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尖 一个不存在的传说
这些年在全国各地被开发出来的鸣虫品种很多,绝大部分都是昙花一现以后就销声匿迹。细究其原因不外乎都是因为鸣声不符合虫友的审美标准。从乌团开始到南姐儿不下十种。真正最后被大家认可的只有山仙子和北美的玉竹蛉两种。也有些种类叫声不错,但是体型太大。没有适合的饲养器具而被搁浅。例如巨拟叶螽和素背肘隆螽。至于说澳尖这个话题,我想是时候和大家澄清一下。否则就会永远对不起广大尤其是江浙沪地区的虫友。
澳尖就是一个玩笑,博眼球博开心的。只是一个传说。或者说是没有商业意图的炒作。澳尖不是一种高价值的鸣虫。只是和宽纺一样的普通鸣虫。
澳尖的这个名词来源于十多年以前,我和当时留学悉尼的天津学生张悦福一同在百年纪念公园内发现。时间大约是2004年。因为不知道这种鸣虫的名称,所以请教了在南京森林公安学校的邹教授,邹老师说只能确定是产于大洋洲的尖顶螽族,澳螽属的螽斯。所以才有了澳尖这个简化名。
它的鸣声虽然响亮却不动听。是一种类似鼓翅鸣螽节奏的声音。但确实是一种寿命很长的,性情凶猛的杂食性螽斯。
而我们当时玩的一个小伎俩就是林妙可的假唱原理。使用另外一种鸣虫的声音做背景。
原因是因为另外一种底栖蟋蟀类鸣虫长相不佳,上不了台面。而且也没有澳尖好养。
正因为这样,澳尖是不可能被引进的,和北美真螽一样。都是大音量的螽斯。而且又是和似织螽一样是非常凶猛的贪吃的鸣虫。
澳尖只是我们个人对完美鸣虫寄托的幻想罢了,尤其是有深厚北方鸣虫文化背景的悦福同学和我这个对螽斯喜爱程度较高的南方爱好者,
这种幻想是把浑厚的鸣声和壮硕的大体型螽斯融为一体。好可惜,上帝并不这么安排。
当然澳尖也不是没有优点,一对又粗又长的血红触角和大黑牙还是很有特色的。而且体型也达到5厘米,已经算大型鸣虫。当然仅凭这些,是不足以成为一线鸣虫的。充其量只是姐儿级别的二线虫。也就没有太大经济价值了。
所以谨此向所有江浙沪地区的虫友致以最深切的歉意。也希望大家不要再为澳尖劳心费神。 谢谢ZHOUYU,学习了! 呵呵哒! 谢谢zhouyu老师 之前已经弄清楚 那个本憨是澳洲的一种mole cricket 并不是尖顶螽 不过看澳尖5cm的体型和食肉性格 在国内应该也能有一席之地的! 时至今日,论坛早已不如往年,有一梦有何不可。 澳尖原来不是金属音!我地(重庆市江津区)至今自我感觉能拿出手的1.中华蝈螽,2.四面山鼓翅似织螽,3.马蛉,4.长瓣草螽,5.悦鸣草螽。虽物产丰富,由于个人喜好原因,其他品种没有玩赏。中华蝈螽皮实好养容易繁殖,是我家养的主力。鼓翅似织螽声型具佳,可惜山高路远难以捕捉,每年抓野虫只能玩2个月。马蛉叫声悠扬每年依靠野采秋虫,准备人工繁殖。长瓣草螽和悦鸣体型太小,本人内心不是很喜欢,但是寿命长啊!本区和綦江区交界山区有可以过冬的正纺,体型比本区不能过冬正纺稍大,叫声均有前奏哇音,头年11月成虫开叫,节奏慢,可活到第二年6月,春季3月左右开叫,节奏快,功率太大,但寿命长也可填补冬季空白。今年秋后看看我城区周边是否有分布。 了解学习学习, 引用第3楼查阅gggg于2016-08-11 15:20发表的:
谢谢zhouyu老师 之前已经弄清楚 那个本憨是澳洲的一种mole cricket 并不是尖顶螽 不过看澳尖5cm的体型和食肉性格 在国内应该也能有一席之地的!
同意 玩鸣虫的可能不太喜欢 但是昆虫螽斯爱好者肯定会喜欢的
mole cricket是俗称? 很多虫就是这样 是物以稀为贵 多了就没什么了 今年南姐就是一个例子 神物变土鳖 仙子玉竹也一样 能够被传承下来的经典鸣虫肯定有道理的,其它的虫子也就猎个奇,一波流的养养就可以了,说年年养求观赏的真的就是装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