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y82224 发表于 2016-8-15 13:07:26

说人

世间的人有很多种,翻来覆去,不外乎男人,女人,文人,小人。阴阳之道自然离不了男女,繁衍生息经久不衰,无外乎性也,情也。文人之道在与传承,薪火相传,口诛笔伐,歌功颂德,人情冷暖喜怒哀乐流于笔端。小人之道在于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机关算尽左右逢源,制造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结构群。所以就林林总总的码成了一部洋洋洒洒的中国历史,透着血雨腥风,竭斯底里的呐喊。最终再被淹死在时间的长河里,不起半点涟漪。
男人者,大家都习以为常,见怪不怪,无非是一群由肾上腺支配的雄性生物,貌似强壮,其实只不过是外强中干的空壳子罢了,而有些如我这般,甚至连那具空壳子都显得不是很好看,所以想起鸟类的雄性,顶冠披锦,华哉美哉。很多时候想过,人与人的区别,真的也只在大脑,看看你自己在想什么?哲学上讲,人区别于动物,是自我意识的存在。在我看来,这也是我们害人的源泉,每一个罪大恶极的人似乎都有着自己合情合理的藉口,利己主义。庞大的社会性动物群体长时间的生存法则决定着集体与个体的微妙关系,在这部机器当中,每一个细小的分子固守着自己的位置,在那些看起来貌似无有任何相关的链条上转动摇摇欲坠的轮盘,缓缓前行。规则就成了这种活动的必备的操作说明,于是就由团体的智囊来制定法律条文,制衡社会各部分,约束他人,维持稳定。说了这么多,似乎与男人无关,但这一切大都是由男人来决定的,直到中唐,肥硕的韩退之不还在呦呦的吟诵,惟思古人,伊郑之侨吗?原因很简单,就是这个伊郑之侨的贵族在中国第一次把法律条文公布于众,刑鼎,一部沉重的刑法手册,赫然镌刻在这种炊具兼刑具的冰冷金属物上。但男人大多时候还是很不安分的,费尽心力,千辛万苦缔结的安定局面之下都潜藏着一幕幕的阴谋阳计,谁是导演?不得而知,走过场的演员换了一茬一茬,剧本却还是那个。
好了,再说说女人,古时候这个作为财产的普遍物种,大多时候只是作为生殖的工具,就像现在养殖场的母鸡一样,有人只希望她们去做他所希望的事,下蛋而已。经历了短暂的母系社会,男人们开始发觉女人其实也不安分,必须强制性的钳制她们,雌性与生俱来就有一种危机感,她们崇拜强者,一旦被制服,就会很乖顺,所以男权世界开始了。以前听过一句话,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但愿克里奥帕特拉就是这么想的。而在遥远的东方的宫廷,一场博弈正在展开,主角却只是女人,唯一的男人成为战利品,宫廷意味着深宅大院,隔绝青春与美丽,在这个只有女人和女人的地方,麻烦总是不会断绝,即便是高高在上的皇帝有时也会很头疼,可是当有一天他想到一个奇妙的办法时,第三种角色就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宦官,寺人,太监,那些擎着兰花指,细皮嫩肉,眉目清秀的阉人,既让皇帝放心,同时也会使那些因缺少宠幸而引发荷尔蒙内分泌失调的嫔妃们找到一丝慰藉,一丝年少时的青梅竹马欢声笑语的记忆,短时间内使自己忘记依旧被锁在深墙之内。
小人,一个可怜又很有意思的称谓,与之相对的当属君子,凭良心来说,孰是孰非,很难断言之。历史,社会,复合式的结构群体之中,个体生存的自我技能法则。越是残酷的生存现状越能切骨的体会到人性之中的兽性。几千年塑造的道德丰碑禁锢着个体私欲的膨胀,隐藏在正派伪善面容之后的才是真正的生活,我们无法回避,假装看不见。面具人生,世故圆滑地遊走在人脉的大网中,其实大家都是小人,小到无人问津,无关仅要直到无可厚非的心安理得!而这才是关健生存技能!活下去!近几年充斥着满屏幕的宫斗辫子戏,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满足着大众窥阴的阴暗心态。后宫,现实版的死亡游戏。后宫里的博弈角力之中,宦官充当着不光彩的身份,宦官太监只是被强行夺取生殖能力可怜的受害人,对他们来说,除了皇宫,别的根本就没有生存的地方。但皇宫却是别人的家,庭院,而他们只是无名的仆役,稍强过牛马。对于男女来说,他们却丧失了性别,对皇帝构不成威胁,自然少了戴绿帽子的几率,对嫔妃来讲,在人情冷漠的深宫成为依闺蜜,依靠,以至于变成帮凶。对于世俗道德来说,他们可以不被约束,因为自身不是完整的人,已经失孝与父母,身体残疾,与人格上也已失势,主人是他们存在的唯一依托,对于他们自身,也只有活着,为主子活着,就够了。无可争议,他们成为小人的可能性最大,因为他们没有选择的机会。古往今来很多人都有见不得人的事要想做,要做,但是害怕被世人发觉,被时人耻笑,被后人责骂,所以总得有人去做吧,重金之下必有勇夫,小人就应景而生了。漫观历史,其实也就只有小人,来的血肉丰满,生动灵活,真实可靠。我们谁也不能否认自己心里会没有一个小人,哪怕你嘴上再怎么讨厌,它就在你心里,赶之不走,挥之不去,一丁点的蝇头小利,它就会跃然眼前,百态丛生,只是你,不自觉而已。文人?职业称谓,一个既没有薪水,也没有福利的兼职行当,靠一张嘴活着,成功者,身居庙堂。不成者,流诸江湖。高洁者,淡泊明志。猥琐者,祸国殃民。儒家的起源本身就很有意思,类似今天的葬礼司祭,完事后拎几条腊肉算是酬劳,也就是后世儒学主张厚葬的理由,孔夫子给后代子孙留的那点人事罢了。先儒有言,学而优则仕,后来还有了科举制的一系列硬件机制,这就为修齐治平提供了完备的轨道。然而老天总是无情的,数学的概率学表明只有百分之七点三的成功率,于是就造就了九十二点七的落榜文人,退而选择其他的门路,我们姑且称之为在野文人。而那些高中的七点三则顺利晋级成为士人,即有权势的文人,历史上站得住朝纲也大多是这种人。文如其人,这是衡量人品文品的最佳评语,只可惜古今少见。文人因其独特的阶级性横亘中国两千五百年绵延不衰,生命力之奇赶超小强,西汉陆贾不就告诫过刘邦,君从马上得天下,安能马上治天下?所以无论是骄兵悍匪,戎狄蛮夷,入我华夏,皆同化之,那得多强的消化力啊?好了,再说说那九十二点七,达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孔夫子是性格温和的人,话里自然多了几分隐忍,只是后世的学子们不懂夫子的苦衷。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若要撇开自身得失,言的真实,也算得上真性情,怕就怕你有了文气,失了骨气,变成以文媚主,以文乱政,以文杀人的文痞,文妓,文妖。文人误国,时下不是就流行一句话吗,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一部晚明史不就见多了文化流氓,崔成秀,阮大铖,马士英者流。即便是站在道德之巅的泛泛诸君,东林党魁钱牧斋等众,误国的清流不也被钉在历史的耻骨上。
说来说去还是离不开这个圈子,对于历史,我们也只是喋喋不休的男人,女人,文人,小人。
仅此而已。

张家口红 发表于 2016-8-15 15:56:10

拜读学习。谢谢分享。

唐山唐 发表于 2016-8-15 16:59:28

文笔流畅,分析透彻,层次分明,有论有据。好文彩。

雅鸣 发表于 2016-8-15 17:21:16

人性弱点百态世间。

黄肤山雀 发表于 2016-8-15 17:51:55

拜读了,了解学习学习,

大连小小 发表于 2016-8-15 18:03:47

拜读学习谢谢分享

画眉王迷 发表于 2016-8-15 19:15:23

人,是万物之灵。

青鸟欢歌 发表于 2016-8-15 22:46:27

说人其实就是看人,看人要从多个角度去看,而不能片面去看,人在人群中首先学会被看,然后才能看人。个人意见,说错莫怪。

王建春在 发表于 2016-8-16 05:06:33

拜读学习

梁剑辉 发表于 2016-8-16 13:01:48

拜读大作。。。

人字易写,难做。。。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