚创新精神。从钧瓷的诞生看,它脱胎于传统的青瓷,但青瓷是用氧化铁为还原剂,钧瓷大胆地突破传统,选用氧化铜为着色剂,才开创了中国陶瓷美学的新境界。从钧瓷发展的过程看,宋、金、元、清乃至当代,每个时代钧瓷都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艺术风格,都代表着当时科技水平的制作、烧成工艺。因此,钧瓷自诞生起近千年能不断地发展,至今仍是“活着”的艺术,而不仅仅是博物馆冰冷的文物 很漂亮 值得拥有 欣赏了。 漂亮漂亮。 漂亮看见就想要 漂亮 !! 厉害,期待更多的产品问世。 当爱鸟之人,与钧瓷结合。
漂亮的钧瓷。 精品、精品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