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半个世纪的相逢
牋牋牋牋看!照片上的这些老人笑得有多么开心?是那样的开怀和豪爽,还面带一些烂漫的喜色与稚气。她们是49年前毕业的唐山女中六七届二(1)班同学,在跨越半个世纪后于不久前再次相聚重逢。这是我给她们在聚会时拍摄的合影照和举杯共庆的场景。牋牋牋牋唐山女中创建于1921年,初为法国天主教“仁爱会”设立的女子学堂,原名为“培仁女中”。解放后收归国有,更名为“唐山女中”、“韶山中学”(今为唐山市第十一中学)。学校设立初中和高中,五、六十年代的学生大部分是建国后的干部子女,当时是唐山地区乃至河北省的唯一女中,也是省属重点学校。我的妻子就是在1964年入学于该校初中的。
牋牋牋牋学校原址坐落在市中心区“小窑马路”,大门朝南。校内环境优美,东西两侧向北依次为初中、高中欧式或中国老式建筑风格的教学楼和学生宿舍。穿过月亮门,北临大城山是一片果林、花草及瓜蔬,供学生们做实验和劳动体验用。学校的科教室、实验室、语音室等各种教学场所和设备齐全,有藏书十万余册的图书馆······学生的教学条件及教师队伍和管理,在全市都是屈指可数的。建校近百年,为国家培养了三万余名各类优秀人才。原全国政协常委王光美曾为校题词:“教书育人,百年大计”。我的妻子在这里接受了最好的教育,是唐山女中让她和她的同学们有了一个美好的童年。
牋牋牋牋时间荏苒,妻子初中毕业至今一晃已49年了。她和她的儿时同学都已经过了花甲之年。毕业后,同学们有的到了外地参加工作,有的出了国,也有的参军入了伍。同学间像断了线的风筝,很多人没再来往。2015年初秋的一天,一名在北京部队服役的同学回唐山老家,联系了包括我的妻子在内的几个儿时伙伴小聚,便萌发了召集全班同学在晚年搞一次大聚会的想法。
牋牋牋牋热心的妻子天生喜欢操持事儿。几天来,她一直为聚会吃不好睡不安,和另外两名同学操持着登寻人启事,订聚餐酒店,编印通讯录,忙得不亦乐乎。这些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便主动当起了“志愿者”和“服务员”,帮助她们发信息、搞联络、购买需要的物品······并在聚会时担负起摄影“重任”。
牋牋牋牋2015年12月12日,天气晴好。那天是妻子同学相聚的日子。49年,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走过来了,在进入花甲之年重相逢,妻子非常高兴,但是同时也担心:沧桑岁月已改变了每个人的容颜,相见时彼此还能认得出吗?恐怕有的连名字都叫不出来了!相见的那一刻,证明她的猜测是对的。百分之八九十都不敢认了。如果不是在这个特定的环境里,如果不是自我介绍,走在大街上真的会形同陌路。岁月无情啊!
牋牋牋牋经过暂短的介绍相认,大家很快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快乐的童年······。妻子事先准备了瓜子、水果,老同学们围桌而坐,边吃边聊。每个人都介绍了毕业后的个人经历,其中还穿插着一些趣闻轶事。同学们从远到近,从小到老,从校内到校外,从国事到家事,无话不说,无事不谈。什么大串联、上山下乡、大地震以及恋爱、结婚、生子,甚至把在“文革”时想看“禁读”的名著,几个人合伙在深夜爬窗进到校图书馆“偷”书的“洋相事”,都一一抖落出来,搞得大家哄堂大笑。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围桌而坐的仿佛不是老妪,倒像一群快乐的女孩子。老同学们聊啊说啊,在这寒冷的冬季里,大家却感到春意融融的,几乎忘掉了年龄,忘记了时间,甚至忘却了所处的饭店,服务员摆好了热气腾腾的美味佳肴都无人动筷子。后来,还是在我这个义务“服务员”的倡议下,大家才举起酒杯开怀畅饮。“咔嚓”,我即刻拿起相机拍下老同学们举杯欢庆的场景。
牋牋牋牋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聚会快要结束了,老同学们你牵着我的手,我拉着你的臂,依依不舍,恋恋难分。最后还是我提议,按照大小个儿排成三列,由我摄下了那张老同学们的集体照——跨越半个世纪重相逢的合影留念!
牋牋(注:全班同学共50人,联系到43人。其中在外地11人,去世7人,有事未到3人,参加聚会22人)
回 楼主(唐山唐) 的帖子
唐版晚上好 拜读学习了解唐山女中历史。嫂夫人时隔49年同学聚会值得纪念,友谊天长地久!!!Re:回 楼主(唐山唐) 的帖子
引用第1楼大连小小于2016-01-06 20:43发表的 回 楼主(唐山唐) 的帖子 :唐版晚上好 拜读学习了解唐山女中历史。嫂夫人时隔49年同学聚会值得纪念,友谊天长地久!!!
感谢好友第一时间点评和支持,同时感谢您的祝福!握手问好! 来看看,老人们笑的好开心! 49年老同学相聚真是件不容易的事。
最不容易的还有唐版啊l,估计那几天累的够呛吧? 谢谢有鸟就叫和画眉王迷两位好友点评鼓励和支持,祝好! 老同学聚会,友谊地久天长。 老同学聚会,友谊天长地久, 欣赏跨越半个世纪的相逢。祝福大家健康长寿。 来看看,老同学聚会 越活越年轻,天天快乐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