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灯火 发表于 2014-12-21 23:25:23

【禅‧灯火】“曾到此间”(18——20)

18.曾到此间
“赵州才见僧来,便问:曾到此间么?僧云:不曾到。州云:吃茶去。又问僧:曾到此间么?僧云:曾到。州云:吃茶去。”
赵州观音院从谂禅师曾到池阳,参谒南泉禅师。南泉器重他。他问:“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云:“还可趣向他无?”曰:“拟向即乖。”云:“不拟争知是道?”曰:“道不属知,不属不知。”在这里,要问曾到此间么?若是“不属不知”,你就是曾到。若是“不属知”你就是不曾到。这曾到和不曾到,原本是极平常。若以平常心是道而言,不管曾到不曾到,到此间总是直达不疑;亦不必问知与不知,只坐下来吃茶,总可深悉。此所以是:不曾到,吃茶去;曾到,亦吃茶去。投子禅师于此颂云:
“见僧便问曾到否,有言曾到不曾来。
留坐吃茶珍重去,轻烟暗换绿纹苔。”
于此,“轻烟暗换绿纹苔”,说曾到,那上面又无踪迹可寻,说不曾到,那上面又似可寻踪迹。在那里,吃茶是吃家常茶,吃饭是吃家常饭。以平常心吃家常茶,家常饭,作家常事,在那里,会是平平常常到家;也是平平稳稳到家。到家吃茶,到家吃饭。珍重珍重,别无他言。在那里,你会曾到不曾来。在那里,你也会曾来不曾到。只不过在那里,你总须得来是真来,到是真到。而且,这来还是本来,这到亦只是重到。这是本来人,重到了本家,而且一切是本色。

19.圆相
“玄沙见鼓山来,画一圆相。山云:人人出这个不得,沙云:情知你向驴胎马腹里作活计。山云:和尚又作么生?沙云:人人出这个不得。山云:和尚凭么却得,某甲为什么不得?沙云:我得你不得。”
此圆相,是圆顿之相,是圆满之相,是圆融之相,是圆而神之相,是圆通之相,是圆转之相,是圆成之相,是圆周之相,是太极之相,是无极之相。
此圆相是圆光之相,是圆悟之相,是圆觉之相,是圆天之相,是圆珠之相,是圆智之相,是圆明之相。
此圆相亦正是圆镜之相,圆潭之相,旭日之相,满月之相,总之,是圆圆之相。
此所以是:人人出这个不得。
但若仅仅是个圈圈,仅仅是个圈套,这便是:向驴胎马腹里作活计。
鼓山兴圣国师神晏,初参雪峰,峰识其熟缘,起身住曰:“是什么?”鼓山释然顿悟,亦忘其了心。唯举手摇曳而已。峰问:“子作问道理邪?”山曰:“何道理之有?”峰审其深入,抚而印之。
在这里,玄沙所谓“我得你不得”,正是鼓山所谓:“何道理之有?”只不过,在这里,亦正如天童禅师所云:“玄沙拔得转,弄得出。”所以玄沙于此,便若有得。
据载:谷泉大道来参慈明禅师。慈明曰:片云生谷口,游人何处来?要知鼓山来见玄沙,亦正如:“片云生谷口”,由是玄沙画一圆相。

20.相承的事
“黄檗问百丈:从上相承的事,如何指示了后人?丈踞坐。檗云:后代儿孙,将何传授?丈云:将为你是个人。便归方丈。”
一般说来,从上相承事就是传统的事。如何指示于人?那只要踞坐着,坐得稳!至于后代儿孙,将何传授?那亦只要你是个人,是个真正的人!归于方丈方寸之中,便尽可传于千年万载之下。
筠州黄檗山鹫峰希运禅师,从雒下往南昌见马祖道一大师,惜师已逝世。其时百丈怀海禅师庐于马祖塔傍。黄檗于礼塔后问百丈禅师云:“愿闻平生得力言句。”百丈举一喝三日耳聋话。至一喝处,黄檗不觉吐舌,退后。百丈知其己彻悟,因问:“子以后莫承嗣马大师不?”檗曰:“不然,今日因师举,得见马祖大机大用。且不识马祖。若嗣马祖,以后丧我儿孙。”丈曰:“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子甚有超师之见。”
这正是所谓“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要知传统的事,总是“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巨。”这就是因为“见过于师,方堪传授”,由是愈传愈盛,愈传愈大,并愈传愈久,而成大统,以作长流,相续靡已。
于此,天童正觉禅师云: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还他百丈。黄檗不是不知有,且要此话大行。还会百丈归方丈么?“林间风叶落,化外水天秋。”这正是说:百丈黄檗于生命的事会如“风叶落”,但于相承的事,则如“水天秋”,一在林间,一在化外。

大连小小 发表于 2014-12-21 23:34:48

首席学习!灯火兄好 扎西德勒

黄肤山雀 发表于 2014-12-22 00:55:04

学习了解一个,

王建春在 发表于 2014-12-22 01:38:34

进来学习学习

8810张 发表于 2014-12-22 08:48:10

学习:【禅‧灯火】“曾到此间”(18——20)

晓友通信 发表于 2014-12-22 09:13:06

继续拜读【禅‧灯火】“曾到此间”(18——20)

画眉王迷 发表于 2014-12-22 09:30:52

来学习“曾到此间”。

锡林河 发表于 2014-12-22 11:23:22

进来学习学习

藏巧守拙 发表于 2014-12-22 11:41:13

拜读学习。

青鸟欢歌 发表于 2014-12-22 11:58:51

修行是休整自己的错误观念。业障声中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果实域缺点,真正修行的人,宠不会区看别人的果实与缺点。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禅‧灯火】“曾到此间”(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