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阿伟 发表于 2016-9-10 15:34:09

转的自己学习学习!!!百灵叫口的称谓问题

近期,有位网友发的主题帖涉及百灵叫口的称谓问题,不少网友跟帖各抒己见,说法不一。过去,对此问题界定的资料(规范性资料)几乎未见,有关帖子也不多。对此,我想根据自己一些体会及周围鸟友普遍认同的一些看法,谈点粗浅认识,旨在与大家交流。还是那句话:对的,釆纳;错了,大家纠正。
我认为,对百灵叫口的称谓,可分为套口、口、小套口、单口、番五种。
套口:应为系列口。比如,麻雀单叫、斗叫、群叫(闹林)统称为麻雀叫,母鸡咯蛋(蛋口)、小鸡叫、公鸡打鸣统称为鸡叫,••••••等等。所以,过去"老北京十三套"讲的是十三个系列口,是"套"而不是"口",故应称为"老北京十三套",而不应称为"老北京十三口"。
口:应为类别口。打个比喻,假如套口为"科",口则是"种"。例如"鸡"套口(科),分别有蛋口、小鸡口、打鸣口三种。蛋口又分别有高音、低音、粗音、细音及"短平快"、"拉长声甩高音"等各种。再如"黎雀"套口(科),分别有小黎雀口和大黎雀口,小黎雀口又分为"滴溜口"和"要食口";大黎雀口又分别有呱啦、护窩、雨后飞天、叫早等口。在百灵整个叫口中,有几种叫法,应称为有几口。但在现实中,对某口的称谓一般不作"口",而为"种",以防与"单口"的叫法混淆。比如有三口蛋口叫法,一般不称"三口蛋",而称"三种蛋口",或称"三样蛋口叫"。
小套口:总的讲,为百灵鸣叫习惯而成的、将不同系列口或不同类别口自然衔接在一起并成为一种固定的鸣叫模式。例如,过去百灵传统的老叫法中,往往把麻雀闹林与鸡咯蛋、小黎雀口与简易皂口、白眼口与山喜鹊口、燕子口与黎雀呱啦口自然衔接在一起,各自形成一个个小的鸣叫套路(不同系列口连接);再如,将大黎雀口中的呱啦、护窩、雨后飞天及其叫早中的二字、三字、四字等各种叫法混在一起叫,以及山喜鹊口中无托口、带托口及其"压饸饹"等叫法聚在一起叫,各自形成鸣叫套路(不同类别口连接),均为百灵"小套口"。
单口:应为个口。说白了,就是单一叫口。再拿鸡蛋口为例,在百灵整个叫口中若只有一种蛋口叫法,并每次或在每处只叫一声,称其百灵蛋口有一单口。
番:应为单口叫的声次,即指连续叫几声同一单口的次数。比如同一蛋口连续叫三声,称为三番蛋口,或称三声蛋口。
下面,再略谈一下百灵叫口称谓之间的一些区别:
套口与套路:上面已述,套口指系列口。而套路则指百灵整个鸣叫过程有无规范的先后顺序(即路数),亦称"套数"。两者不可混淆。
套口与小套口:套口虽为系列口,但不见得在一处叫。而小套口是百灵集中在一处衔接起来叫的系列口或类别口。
口全与全口:全口是指百灵叫口是否叫得到位。如蛋口,只"嘎嘎嘎"或"咕咕咕咕",没有后面的"嗒",则为半口,不能为全口。而"口全"则是指百灵在整个鸣叫中,是否缺精品主口。缺主口的,一般认为百灵叫口不全。
口与单口:上面已述"口"指类别口,有几种不同类别口则为几口。百灵叫的类别口多,则此百灵口多,也显得叫口花样多。而单口是指某类别口在整个鸣叫中只有一种,即便番多(连续叫),或多处出现(叫得勤),也显得单一,没有花样。
番与小套口:上面已述,连续叫几声同一单口称为几番(或称几声);而小套口不是"连续叫",却是"连接叫",把不同的系列口或不同的类别口连接在一起叫,成为固定的鸣叫小套路,此为"小套口",二者要注意区分。
以上是个人粗浅之见,因地域不同或个人经历有别,认识也许有差异。望各位老师、网友多多指点、

张家口红 发表于 2016-9-10 19:20:41

了解学习,谢谢分享。

百灵传奇 发表于 2016-9-12 05:41:29

看看而已,现实很无奈,是公能叫就不错。

燕语莺啼 发表于 2016-9-12 06:59:52

学习中

su1970 发表于 2016-9-15 22:49:48

学习学习

无敌手8 发表于 2016-9-16 10:25:43

了解学习

子夜001 发表于 2016-9-16 16:41:55

看帖学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的自己学习学习!!!百灵叫口的称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