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滇飞扬 发表于 2015-7-21 11:09:21

刮风寨小树秋茶

匹夫试茶,或者说分享,基本上以口粮茶为主调,说说‘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这是我喜欢的茶,喝茶,爱喝茶,是一种习惯。

刮风寨是勐腊县易武乡麻黑村委下的一个寨子,离易武乡政府约32公里,海拔约1200多米,靠近老挝,是一个偏远的边境瑶族寨子。
http://www.dadianhao.com/forum.php?mod=image&aid=4664&size=300x300&key=bac7ec1c5fb4c8ab&nocache=yes&type=fixnone

刮风寨是个寨子,但一点都不小,茶地很多,价格差异也大,大致分成茶王树、白沙河、冷水河、家边大树、家边小树。2013年第一次上山收茶,就驻守在刮风寨,当时主收茶王树,小树茶为辅,当然,今天咱聊的不是当年,是当年的以后,2014年的刮风寨小树秋茶。

抛开刮风寨三个字不说,小树秋茶,这,有点惨,哥,好歹也要是乔木才能入口吧,小树还秋茶,不喝,肯定簿,没意思……

去马大当家问了问,当今流行古树乔木,不是古乔木也要百老乔木,最不济也要小乔木,你打个小树秋茶,这什么东东?消费者有疑问,商家销售有压力。但小树,就是小树,秋茶,就是秋茶,它正大光明来,我可能名门正娶?

从制茶人的制茶日记来看,这款茶原料是2014年10月13号以前的,压制时间是10月30号,这中间有一段发汗的时间,所谓发汗,就是去除青味、水味等杂味的工序,这个,对着急试茶的茶友会有点作用。如果未经发汗,当即晒青的毛茶就压制处理,青味会相当重,我们通常形容试新毛茶如牛吃草,而易武新毛茶又有股独特的易武骚味,喝不惯的容易犯恶心。评价自然降低。试新料压制的生茶,不如等上小半年,这样,茶反馈给你的,会更真实点。

试喝这款茶时已经是2015年的7月了,离压制完已半年有余。六道箍的笋壳包装,是易武地区传统的包装,紧实美观。笋壳本身是大自然的产物,又防水,是包饼茶的首选。隔着包装纸,闻到的不再是青味,而是干茶香,没有异味,外包装也没有异象,初看是一款存放正常的茶(茶先在华北区存了半年,然后上海一个月)。

http://www.dadianhao.com/forum.php?mod=image&aid=4666&size=300x300&key=4e735b649f8744f4&nocache=yes&type=fixnone

看裸饼,石磨压制,不算紧的那种,应该是一般性的小石磨,站个人在上面踩的那种,这意味着很方便撬茶,对于转化周期,也要缩短来看,一般两三年,就能喝到较为明显的转化,这与机器压制的饼茶,大不同。


条索呈泡条状,长梗很是醒目,恣意在饼面,无不提醒着它是秋茶,一点都不掩饰。
http://www.dadianhao.com/forum.php?mod=image&aid=4667&size=300x300&key=e683decf773bafc4&nocache=yes&type=fixnone

选用130CC的白瓷盖碗试茶,15:1的比例,取茶约9克,沸水烧开,直接洗茶2道,即入即出,正常泡茶时,粗粗估算了下,这个注水时间约6秒,出汤约5秒,一道茶从注水到出汤,约11秒(这个是习惯性的动作,粗粗心里数了下,各位看官真要探究细节微信小窗口发泡茶小视屏讨论)。随后泡茶温度一直保持在高温状态,注入水和出汤也基本控制在这个节奏,中后段延缓出汤速度。

茶汤已转清黄,闻茶汤,不觉香,文熙则说很香?这东东还能像泡面,吃的人不香,闻的人香?
http://www.dadianhao.com/forum.php?mod=image&aid=4668&size=300x300&key=1bbbaa67d76059d2&nocache=yes&type=fixnone


http://www.dadianhao.com/forum.php?mod=image&aid=4669&size=300x300&key=cc4b36216fde86e8&nocache=yes&type=fixnone





喝茶的温度,要特别说明下,我喜欢等茶汤的温度降到较低,低到含口茶汤在嘴而不觉烫。这样让茶汤在口腔停留几秒。这款茶入口居然不是涩而是微苦,席卷舌面,然后化去泛甜,甜中带一丝蜜的香甜味。解释下这种蜜香,茶在新茶正常转化阶段,几乎都会出现这种香,非特别的产物。因为试茶,喝得有点慢,每泡之间都作停留。泛甜如润物,细密而持久。入口微苦而后甜润是这款茶的主基调,青味基本没有。约八九泡后而出木梗子味道,随后也能化,继续淡甜而不是水味;再重闷泡,苦涩味更重,就显得化得慢了。整个过程,茶汤浓度不高缺乏强劲冲击力但绝不乏味,胜在持久的化微苦为甘的润甜。

青茗试着用80CC的盖碗,一样15:1的比例,约6克,高温轻泡,一开始就是水味、水甜(汤色清亮带淡绿),抛弃这种泡法;

君子试用是110cc的盖碗,常规7克茶样,甜,不见浓度,耐泡,适合月光白风格的茶友,我称之为小棉羊泡法;

最后试130cc盖碗,10克茶样,常用的泡茶手法,第一泡起,苦、涩就占住口腔再化泛甜,想来,一些19.9的爱好者会是这种泡法的爱好者,匹夫就算了。

http://www.dadianhao.com/forum.php?mod=image&aid=4661&size=300x300&key=eadca4705969e252&nocache=yes&type=fixnone
右边为80cc盖碗、左边为130cc盖碗

叶底,鲜活有弹性。杀青没问题。再说条索的特征,长胳膊长腿水蛇腰,芽少叶多梗长。
http://www.dadianhao.com/forum.php?mod=image&aid=4670&size=300x300&key=3be0e87722a81d5b&nocache=yes&type=fixnone

易武茶特别容易红梗红叶,因为梗长而粗,炒茶时,常常是叶子熟了而梗子没熟,这样杀青出来的茶经摊晾一晚上,特别容易红梗,杀青不到位导致的。如此,杀青时,师傅抖闷之间的频率转换就相当重要了,有些新人怕茶糊了就不停的翻动,导致茶叶走水太快,结果要么糊要么等着第二天发红……当然,这都不是什么神奇活,参加大滇收茶行动,多炒炒,就会了。

小树也是乔木种,有些密植的台地茶,只是因修剪矮化而成灌木状,本质上还是乔木种,如景迈的原先的台地茶,大批量砍掉,人为形成单株状的生态茶,一样可以长成大树。小树,在大滇的体系里,表示单株种植、30年以下树龄的看着不怎么高大的树的称谓。各位瞧瞧,这也是刮风寨小树:
http://www.dadianhao.com/forum.php?mod=image&aid=4663&size=300x300&key=180400d37335eb73&nocache=yes&type=fixnone

http://www.dadianhao.com/forum.php?mod=image&aid=4662&size=300x300&key=02e704fd05f88143&nocache=yes&type=fixnone

2米高都有了,树龄不到10年,比起麻黑有些“古树”绝对高大,所以,小树,无须逆袭,只须,喝!


感谢搭档青茗配图。

黄肤山雀 发表于 2015-7-21 13:19:17

了解学习一下,

广州烟仔 发表于 2015-7-22 00:50:54

呵呵…刮风寨的茶六年前就收了几件了…

wzrugh 发表于 2015-7-22 08:53:05

兄台很有研究,佩服.

大滇飞扬 发表于 2015-7-22 11:06:13

回 2楼(广州烟仔) 的帖子

赞。无论是大树还是小树。

西蜀咸若堂主 发表于 2015-7-23 07:51:19

学习了,问好 !

kaoshier 发表于 2015-9-9 19:06:10

来学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刮风寨小树秋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