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20楼(养鸟007) 的帖子
短消息你了 自然界的白化突变种和人工养殖的白化品系有所不同,基因的遗传原理虽是一样的,但体质和繁殖力差异很大。人工养殖的白化品系已经经过大量的养殖培育筛选,性成熟周期和繁殖力和原种已经非常接近,比如白红眼十姐妹、白红眼芙蓉、白红眼鹌鹑、甚至哺乳动物中的白兔、白鼠都是如此。
而自然界的白化突变种都是极个别的个例,在自然界中连成年的机会也几乎没有,即使成年了也很难找到配偶繁殖,更不用说繁殖筛选成为品系了。
故针对你的白化麻雀,也不用太着急,既然你已经掌握了麻雀繁殖的技术,那批量繁殖白红眼麻雀也不远了。
你的白化母鸟能正常交配产卵,说明性成熟没问题了;而公鸟虽然能交配,但未必真正性成熟,和纯白红眼的芙蓉鸟一样,白化公鸟的成熟期会略晚一些,交配早了确实也和这个麻雀一样全是白蛋,有的白化公鸟隔年才能稳定配种出仔。
现在可以把这对鸟拆开配,分别配原始种。
白红眼母配原始种公,留后代中的公鸟,它们外形上都是原始型但实际上全部都带有50%的红眼基因,而出的母鸟全部都是原始种。这样的带红眼基因的公鸟体质很好,成熟期也正常,明年即使和原始种的母鸟配对,也有25%的概率出白红眼母鸟;也可以和现在的这个白红眼母鸟进行回交,后代中有50%的概率出白红眼的后代,其中公母比例各半。
这个白红眼的公鸟和原始种母鸟配对主要是先验证一下到底有没有受精能力,今年不行就明年再试,如果还不行,那只能玩玩了,如果能受精,那以后配白红眼母、配原始种母都能出白红眼的后代,而且还能错开血统,增加品系数量。白红眼公鸟具有繁殖能力的话,对种群的扩大有着比母鸟更有利的遗传优势。 楼上说的有道理 来看看
回 26楼(伊甸鸟园) 的帖子
谢谢朋友的提点,今年歇菜了明年就按照你的方法试验。没有捷径,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