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读《二十四史》经典名句
《二十四史》有许多警句读来耐人寻味,现摘录并释义,供大家学习分享。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和网友多加指正。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没形成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灾祸还未发生时就会有所觉察。出自:《三国志·魏书二十八·钟会传》
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聪明人舍弃短处,发挥长处,以此来取得成功。出自:《后汉书·王符传》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服和帽子;以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和更替;以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出自:《旧唐书·魏征传》
义感君子,利动小人。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出自:《晋书·符登传》
君子立身,虽云百行,唯诚与孝,最为其首。君子在社会上立足成名,尽管需要修养的品行有很多方面,但是只有诚和孝才是最重要的。出自:《隋书·文帝记》
居高而必危,每处满而防溢。居高位一定要有危险意识,东西满了就要防止它溢出来。出自:《北史·后妃列传》
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用完南山的竹子,也写不完罪恶;放尽东海之水也无法流完恶行!出自:《旧唐书·李密传》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有了过错,而不悔改,这才叫过错。出自:《汉书·成帝纪》
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在寒冷的天气,人们不会去等待狐裘或丝绵做的轻暖冬衣;人在饥饿的时候,不会去等待甜美的食物;人在饥寒交迫之时,也就不会考虑到廉耻之心了。出自:《汉书·食货志》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出自:《汉书·董仲舒传》
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出自:《后汉书·杨振传》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出自:《史记·滑稽列传》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先出击就能制服敌人,随后应战只会被控制。出自:《汉书·项籍传》
居官当廉政自守,毋黩货以丧身败家。当官的人应该廉洁公正,坚持自己的操守,不要因为贪财而丧身败家。出自:《元史·刘斌传》
成远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顾细瑾。有长远打算的人不应为眼前的一点怨言而担忧,做大事的人不必顾及一些细微琐事。出自:《明史·汤和传》 认真学习唐版主---释读《二十四史》经典名句 学习好贴!!!!!!! 传世之作,注解很清晰,学习经典名作。 浩如烟海啊! 了解学习,学习。 五千年的文化积淀。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读后增加了新的认识。 《二十四史》不能临时恶补,要慢慢地读。
学习释读《二十四史》经典名句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