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27楼(山上小树) 的帖子
飞蝏就是姬蟋,中国常见的就两种,姬蟋和南姬蟋。南姬蟋深圳广州那边有。您要是想份点迷卡的飞机翅玩玩,就记得从小湿度保持的高一些,虫口密度大一些。老咪的飞机翅我好像没见过,但应该也是能诱导出来的。回 30楼(虫白痴) 的帖子
谢谢指点!第一年,能出成虫就很高兴了,那还敢奢望其他。 答案公布:A组是斗蟋,B组是老米。逮了几条母虫经过观察:发现所有老米的产软管都短于尾须,最多持平;而米卡的产软管则肯定超过尾须。楼上许多虫友都知道,也是这么判断的。还会其他判断方法都是高手,至少比我高多了!
喜讯:逮回来的老米母貌似产卵,看见尾枪往土里扎了。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积极参与!尤其感谢虫白痴和tdw524两位虫友的热心! 年年都玩的虫,米卡冬天都要繁殖些,长颚去冬种花的土里带进了卵竟然自己孵化出两条现在已经5个月了叫的不勤了。 猴头,头项占身长的比例比虎头多,而且也宽一些,猛一看,海狮形,颜色好像比虎头锈一些,缺乏润。在野外,翻出一只猴头,先是兴奋,膀宽大头,定睛一看,猴头,失望。 问一个题外,坛子里的玩家们好像很不待见长顎,是因为斗性不强?我们老家不许长顎上场反而是因为牙口太好斗起来容易夹断别人的腿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