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新编
安徽凤阳王家村,王富贵是远近闻名的大户。富贵在家行二,人称王二爷。
若是有人提王富贵多数会摇头,不认识。
王家在村里有十几亩地。有一年,城里来了一个大老板,说是要在王村建一农家乐别墅。
二爷的两个儿子,大儿子叫王广田。二儿子叫王继业。
早几年广田到北京发展,先是收废品。后来,干大发了。招了几十人,成立了海淀区废品有限公司。
二儿子继业,跟着二爷在家务农。
二爷不差钱。
大老板看中了二爷的十几亩地。
二爷虽说不差钱。但为继业着想,老在家务农也不是个事。寻思着,得让继业出去闯闯。
广田特意从北京回来,和大老板已初步达成意向协议。
十三亩零八分地,征地款286万。
二爷分给广田200万。据广田说,在海淀区,搞了一房地产项目,已投入二千万。这两天手头有点紧,不发工资,活干不下去了,算和二爷借的吧。
给继业80万。自己留6万。
这事办完后,广田就回北京了。
二爷和继业,又等了半个月,拿到了征地款286万。
北京是大啊,足足转了半拉城,才找着广田的海淀区废品有限公司。
到地方,门卫不让进。
二爷要找王广田,门卫说:没这个人。
二爷不知,广天已改名宏伟。
也是巧了,一台奔驰600自噶一声,停在门前。
宏伟的女秘书巧玲,款款的,迈着猫步,门卫赶紧趋前一步,这么着,这么着耳语一番。
二爷和继业,稀里糊涂被拉到华侨大饭店。
住的是二进套间,好大一浴室。
洗洗涮涮,收拾利索,巧玲带着爷俩来到一楼包间。
改名宏伟的广田,已在包间。
二爷想让继业跟着广田,可继业死活不干。
问他为什么,他也不说。
继业揣着二爷给的八十万,租了个小院。
每天,蹬着个板车,起早贪黑走街串巷收废品。
话说有一天,继业蹬着板车来到一大院前。
从院里走出一中年妇女。
只见她手里拿一青花坛子,坛子里有一些碎铜。
妇女想卖碎铜。
继业看了看青花坛子,和妇女说道:我按五元一斤收你的碎铜,这么着吧,我连坛子和铜一起上秤。
也是寸劲,中年妇女的当家的并不知他屋里的用青花坛装了碎铜。
就这么,继业得了一青花坛子。
广田看不得他弟弟,这么辛苦,好说、歹说,继业不蹬板车了。
继业在凤阳节俭惯了。务农的人待不住。
早起继业来到隆福寺,就着焦圈喝了碗豆汁。
中午在牛街又吃了四张牛肉馅饼。
晚上,闲聊无极,溜达到北海御膳仿,栗子面小窝头二十个,外加豌豆黄一盘。
夜里,撑的睡不着啊,这日子真不是我过的。
这一天没蹬板车,最少损失三百元。
第二天早早的蹬着板车,走街串巷收起了废品。
傍晚蹬着一车废品,都快到院门口了,一辆摩托忽的一下从胡同里蹿出。
继业眼前一黑,不省人事了。
再睁眼时,已躺在海淀第三医院的病房里。
右腿骨折,失血性休克,好不容易捡了一条命。
出院后,广田雇了一保姆,寸步不离跟着继业。
三轮是蹬不成了,有吃有喝不假,可不干活,心里憋屈。
一天电视里演鉴宝节目。
一只青花坛子,怎么那么眼熟?
有道是京里有人好办事。
继业上了央视鉴宝节目。
经专家鉴定,继业的青花坛子价值五千万。
继业回到凤阳。
老屋也要拆迁。
开发商说,一颗粗点的树给两万拆迁费。
继业让人从外地买回十几颗大树。
挖坑埋树时继业发话了,不用埋太深。反正过不了几天,就全扒了。
十几颗大树,匆匆埋在了老屋的院里。
一天,继业手捏南泥壶,坐在树下喝茶,
真是巧了,一阵风刮来,刚埋不久的大树到了。
继业被砸死了。
二爷知道信后,并没太伤心。
二爷长叹一声,说到:继业走得高兴,他平时喜欢这么活着,就该喜欢这么走。 学习了!!!!!! 故事很生动。提点建议:将二爷的两个儿子不同性格再细腻刻画些,以致造成不同结局,这样就更会深刻、完满些。故事很真实,耐人寻味。 唐版,您的建议太好了。正个故事纯属虚构。我随想,随写。之所以叫故事新编,是我看了一故事,故事结尾某人让树砸死了,有人按喜欢的方式生活,就会按喜欢的方式死亡。
最后一句,让我久久不能释怀。这才虚构出爷三的故事。没有人物刻画,也没分析广田的性格及活法。这要像成语接龙就好了。每个人可按自己意愿,描写老大,写他如何经商,
写他如何在京城商圈周旋于大小官员之间。如果再写出一两个商海尔虞我诈的趣闻,这可是个小长篇了。抑或就接写老大的生活态度,引出结局。我也向您提了一个建议,有人会接着写吗? 我不行,肯定有人继续写。。。。。。 进来看看皮皮爱鸟的故事新编,拜读了。 我也来看看皮皮爱鸟的故事新编,拜读了。 拜读了,新编故事谢谢分享, 故事情节很生动,楼主好文采! 好故事,欣赏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