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小物:笔洗
笔洗却由于毛笔的使用范围缩小,已不常备于案头。古人书画必洗笔。目的是散发墨中的胶性,用水浸润笔尖,使之挥洒自如。有人误会笔洗是最后涮笔的器皿,其实不然,应该说,笔洗的最大作用是在书画过程中随时浸润笔尖,不使胶涸并能调节浓淡的盛水之物。传说有王羲之曾在鹅池中浸笔,使得池水尽黑的故事,虽然夸大其辞,也由此可见洗笔浸笔在书画中的作用。笔洗自中古以来就有许多记载,成为文房中的要器,有玉制、铜制,而最多者为瓷制。铜制者分为洗、盂、釜、卮、 五类,虽器形有异,然而用途是一致的。玉制也有圆形、长方形、环形之不同。宋代哥窑的笔洗最为著名,器形有粉青葵花洗、罄 洗、荷花洗、卷 洗等,宋龙泉窑也有双鱼洗、菊花洗、百褶洗等。传至今天,已经是价值连城的文物,即使在明清之际,这些宋哥窑、龙泉的笔洗已经没有人再舍得放置在案头使用,而是大多用当代笔洗作为润笔之物。 大学问,了解学习了!感谢分享! 了解学习 了解学习 现在小学都不设书法课了吧? 很多传统都随时间的销逝而消失了吧? 了解学习了!感谢分享! 现在别说毛笔,就连钢笔也用的少了。 文物,文玩,这就是笔洗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