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灯火】“无人着价"(8---10)
8.无人着价“僧问曹山:世间何物最贵?山云:死猫儿头。僧云:为何死猫儿头最贵?山云:无人着价。”
这只是要人不必在贵贱上去论斤论两,在贵贱上去着价。若着价,则贵中有贵,贱中有贱。在贵贱上去细论斤两,则贵上有贵,贱下有贱。那便永无定贵,永无定贱,而贵贱无定。永无最贵,永无最贱,而贵贱无时。于此,便只有无人着价的,方会是定贵,方才是最贵。此外,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此其一。多之为美,少之为贵,而多少不一,此其二。知我者稀,则我贵矣,而我贵只是我贵此其三。一切有行市,一切有行情,一切有价格。一切是货物,一切是货道,一切要着价。所谓无价之宝,亦只是没有着价。若一着价,便非无价之宝,便不是最贵。如意之珠,若成无价之宝,亦只是没有着价,若成有价之珠,便不是最贵,亦不如意。在则,只一着价,便有交易,一有交易,便有利心。一有利心,便有争夺。一有争夺,便有血 腥。一有血 腥,便有秽恶,而一切糜烂。到这时,留下死猫儿头,可能反会是稀世之宝。
勿以为是死猫儿头便无人着价。在这里,只因为那非是世间珍,所以才会无人着价。那只是不贵之贵,方为最贵。到这里,贵贱又何常之有?
既是贵贱无常,就不妨贵贱为一,而一切平平。到一切平平,归根归寂之时,死猫儿头就真的会无人着价了。
9.如何是隐身处
“僧问龙牙居遁禅师:二鼠侵藤时如何?牙云:须有隐身处始得。僧云:如何是隐身处?牙云:还见侬家么?”
据佛经记载,有人避难入井,攀援藤树,有黑白二鼠,利齿咬根;如此之际,其人危机万分。此僧所问,意在免患。故龙牙禅师告以“须有隐身处始得。”
只不过生而为人,正所谓“得味正少,苦患甚多”。欲求隐身,如何可得,故僧又问“如何是隐身处。”
实则,隐身处正是显身处,其身愈隐,其人愈显。到这里,在千忧万患之际,倒不如把身摆出来,正正堂堂,明明白白而全无遮拦,反而会是隐身处所。此所以龙牙居遁便回答道:“还见侬家么?”侬家即是我,我正是摆在眼前,大家看看,清清楚楚。于此,至显正是至隐,而至隐则是不隐之隐。
于此,不隐之隐是什么呢?这便是“一直去。”
“僧问青林虔禅师:学人经往时如何?林云:死蛇当大路,劝子莫当头。僧问:当头者如何?林云:丧子命根。问:不当头时如何?林云:亦无回避处。僧云:正当凭么时如何?林云:失却也。僧云:未审向什么处去?林云:草深无觅处。”
这径行时就是一直去。但一直去就有死人之蛇,伏于大路之中。当头者则丧命根子,不当头时亦无可回避处。只有不当头,亦不回避,方是隐身处。如此隐身,则死蛇失却“草深无觅处”,患亦可免。
10. 砂米一时去
“雪峰在洞山会下作典座,淘米次。山问云:淘砂去米?淘米去砂?峰云:砂米一时去。山云:大众吃个什么?峰乃覆却盆。山云:得即得,须别即人始得。后果嗣德山。”
在此,可以淘米去砂,亦可以淘砂去米,亦可以砂米一时去,亦可以覆却盆。但亦可以砂米都不去,亦可以不必覆却盆,并让米满盆,砂满盆,砂米都满盆。但莫爱憎,便即洞然明白。
必不得已,去砂。必不得已,又去米。必不得已,再覆盆。由是而必不得已,须问吃什么时,再让米满盆;必不得已,又让砂满盆;必不得已,再让砂米都满盆。
于此,最大的问题不在吃什么?而在有什么吃?同时,最大的问题,仍不在有什么吃,而更在有什么吃时吃不下。
去食去砂都可以,所以不怕没什么吃。而最怕的是“虽有粟,吾岂得食诸?”到这里覆却盆,得即得,须别见人始得。要知别见人方见心,见心方见道。 拜读了,了解学习一下。 拜读了,次席学习和欣赏 多学习学习知识没有坏处。
好帖子,拜读。 拜读了,学习一下。 拜读了,学习一下。 学习了 认真学习一下【禅。灯火】“无人着价” “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粗茶淡饭,品味人生。琴棋书画,自然多情。世间走红尘,拿得起,放得下,我心如来。 一颗佛心,一场修行。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