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u2779 发表于 2015-7-26 21:14:51

我觉得挺好

sxuntmc 发表于 2015-7-27 11:06:43

老顾的盒子做工可以用料实在一般不舍得用好料子 还有就是他老婆开价实在辣手

两茫茫 发表于 2015-7-27 13:49:07

走心的帖子,拜读了,非常好!

peng88 发表于 2015-7-27 16:14:04

引用第21楼sxuntmc于2015-07-27 11:06发表的:
老顾的盒子做工可以牋牋用料实在一般牋牋牋不舍得用好料子牋牋 还有就是他老婆开价实在辣手


让你们炒小朱,人家顾大大左想右想不得其解,最后他也涨价了。

话说顾大大的盒子做工也下来了,好的没学会,学小朱倒是蛮快的

打眼的钻 发表于 2015-7-27 18:08:40

终点变起点,缘字黑色三窗筒+10元的蝈蝈

武汉鱼 发表于 2015-7-28 01:34:54

一口气读完了

fire2020 发表于 2015-7-28 12:18:06

说的很好,楼主的部分经历兴许我们大家都经历过。赞!

赤焰七星 发表于 2015-7-31 17:20:25


有朋友问我什么叫不同的尼阻效果,为什么自己的盒子感受不到这一点。。我说明一下,首先我说的这种效果出现在这只盒子上不知道是不是偶然。。然而我觉得很有道理:
1、底板的尼阻效果:前松后紧,感受到阻力大约是插入一半的位置,阻力逐渐增大。这样非常合理,尤其是长期养虫后,干结的便便可能增加了底板的阻力。若全程都有明显的阻力显得没必要,而且意味着最后行程的阻力会比较大,有机盒子的底板是活动部件中最薄的,阻力太大有可能导致底板的变形
2、玻璃面板的尼阻效果:前松后紧,最后有到位卡槽感(我不知道怎么说这种感觉)。感受到阻力是大约前三分之一的位置,也就是说比底板感受到阻力来的早,但阻力的增加不明显,一直保持偏小的阻力,最后四分之一阻力增大,最后有“咔”的一声,完全到位。。关键就是最后这“咔”的一声,显得特别合理。。为什么呢?面板是最重的活动部件,长期使用后阻力降低,容易自己滑落,最后的入槽的这一“咔”就起了保险的作用。。
3、门栓插板的尼阻效果:几乎全程有阻力,阻力渐大,但又不是非常紧。。门栓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活动部件,长期使用后阻力下降,所以全程的阻力是一种合理的设计。。盒子上怀门栓有可能会受到无意的挤压,长阻力行程有防止无意脱落的可能。。但为什么不采用面板最后“咔”的一下呢?还是考虑到长期使用后上怀,也许“咔”的一下后阻力会变的很小,还是容易非主观的脱落,而门栓是所有活动部件的固定面,所以必须要保险,还是长阻力行程最好。。。至于为什么行程最后又不是非常紧比较合理呢。。换食是每天必做的动作,门栓太紧意味着需要拿起盒子,双手发力才能打开,我觉得理想的换食动作,是盒子放在桌子上不用拿起就可以完成。

nancy200 发表于 2015-8-2 15:17:27

谢谢了-----------学习了--------------------------------------

图个乐儿 发表于 2015-8-2 15:39:43

不错!说出了很多虫友的心声。给你点个赞!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鸣虫日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