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再谈红子的叫音
‘喂养红子在它的发祥地,有民族性,地区性,群众性,社会性。自从有了文化人的参与。养红子的民俗有了深刻的内涵,一个人手提罩上了白布罩的鸟笼子。千篇一律,靠什么吸引人,动态靠的是摸钩叫。靠的是笼中鸟的叫声。怎样欣赏那就是个人饮水冷暖自知了。首先,人和人是有差异的,每个人能听到音频差异很大,鸟鸣叫其音频有些人其实听不到。举例说全国的口技演员可以模仿红子的不多,“跄跄”这一口更是望尘莫及。网上帖子上描写形容的红子叫声多是看来的。实际上没听过这一口。红子叫的“跄跄”应为“醬酱”音,例如“一滴红”应为“一滴吽”。为什么这样说呢?红子的口是谁来分辨的呢。有这样几种人,一是音乐指挥,二是会弦乐的乐师,三是声乐演员。在养红子的地方,旧时哪位要是把红子送到梅兰芳,周啸天手上不打回来。那就是高手,我认识一位拉二胡的演奏家,兼指挥,可以辨出40余口红子口,一般人的耳音行吗。
其次,遛红子,欣赏红子的叫口成了民俗,因为有了人才有红子的叫口,为什么红子有的口叫法这么一样,这就有了传统性,以“资勾其”为例,在品评的时候以“其勾其”其起其落为最佳。这是怎么来的。实际上这还是以人为本。我们的先人创造的,中国养鸟自清朝以来有“三大庙”之称,就是以上海的城隍庙。南京夫子庙,天津的三太爷庙为中轴,互相交流养鸟技艺,有贵人“发明”一口红子音,传遍大江南北。当时养红子的为王爷皇亲国舅,说什么就是什么。达官贵人身边的鸟把式比幕僚都吃香。当时鸟把式得赏赐的很多。又有文人除以红子题材写诗入画外,还编写养鸟养红子的书,清末就有红子叫谱问世。民间遛红子有多大文化价值和内涵。河南农学院真有经考察开封地区遛鸟民俗,因研究总结遛鸟民俗而获得博士学位的教授。
第三,值得欣赏的红子口是什么音,历史上有跟随军队做买卖的大车队。叫“赶大营”长期在外,人们很寂寞,就学会了百灵填雏押鸟的技术。所以套子叫的文百灵,其叫口中有推小车轧狗,鸡圪垯等口。实际上都是改革开放后新谱,其中百灵的吹哨列队,红殿金榜乐无人提起。红子也是一样。说有一百七十口之多,能说上来能有几人,能听出来的能有几人,当年刘三套,大车李借鉴压百灵的手法。排出红子“清口三套”其困难之大不可想象。第一寻找好音的红子,得需要民间高手认可。第二押出音的红子民间得认可。所以,真正红子的叫口是人创造的。
以前,写过红子的叫口,这次补充。我们作为后人要传承红子这一民俗,任重而道远,重任在肩,养红子的人要团结,要谦虚。传统的民俗重在继承和挖掘,红子文化和书法,京剧一样,首先是挖掘继承完善,我们扪心自问我们做到了多少。养不养红子是其次。作为国人要是对红子不了解真是遗憾。红子可以出现在老舍话剧中。可以在梅兰芳,周啸天世界级的大师身边,小鸟依人。红子因为有了文化气才贵重。遛红子,养红子民俗的内涵就是有形有音的民族精神。
世界上大多国家都有国鸟。中国暂时还没有,------为什么?
此文草稿,因有感而发,自娱自乐。如有失误,待进一步考证
Re:【转】 再谈红子的叫音
拜读了,把红子定为国鸟吧。Re:【转】 再谈红子的叫音
高人、、、、、、Re:%%%
拜读了,了解学习学习,Re:【转】 再谈红子的叫音
真是高人,学习学习再学习。谢谢!Re:【转】 再谈红子的叫音
谢谢分享Re:【转】 再谈红子的叫音
真的不一般Re:【转】 再谈红子的叫音
欢迎再有红子的文稿Re:【转】 再谈红子的叫音
只能当故事听了。红子越抓越少,想光大不可能了。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吧。好文章,拜读了。
Re:【转】 再谈红子的叫音
文章讀拜,但千萬別把養紅子說得太玄。提籠架鳥過去是貶義詞,當年養紅子有多少文化人?文中提到梅蘭芳,先父與梅認識,我讀的小學與梅家只有一籬之隔,梅葆玖是舍弟的小學同班同學,他家根本從來不養紅子,真不知樓主從何說起?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