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灰屑 发表于 2016-8-27 22:22:14

玩鸣虫要守规矩

2016年文玩核桃下树了,今年的核桃很便宜,天津地区赌青皮已经出现3、50元一对的报价了,无数核商都在扼腕叹息。这种局面的出现并不意外,近些年由于过度的嫁接及无序的竞争,核桃市场已经出现了过饱和的迹象,大的调整在所难免,我们不禁由此联想到玩鸣虫其实也存在类似问题,防微杜渐写此文章,与大家共勉。

为什么规矩很重要
  
规矩,一个圈子的游戏规则,一个行业的行为规范。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规矩才能明确产业的方向,才能促进产业的发展,进而跟上时代的步伐。
  纵观历史,我们有很多很好的产业由于缺乏规矩,早早地走向了衰落,例如金鱼产业。
  金鱼原本是国人的骄傲,7、80年代曾出口创汇为国争光,而现如今却出现了国产金鱼比不过日本金鱼,高端金鱼玩家圈逐年萎缩的尴尬局面,主要是由于我们犯了两个致命错误:
  1、缺乏标准
  在金鱼发展最辉煌的时期,各家渔场并没有统一起来完善行业标准,而是急于开发新品种创立自己的品牌。当时出现的四绒球、凤尾、熊猫等品种虽然博得了一时的掌声,可由于性状不稳定,市场推广不足等原因,并没有成功占领市场。与此同时,额头红、十二红等传统优秀品种由于疏于管理,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品种的随意发展造成标准的不统一,进而干扰了客户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的下降直接导致了高端产品接受程度的下降,市场开始出现萎缩。
  反观我们的近邻日本,在中国金鱼的基础上逐渐改良出两种性状比较稳定的品种,兰寿和鎏金,并且为其制定了极为详细的标准,用这一标准规范商家的行为,引导玩家的选择,几十年发展下来,这两种金鱼已经占据了金鱼市场的半壁江山。
  2、次品上市
  金鱼从小到大需要经过3-5次筛选,正规渔场的最终优质品率一般低于5%,其余不合格的按理说应该直接淘汰。现实情况是很多国内渔场为了减少损失,常常把淘汰的鱼输入市场弥补成本,然后再利用优质鱼创造利润,其实这种做法对市场的伤害很大。
  首选过多的产品上市造成市场饱和,影响到优质品的销量;其次不合格产品的大量上市会干扰客户的判断标准,影响到优质品的售价。常此以往就会造成了精品卖出通货价,通货卖出白菜价的局面。
  由此可见,没有规矩、各自为政、无序发展是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大忌。可悲的是这样的错误不止一次的出现,看看目前混乱的核桃品种大战,再看看大起大落的崖柏市场,各位看官是否有所感悟呢?
中国规矩与西方规矩
  在这里要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中国人并非不讲规矩,其实我们是最讲规矩的民族,否则我们的历史不可能延续几千年不断,只不过中国的规矩与西方的规矩不太一样。
  中国式的规矩是一种比较有弹性的规矩,例如我们平日里会说一人来高、二三十斤、晌午前后等,形容蝈蝈的大小会说一号、二号、三号,描述蟋蟀的成虫时间会说头茬、二茬、三茬,这些其实都是一些大概数值。这样描述的好处是可以抓住问题的根本要素,避免一些细枝末节干扰我们的判断。这样描述的坏处是不容易让人理解,不便于开展更大范围的推广。
  西方式的规矩是一种追求细节的规矩,上班晚一分钟就算迟到,包装上破一个洞就算次品,重要的约会迟到一次就判断为人品不佳等等。这样描述的好处是便于制定统一的规范,便于在不同的地区进行复制。这样描述的坏处是无法根据环境的变化快速做出调整,往往会走入死胡同。
  中国的规矩具备强大的生命力,西方的规矩具备强大的扩展性,在全球一体化模式下,必须将这两种规矩集合到一起,制定出符合自己的规矩,才能引导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玩鸣虫中的一些规矩
  
 1、关于鸣虫颜色的规矩
  虽然鸣虫是听声为主,但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鸣虫颜色混乱的问题已经凸显出来。在评判颜色的问题上,西方规矩比较适用。以蝈蝈为例,黑、绿、青、白、异,五种蝈蝈各有千秋,其中前四种为市场上最常见的优质品种,不属于前四种的可归入异色蝈蝈,例如蓝蝈蝈。
  由于蝈蝈体色会随着生长而发生变化,需要以大鞘一个月左右的蝈蝈颜色作为定色标准,优质蝈蝈的颜色应该是整体纯正,没有杂斑,边界明显,不易变色。杂色较多的蝈蝈不应算前四种,可直接归为异色蝈蝈,后期品种优化后应逐渐减少杂色蝈蝈。
  现阶段蝈蝈还没有实现人工品种提纯,故市场上杂色蝈蝈较多,但只要我们持续重视蝈蝈颜色的问题,一定能突破人工育种的瓶颈,为产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
  黑虫(油葫芦)由于已经实现了人工育种,因此其颜色方面的规范比较清晰,大家可以在网站搜索到,此处不再赘述。

  2、关于鸣虫大小的规矩
  鸣虫并非越大越好。同样环境下的同一批虫也会有大有小,个头大的往往基因优良,因此这就给大家一个误解,以为只要是个头大的鸣虫就好。一些不良商家更是借机炒作,将一些大个头的激素虫、热脱虫推向市场,对客户的伤害很大。
  在评判大小的问题上,需要同时使用中国规矩和西方规矩,尤其是看图网购的情况下这样操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首选不建议线上使用一号、二号、三号等模糊概念,而是建议采用头翅长、鞍尖宽等客观尺寸来衡量蝈蝈。其次要重点介绍蝈蝈的体质状况,例如跳跃有力、趴在手掌翻手不掉、低温情况下正常开食等,这样可以让客户对蝈蝈大小及体质有个正确的认识,避免玩虫市场落入一味求大的发展怪圈。

  3、关于鸣虫声音的规范
  从声音角度鸣虫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听节奏,一种是听韵律,无论哪一种都必须要求声音干净透彻,不能单纯以声音大小为评判标准。听节奏的需要不紧不慢、低沉洪亮、回音绵长;听韵律的需要不急不躁,起伏飘渺,长短正好。
  现阶段还无法用西方式的规矩来描述鸣虫的声音,主要是源于鸣虫的声音本身并不好量化。同一条虫不同状态下出来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同一条虫进入不同的虫具出来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同一条虫利用不同的录音设备出来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因此要想了解鸣虫叫声的优良中差,就要与老一辈玩虫的人多交流,增加真实感受,切勿闭门造车。

  4、关于虫具使用的规矩
  虫具可分为实用具和观赏具,其中的观赏具是指工艺比较高端,不适合日常畜虫的用具。即使是观赏具也不能过于脱离实用性,否则只能叫观赏匏器,不能叫观赏虫具。因此在现阶段新式虫具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希望大家不要脱离实用性。
  虫具的外形可以很方便的用西方式规矩来描述,现有条件下,一把虫具的高度、直径、厚度(脂肪钳可测量厚度)、皮质、工艺等很容易用客观的数值来描述。虫具的使用效果则必须用中国式规矩来描述,是否拢音,是否出音,是否挑虫,这些都只能用比较模糊的概念来描述。西方式的规矩只能明确虫具的外表,中国式的规矩才能明确虫具的核心。
篇幅有限,其他一些规矩,例如点药、喂养、价格等我们就不再展开了,后期有机会和大家详聊。

  总结一下我们发现,西方式规矩代表了玩虫的门槛,中国式规矩代表了玩虫的高度。我们要尽量将玩虫的门槛不断降低,吸引更多人的加入,同时要将玩虫的高度不断提升,吸引更多人不断探索,进而发现生活的乐趣。
  只有重视规矩,虫文化才能够在我们这代人手上有序的传承下去。玩虫如此,生活亦如此。

大连小小 发表于 2016-8-28 10:15:38

了解一下学习学习

京城菜鸟 发表于 2016-8-28 10:41:54

学习知识

克克笼子 发表于 2016-8-28 11:12:08

来看看。

张家口红 发表于 2016-8-28 12:36:54

了解学习玩鸣虫要守规矩。谢谢分享。

猛犸化石 发表于 2016-8-28 14:52:01

了解学习一下。

王建春在 发表于 2016-8-28 18:46:31

了解一下,学习

海中清 发表于 2016-8-28 20:30:26

鸣虫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听节奏,一种是听韵律,无论哪一种都必须要求声音干净透彻,不能单纯以声音大小为评判标准。 了解学习玩鸣虫要守规矩。谢谢分享。

金菊灵子 发表于 2016-8-29 07:44:20

戈壁雄鹰 发表于 2016-8-29 12:48:34

了解学习一下!感谢分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玩鸣虫要守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