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公岛之行
刘公岛是北洋海军的成军之地,也是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之地,她突出于山东半岛的威海以东,就好像120年前突出于阵型之外,奋力冲向敌阵的致远号。海军公所里迎风飘扬的黄龙旗仿佛把我们带回北洋海军雄踞亚洲的辉煌时代,而锈蚀的大炮和沉重的雕像却又告诉我们,那个时代已经以血与泪的悲惨方式归入历史的档案。甲午战争博物馆靠海而建,主体犹如驶向大海的定远舰,有北洋海军将士力战而死的浮雕立于馆前,后上方则为北洋海军将领迎风屹立,眺望远方的巨型雕塑。整个建筑庄严而富有历史的沉重感,亦算得上当代建筑的上乘作品。美中不足的是对历史事件的介绍尚有谬误。
仔细观察博物馆中致远舰与超勇舰的模型,致远的桅杆上部有桅盘,上有速射炮可居高临下扫射敌舰,而超勇则没有桅盘和该型速射炮,由此也印证了近期丹东大鹿岛古战场发现的沉船,确实很可能是致远舰。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见旗舰定远中炮起火,遂下令升起令旗,向集中攻击定远舰的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发起冲击。此时的致远舰中弹累累,舰体倾斜,已无力支撑,终于在距离日舰四百米处爆炸沉没。据后来考证,彼时致远距离第一游击队尚远,速度亦不及日舰,故撞沉吉野应属时人善意的推测。显而易见,管带邓世昌应是以将要沉没的致远吸引日舰火力,并冲入敌阵利用鱼雷和撞角与日舰搏斗,掩护旗舰定远。直至倾覆于波涛之中,致远舰桅盘上的那门速射炮仍在奋力扫射,全舰二百多官兵除7人获救外全部殉国。
历史总是充满巧合与偶然。然而,孤立的偶然事件是不足以改变历史的,改变历史的是无数个偶然的累加,而这无数个偶然,大概就是所谓必然了吧。当年偶然听闻,大东沟海战中,福龙号鱼雷艇向日舰西京丸号发射鱼雷,眼看命中,却因为距离过近,上浮不及,竟从西京丸下方滑过,绝望中的敌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竟奇迹般地捡回一条命,以至于海战中日舰未沉一艘,中方也错失了击毙日军高级将领的机会。当时扼腕叹息,以为错失了致胜的良机。后又得知,开战之初,旗舰定远用于指挥的令旗和索具就毁于炮火,整个舰队丧失指挥,只得随旗舰进退,吾又叹息运气不好。再后,又知济远管带方伯谦带队临阵脱逃,竟在仓皇逃窜中撞毁正在战场外抢修的扬威舰……如此偶然,竟屡屡发生,以至于北洋水师官兵虽不乏力战而死的勇士,却也难敌强大的对手!
刘公岛上的海军公所,即是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及各级将领办公之地。1895年2月,弹尽援绝的北洋水师在做最后的输死抵抗,海军公所、东泓炮台和较远的日岛炮台继续发炮攻击日舰,而荣成、威海及其所属炮台已经沦陷。
面对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佑亨的劝降,丁汝昌称其唯有一死以尽臣职,遂在海军公所内饮鸩而死。而定远管带刘步蟾等诸多将领亦在此前纷纷自杀殉国。正如伊东佑亨的劝降书所言,“清国之海陆二军,连战连北之故”,并非“君相一己之罪”。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北洋海军的仁人志士们生于那样一个衰落腐朽的时代,是何其的不幸啊!更为不幸的是,关于北洋海军和这场战争的历史,至今仍有诸多谬传。人们唾弃李鸿章丧权辱国,却不知其苦心操办海军却饱受重重阻碍,更不知其以一人之心力,承受中日两国之围攻,最后成为腐朽清廷的替罪羔羊。人们谣传清国水兵在炮管上晾衣服,却不知铁甲舰的炮管离甲板数米,口径巨大,是根本不可能将衣服挂上去的,更不知黄海海战中,北洋海军各主战舰艇远高于日本联合舰队的强盛士气和平时训练积累的良好素质。人们还说北洋海军亚洲第一,打不过蕞尔小国,却不知战时的海军早已在技术上大幅落后于日本,更不知海战中北洋舰队以少打多,以弱击强,用旧船,慢炮、实心弹与日军的新船、快炮、爆破弹殊死搏斗了五个多小时,最终完成了掩护陆军在大东沟登陆的任务……甲午之战究竟败于何处?如果动辄用个人情感和道德去解读乃至编造历史,动辄听信结论而罔顾过程,动辄习惯性开骂,则甲午之耻何时能雪?
刘公岛上铭刻的是国家与民族的奇耻大辱,虽是国耻,却唤醒了国人的千年迷梦,使国人知耻而后勇。岛上的驻军树了一个很大的标语牌,呼吁人们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维护海权。军队觉醒了,几十年的大陆军体制正在被海权所颠覆。而我们的民众仿佛对海洋还很陌生,对海权还很陌生,殊不知,海防与海权,虽是一字之差,却是灵魂上的天壤之别。海洋与天空,新的制高点。在海天交接的地方,每天都有飞机和军舰对这个古老却又近乎稚嫩的国家进行高强度的抵近侦查,而这片和平的土地上的人们,对于来自海上的威胁,仿佛如一个多世纪以前一样的麻木……我很难说这究竟与我的生活与工作有什么关联,不过我知道,中国人在历史上曾经为此付出极为惨痛的代价,只希望历史不要重演。
走在沙滩上,忘却历史的点点血泪,极目远眺碧海蓝天,心境顿时开阔起来。俯下身去,我领悟到经略海洋的意义:数不清的海螺,贝壳,寄居蟹,梭子蟹,鱼类,海带,昆布,蚝……海洋真是人类的衣食父母。造型各异的礁石和岩层,他们记载的年代是数以万计乃至千万计的,沙滩与岩石形成的凹口处,堆积着厚厚一层贝壳,上层的尚还棱角分明,下层的则越发的圆润和洁白。陡崖的缝隙中长出的松树,在湛蓝的天空下显露出养眼的青翠。
黄岛炮台孤悬在刘公岛西侧,南面是山坡,北面是高耸的悬崖。山顶的大炮早已毁于战火,留下水泥的工事和炮座。站在悬崖边,脚下是浪花与礁石,前方是辽阔的海洋。匆匆赶到渡口,乘船绕岛一周。刘公岛海域风浪很大,冰冷而猛烈的海风让眼睛难以睁开,全身上下严寒彻骨,游艇在剧烈的摇晃中劈波斩浪。然而谁都不愿意错过如此壮阔的风景,争相拍照留念。
带着沙滩上捡拾的彩贝,裹挟着腥咸的海风,在夕阳中远离刘公岛。不多时,皎洁的明月照亮返航的海路,恰逢巡航归来的军舰进港,又不禁惹人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天风海潮昏白日,楚歌犹与笳声疾,惟恃同胞赤血鲜,染将十丈龙旗色……躺在床上,此行的每片风景仿佛还在眼前。
江苏东恒律师事务所:金澍宇
2014年10月5日
刘公岛之行
刘公岛是北洋海军的成军之地,也是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之地,她突出于山东半岛的威海以东,就好像120年前突出于阵型之外,奋力冲向敌阵的致远号。海军公所里迎风飘扬的黄龙旗仿佛把我们带回北洋海军雄踞亚洲的辉煌时代,而锈蚀的大炮和沉重的雕像却又告诉我们,那个时代已经以血与泪的悲惨方式归入历史的档案。甲午战争博物馆靠海而建,主体犹如驶向大海的定远舰,有北洋海军将士力战而死的浮雕立于馆前,后上方则为北洋海军将领迎风屹立,眺望远方的巨型雕塑。整个建筑庄严而富有历史的沉重感,亦算得上当代建筑的上乘作品。美中不足的是对历史事件的介绍尚有谬误。
仔细观察博物馆中致远舰与超勇舰的模型,致远的桅杆上部有桅盘,上有速射炮可居高临下扫射敌舰,而超勇则没有桅盘和该型速射炮,由此也印证了近期丹东大鹿岛古战场发现的沉船,确实很可能是致远舰。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见旗舰定远中炮起火,遂下令升起令旗,向集中攻击定远舰的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发起冲击。此时的致远舰中弹累累,舰体倾斜,已无力支撑,终于在距离日舰四百米处爆炸沉没。据后来考证,彼时致远距离第一游击队尚远,速度亦不及日舰,故撞沉吉野应属时人善意的推测。显而易见,管带邓世昌应是以将要沉没的致远吸引日舰火力,并冲入敌阵利用鱼雷和撞角与日舰搏斗,掩护旗舰定远。直至倾覆于波涛之中,致远舰桅盘上的那门速射炮仍在奋力扫射,全舰二百多官兵除7人获救外全部殉国。
历史总是充满巧合与偶然。然而,孤立的偶然事件是不足以改变历史的,改变历史的是无数个偶然的累加,而这无数个偶然,大概就是所谓必然了吧。当年偶然听闻,大东沟海战中,福龙号鱼雷艇向日舰西京丸号发射鱼雷,眼看命中,却因为距离过近,上浮不及,竟从西京丸下方滑过,绝望中的敌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竟奇迹般地捡回一条命,以至于海战中日舰未沉一艘,中方也错失了击毙日军高级将领的机会。当时扼腕叹息,以为错失了致胜的良机。后又得知,开战之初,旗舰定远用于指挥的令旗和索具就毁于炮火,整个舰队丧失指挥,只得随旗舰进退,吾又叹息运气不好。再后,又知济远管带方伯谦带队临阵脱逃,竟在仓皇逃窜中撞毁正在战场外抢修的扬威舰……如此偶然,竟屡屡发生,以至于北洋水师官兵虽不乏力战而死的勇士,却也难敌强大的对手!
刘公岛上的海军公所,即是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及各级将领办公之地。1895年2月,弹尽援绝的北洋水师在做最后的输死抵抗,海军公所、东泓炮台和较远的日岛炮台继续发炮攻击日舰,而荣成、威海及其所属炮台已经沦陷。
面对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佑亨的劝降,丁汝昌称其唯有一死以尽臣职,遂在海军公所内饮鸩而死。而定远管带刘步蟾等诸多将领亦在此前纷纷自杀殉国。正如伊东佑亨的劝降书所言,“清国之海陆二军,连战连北之故”,并非“君相一己之罪”。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北洋海军的仁人志士们生于那样一个衰落腐朽的时代,是何其的不幸啊!更为不幸的是,关于北洋海军和这场战争的历史,至今仍有诸多谬传。人们唾弃李鸿章丧权辱国,却不知其苦心操办海军却饱受重重阻碍,更不知其以一人之心力,承受中日两国之围攻,最后成为腐朽清廷的替罪羔羊。人们谣传清国水兵在炮管上晾衣服,却不知铁甲舰的炮管离甲板数米,口径巨大,是根本不可能将衣服挂上去的,更不知黄海海战中,北洋海军各主战舰艇远高于日本联合舰队的强盛士气和平时训练积累的良好素质。人们还说北洋海军亚洲第一,打不过蕞尔小国,却不知战时的海军早已在技术上大幅落后于日本,更不知海战中北洋舰队以少打多,以弱击强,用旧船,慢炮、实心弹与日军的新船、快炮、爆破弹殊死搏斗了五个多小时,最终完成了掩护陆军在大东沟登陆的任务……甲午之战究竟败于何处?如果动辄用个人情感和道德去解读乃至编造历史,动辄听信结论而罔顾过程,动辄习惯性开骂,则甲午之耻何时能雪?
刘公岛上铭刻的是国家与民族的奇耻大辱,虽是国耻,却唤醒了国人的千年迷梦,使国人知耻而后勇。岛上的驻军树了一个很大的标语牌,呼吁人们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维护海权。军队觉醒了,几十年的大陆军体制正在被海权所颠覆。而我们的民众仿佛对海洋还很陌生,对海权还很陌生,殊不知,海防与海权,虽是一字之差,却是灵魂上的天壤之别。海洋与天空,新的制高点。在海天交接的地方,每天都有飞机和军舰对这个古老却又近乎稚嫩的国家进行高强度的抵近侦查,而这片和平的土地上的人们,对于来自海上的威胁,仿佛如一个多世纪以前一样的麻木……我很难说这究竟与我的生活与工作有什么关联,不过我知道,中国人在历史上曾经为此付出极为惨痛的代价,只希望历史不要重演。
走在沙滩上,忘却历史的点点血泪,极目远眺碧海蓝天,心境顿时开阔起来。俯下身去,我领悟到经略海洋的意义:数不清的海螺,贝壳,寄居蟹,梭子蟹,鱼类,海带,昆布,蚝……海洋真是人类的衣食父母。造型各异的礁石和岩层,他们记载的年代是数以万计乃至千万计的,沙滩与岩石形成的凹口处,堆积着厚厚一层贝壳,上层的尚还棱角分明,下层的则越发的圆润和洁白。陡崖的缝隙中长出的松树,在湛蓝的天空下显露出养眼的青翠。
黄岛炮台孤悬在刘公岛西侧,南面是山坡,北面是高耸的悬崖。山顶的大炮早已毁于战火,留下水泥的工事和炮座。站在悬崖边,脚下是浪花与礁石,前方是辽阔的海洋。匆匆赶到渡口,乘船绕岛一周。刘公岛海域风浪很大,冰冷而猛烈的海风让眼睛难以睁开,全身上下严寒彻骨,游艇在剧烈的摇晃中劈波斩浪。然而谁都不愿意错过如此壮阔的风景,争相拍照留念。
带着沙滩上捡拾的彩贝,裹挟着腥咸的海风,在夕阳中远离刘公岛。不多时,皎洁的明月照亮返航的海路,恰逢巡航归来的军舰进港,又不禁惹人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天风海潮昏白日,楚歌犹与笳声疾,惟恃同胞赤血鲜,染将十丈龙旗色……躺在床上,此行的每片风景仿佛还在眼前。
江苏东恒律师事务所:金澍宇
2014年10月5日
刘公岛之行
刘公岛是北洋海军的成军之地,也是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之地,她突出于山东半岛的威海以东,就好像120年前突出于阵型之外,奋力冲向敌阵的致远号。海军公所里迎风飘扬的黄龙旗仿佛把我们带回北洋海军雄踞亚洲的辉煌时代,而锈蚀的大炮和沉重的雕像却又告诉我们,那个时代已经以血与泪的悲惨方式归入历史的档案。甲午战争博物馆靠海而建,主体犹如驶向大海的定远舰,有北洋海军将士力战而死的浮雕立于馆前,后上方则为北洋海军将领迎风屹立,眺望远方的巨型雕塑。整个建筑庄严而富有历史的沉重感,亦算得上当代建筑的上乘作品。美中不足的是对历史事件的介绍尚有谬误。
仔细观察博物馆中致远舰与超勇舰的模型,致远的桅杆上部有桅盘,上有速射炮可居高临下扫射敌舰,而超勇则没有桅盘和该型速射炮,由此也印证了近期丹东大鹿岛古战场发现的沉船,确实很可能是致远舰。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见旗舰定远中炮起火,遂下令升起令旗,向集中攻击定远舰的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发起冲击。此时的致远舰中弹累累,舰体倾斜,已无力支撑,终于在距离日舰四百米处爆炸沉没。据后来考证,彼时致远距离第一游击队尚远,速度亦不及日舰,故撞沉吉野应属时人善意的推测。显而易见,管带邓世昌应是以将要沉没的致远吸引日舰火力,并冲入敌阵利用鱼雷和撞角与日舰搏斗,掩护旗舰定远。直至倾覆于波涛之中,致远舰桅盘上的那门速射炮仍在奋力扫射,全舰二百多官兵除7人获救外全部殉国。
历史总是充满巧合与偶然。然而,孤立的偶然事件是不足以改变历史的,改变历史的是无数个偶然的累加,而这无数个偶然,大概就是所谓必然了吧。当年偶然听闻,大东沟海战中,福龙号鱼雷艇向日舰西京丸号发射鱼雷,眼看命中,却因为距离过近,上浮不及,竟从西京丸下方滑过,绝望中的敌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竟奇迹般地捡回一条命,以至于海战中日舰未沉一艘,中方也错失了击毙日军高级将领的机会。当时扼腕叹息,以为错失了致胜的良机。后又得知,开战之初,旗舰定远用于指挥的令旗和索具就毁于炮火,整个舰队丧失指挥,只得随旗舰进退,吾又叹息运气不好。再后,又知济远管带方伯谦带队临阵脱逃,竟在仓皇逃窜中撞毁正在战场外抢修的扬威舰……如此偶然,竟屡屡发生,以至于北洋水师官兵虽不乏力战而死的勇士,却也难敌强大的对手!
刘公岛上的海军公所,即是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及各级将领办公之地。1895年2月,弹尽援绝的北洋水师在做最后的输死抵抗,海军公所、东泓炮台和较远的日岛炮台继续发炮攻击日舰,而荣成、威海及其所属炮台已经沦陷。
面对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佑亨的劝降,丁汝昌称其唯有一死以尽臣职,遂在海军公所内饮鸩而死。而定远管带刘步蟾等诸多将领亦在此前纷纷自杀殉国。正如伊东佑亨的劝降书所言,“清国之海陆二军,连战连北之故”,并非“君相一己之罪”。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北洋海军的仁人志士们生于那样一个衰落腐朽的时代,是何其的不幸啊!更为不幸的是,关于北洋海军和这场战争的历史,至今仍有诸多谬传。人们唾弃李鸿章丧权辱国,却不知其苦心操办海军却饱受重重阻碍,更不知其以一人之心力,承受中日两国之围攻,最后成为腐朽清廷的替罪羔羊。人们谣传清国水兵在炮管上晾衣服,却不知铁甲舰的炮管离甲板数米,口径巨大,是根本不可能将衣服挂上去的,更不知黄海海战中,北洋海军各主战舰艇远高于日本联合舰队的强盛士气和平时训练积累的良好素质。人们还说北洋海军亚洲第一,打不过蕞尔小国,却不知战时的海军早已在技术上大幅落后于日本,更不知海战中北洋舰队以少打多,以弱击强,用旧船,慢炮、实心弹与日军的新船、快炮、爆破弹殊死搏斗了五个多小时,最终完成了掩护陆军在大东沟登陆的任务……甲午之战究竟败于何处?如果动辄用个人情感和道德去解读乃至编造历史,动辄听信结论而罔顾过程,动辄习惯性开骂,则甲午之耻何时能雪?
刘公岛上铭刻的是国家与民族的奇耻大辱,虽是国耻,却唤醒了国人的千年迷梦,使国人知耻而后勇。岛上的驻军树了一个很大的标语牌,呼吁人们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维护海权。军队觉醒了,几十年的大陆军体制正在被海权所颠覆。而我们的民众仿佛对海洋还很陌生,对海权还很陌生,殊不知,海防与海权,虽是一字之差,却是灵魂上的天壤之别。海洋与天空,新的制高点。在海天交接的地方,每天都有飞机和军舰对这个古老却又近乎稚嫩的国家进行高强度的抵近侦查,而这片和平的土地上的人们,对于来自海上的威胁,仿佛如一个多世纪以前一样的麻木……我很难说这究竟与我的生活与工作有什么关联,不过我知道,中国人在历史上曾经为此付出极为惨痛的代价,只希望历史不要重演。
走在沙滩上,忘却历史的点点血泪,极目远眺碧海蓝天,心境顿时开阔起来。俯下身去,我领悟到经略海洋的意义:数不清的海螺,贝壳,寄居蟹,梭子蟹,鱼类,海带,昆布,蚝……海洋真是人类的衣食父母。造型各异的礁石和岩层,他们记载的年代是数以万计乃至千万计的,沙滩与岩石形成的凹口处,堆积着厚厚一层贝壳,上层的尚还棱角分明,下层的则越发的圆润和洁白。陡崖的缝隙中长出的松树,在湛蓝的天空下显露出养眼的青翠。
黄岛炮台孤悬在刘公岛西侧,南面是山坡,北面是高耸的悬崖。山顶的大炮早已毁于战火,留下水泥的工事和炮座。站在悬崖边,脚下是浪花与礁石,前方是辽阔的海洋。匆匆赶到渡口,乘船绕岛一周。刘公岛海域风浪很大,冰冷而猛烈的海风让眼睛难以睁开,全身上下严寒彻骨,游艇在剧烈的摇晃中劈波斩浪。然而谁都不愿意错过如此壮阔的风景,争相拍照留念。
带着沙滩上捡拾的彩贝,裹挟着腥咸的海风,在夕阳中远离刘公岛。不多时,皎洁的明月照亮返航的海路,恰逢巡航归来的军舰进港,又不禁惹人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天风海潮昏白日,楚歌犹与笳声疾,惟恃同胞赤血鲜,染将十丈龙旗色……躺在床上,此行的每片风景仿佛还在眼前。
江苏东恒律师事务所:金澍宇
2014年10月5日 首席欣赏与了解“刘公岛”。。。谢谢分享。。。。。 学习欣赏。谢谢分享! 游此岛的爱国意义更大些 一段历史、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不过我知道,中国人在历史上曾经为此付出极为惨痛的代价,只希望历史不要重演。 】我与您的想法一样,中国人民受屈辱、受压迫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二年前也曾经去过刘公岛,也看了这个博物馆,也为之震撼,可惜没有很多时间进行整理 文字不少,文字不错,如果有更多图片展示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