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眉鸟的一些怪谈
老山画眉的一些怪谈一,老山成熟后,性越稳。嫩底成熟后,性不稳。
二,眼膛越大,底子越嫩。
三,普通水平的选鸟,尾要轻。我的观点是,底子越嫩,尾子越轻。老山的尾都重。其实,片数是一样的,只是老山的毛硬,并且大片
四,普通水平的选鸟,头要平。底越嫩,头越平。下山的头没那么平。
五,普通水平的选鸟,头面麻花要少。底越嫩,麻花越少。老山的麻花越重。也就是说,毛片越大片,麻花就越重,毛片越软,麻花越少。
六,老山成熟后,起真性后,只要不是很怕人,就可 以打大架。嫩底哪怕手能摸它了,两三年还打不了大架。
七,老山进笼后,只要营养跟得上,毛换得好,正常洗澡,六年的老山看上去都不显老。三年笼龄的原毛,看上去象老爷爷。四年的齐毛,也象老爷爷。
八,老山换毛是最有规律的,嫩底换毛没规律。
九,老山在全年中,阳历的10月下旬开始,11月,12月,1月,2月上旬,是一年中鸟性最差的时段,其它时间都好,包括换毛期。嫩底就没有规律性。所以,这是玩老山打鸟的人要掌握的规律。
十,老山起性抢笼就要辟笼,嫩底起性后不笼都会啄布,抢笼时很少辟笼。老山 喜欢站在笼口辟笼,嫩底喜欢扇翅和爬笼丝。
十一,老山的翅膀都收得紧,一部份嫩底的翅膀收不紧。
十二,老山要母鸟保性,不要见面,只听到就行了,这种方法,十个老山能玩出九个。没有母鸟,十个老山能玩出两个。用母保性,只要老山上真性了,成熟了,没有母鸟是一样的。
十三,在山上越不打媒鸟的鸟越是好鸟。因为:
1,好的打鸟都有点神经质,受惊后跑得远远的。
2,老山见到人或者也会跑得远远的。大路边的鸟和嫩底鸟打媒子最猛。
十四,嫩底很少有牛筋脚的,一般老山才有真正的牛筋脚。嫩底也有象牛筋 脚,但是一年两年后就起壳。老山的牛筋脚进笼五六年了都不起壳。
十五,任何颜色都有好眼,好眼就是眼水要老,不要嫩。黄眼也有好眼。黑眼也有差眼。怎样判断眼水老和嫩呢?打一个比方,就象在树上长了几年的樟树叶是老的,今年刚长出来的樟树叶是嫩的。只要眼水老就是好眼。
十六:越是好鸟,长得越不协调,要不头大,要不尾长,要不翅膀长,要不脖子粗,要不腿短。越是丘陵鸟或土山鸟,或大路边的鸟,都长得协调一些。也就是说,真正的好鸟,长得并不是很协调。
怪谈 画眉鸟唱与斗
1,头型:
斗鸟者大多喜欢大方头,小方头,头出棱角者为上,蛇头,深长头,削竹头。
唱鸟实际上最好最漂亮的头型大多选择深长头,虾禾头,蛇头等,大方头的鸟在唱鸟中很难起性
2,嘴:
斗鸟:多选择三棱嘴,钉子嘴。
唱鸟:多选择拱桥嘴,麻雀嘴,牛角嘴巴属于中立,斗唱均可,属于普通不能称为上品嘴型,
如唱鸟选择三棱或者钉子嘴,且嘴根粗壮,斗鸟就是上品嘴型,唱鸟常说叫做\"苯嘴\" 。
3,眼睛:
斗鸟多选,三角眼,小眼,厚眼皮,粉盘白毛少,眼肉多的鸟,为的是打斗中对眼睛的保护。
唱鸟多选择眼睛大圆,粉盘浓郁,看上去精神抖擞,至于眼色的选择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简单说下斗鸟对眼的颜色讲究比较多,唱鸟大多选择绿豆眼色,击毁黄眼,虽然在斗鸟中的黄眼,黄嘴,黄脚的鸟属于上品,但在唱鸟中黄眼属于难以养发的鸟之一斗鸟讲究薄毛大片,毛色干枯粗壮。
唱鸟却讲究细毛叶子,多选择毛细,毛色越浅越好(大青毛)鸟属于上品,若把唱鸟的毛放在斗鸟当中属于嫩底子之列.
5, 腿,爪:
腿爪为画眉打斗的基础.斗鸟讲究牛筋脚,血灌牛筋为好腿脚,讲究腿爪的缩水,干老程度,黑嘴黑爪也属于上品。
唱鸟讲究蜡腿蜡脚,要嫩,颜色要浅,最好的颜色跟刚掰开的鸡蛋黄似的,一只好的唱鸟,在3-4个家毛以后鸟的腿,爪还跟当年的小鸟一样鲜嫩,漂亮。
6,尾巴:
基本选择一致,都喜欢铁尺尾为最好,棒槌尾也很好.斗鸟基本不太注重.
7,翅膀:
也基本一致,蝉翅属于上品,但这大多对与唱鸟而言,斗鸟基本不注重翅膀的形状.
8,胆毛:
选择方法一样,都喜欢宽大,且高的胆毛,颜色以灰为普通,蓝为上品。
其实,斗鸟和唱鸟在真正的选鸟方法,绝大部分是不同的,北方鸟友不可生搬南方斗鸟的选鸟方法,认为能斗的鸟必是烈鸟,必然有性,唱更不是什么大问题了,就按照选斗鸟的方法审视自己身边的唱鸟(生鸟,熟鸟),容易进入误区。
综上所述,万事没有绝对的,选择一只好的唱雀不仅需要人的好眼力,也要看雀本身的条件。
画眉鸟上性表现
① 花大叫 出花大叫才能照雀
② 不能一直入鸟群,单多群少
③ 回家必须蹲地静养,雀于雀之间不可打扰
④ 雀上了大性之后,如果群溜开小布闷其性憋其火,憋到雀鸣叫减少,笼底来回寻雀,平时偶尔听到雀声叫口力拔山河
⑤ 雀上了真性之后,粪便干结,黑白分明
⑥ 如果群溜在开小布闷的过程中可以拿下开一面观察,雀收身,见人稳,眼沙浮现,眼堂打开看到眼肉,眼水透彻反光,那种目空一切的神态
⑦ 上真性的雀入群不会一直叫(那只是有性没有火,而且不是所有的鸟可以突破大性上真性)
⑧ 见雀照面就上丝没有拖泥带水
一般人不分享的内容,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饲料:
作为一个爱斗鸟的玩家,懂得如何去为爱鸟安排膳食是最为重要的,无论是生鸟还是老将,饲料的质量将会影响着一只好雀的前途,由于世面上的斗鸟饲料大部分质量不高,很多饲料商人偷工减料不说还添加化学色素(化学色素主要是辣椒红,那种能把画眉毛色越喂越红的饲料的主要上色成分就是辣椒红,不要愚昧的告诉我那是枸杞起的作用,一公斤饲料加多少枸杞才能把饲料染成世面上那种红色,而枸杞多少钱?世面上流通的上色饲料又是多少钱?难道商人会做亏本生意吗?)
所以说一分价钱一分货,自古以来都是硬道理!
良心商家,卖良心东西!
如果你没有条件去自己制作饲料也不用担心,人是活的,就怕懒,如果你喂不起高档饲料也不用担心,只要你勤快些去抓野生虫类来给鸟改善伙食,那么就算你单喂小鸡饲料也能喂出将来。
关于斗鸟喂食的误区
主食从简,辅食提凶
斗鸟平时的主食只要能够提供日常的营养所需就行
在主食从简的基础上,添加合理的辅食才是最重要的,一般情况下,在主食提供了日常所需的情况下,我们应该给鸟喂食足够的蔬菜水果,予补充天然维生素和其他身体所需,其次要给鸟喂些干净的沙石和泥土,这是为了补充矿物质。
其次最为关键的还是要给斗鸟喂活虫,活虫不是面包虫和其他软体动物,最好是带甲壳的凶虫,如蜘蛛、蜈蚣、蝎子
斗鸟在吃软体动物时总是一口就吞下去了,而面对带甲壳的凶虫时,就必须先搏斗让对方失去行动力,然后再将还没死透的冲肢解吞食,这个过程是一个非常血腥的过程,而反复喂这类虫会让斗鸟越来越凶残,所以个人认为,喂凶虫是给斗鸟提凶不是提性
适量添加提性食物
在主食从简辅食提凶的基础上,如果你的鸟还未上性,那么我们可以适量每个几天给鸟喂一次提性食物,大家记住是食物不是药物,很多人给鸟喂壮阳药物,过于求成是养斗鸟的大忌,来的快了去的就也快,没有耐心你养不了斗鸟。而我所说的食物是指鳝鱼、蜂蛹这类,而且不宜过多,多了上火伤身,一周喂一两次就行
提性保火食物
在鸟上性后,就意味着将要面临训练和战斗,斗鸟斗鸟斗的是一口火,所以我们在这个时候,在主食不变的情况下应该给鸟提性火保性火,以备战斗或训练。
请大家注意区分,所谓的性火不是你理解的上火的火,性火是一种打斗的冲动,并不是熬夜上火的火,而这个火怎么提呢,个人认为最好顺其自然,同时追加凶虫的量(这个时候可喂少量枸杞之类的食物但不宜过多),辅以长时间的闷笼避鸟,用不了几天火就来了
画眉鸟锋嘴的几种解决方法
画眉鸟的嘴锋过长会影响鸟的正常进食,吃不到饲料或吃得少,而造成鸟的体质下降,体重减轻,从而影响鸟鸣叫气度和打斗时的耐力,以及影响打斗中嘴头的攻击杀伤力度
去除画眉鸟锋嘴的方法
1、用核桃、带壳花生、干玉米粒其中任何一种放置二至三粒于鸟笼底板上让鸟啄食能将锋嘴去除
2、如果鸟有点小性,把一面小镜子挂在笼口,鸟看见镜子里面的自己以为是敌人会不断叮咬镜子将锋嘴去除
3,把生有锋嘴的雀入平底雀笼,笼子坐与装有粗沙的盆中,沙没过笼底,去掉站杠,食料撒在沙上让其啄食,久而久之即会磨掉
4,用木杠久,偶尔洗澡过后换上沙杠,雀在梳理羽毛时会磨嘴甲,或者把浴笼换入沙杠
5,加强养功,勤喂洗澡勤遛鸟,遛上性火后,封住笼布冲群,上性的鸟听闻其它鸟鸣叫声会劈笼劈布将锋嘴去除
如何让绣眼换毛换的漂亮?
绣眼鸟换毛相对其他鸟要早。在7月初就会进入换毛。并且换毛速度特别快。几乎在8月中旬就会换完。短期内的快速换毛使鸟十分虚弱,多半在此时是死鸟的高峰期。需要注意的是,在饲料的选择上。一定要尽量的使用专门的绣眼饲料配方。使鸟平时的营养不缺乏。这为换毛提供了 良好的基础。否则,多会在换毛出现问题。要扣3面罩子,留一门。避免吹风。因为换毛快,吹风容易出现意外。可以把苏子碾压碎,直接投喂到一个缸子。其实绣眼还是非常喜欢吃苏子的。此时期可以给予几次。

笼养状态下的绣眼,在换羽的管理上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任何笼养鸟秋冬季都是养膘养精髓的季节,这决定于春天的发性质量。秋冬天的管理不做好,鸟在来年春天就不可能顺利上性大唱。有的鸟即使秋季换毛成功了,但因冬季的管理不善造成倒毛也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冬季倒毛不仅对鸟的越冬耐寒不利,保温不好能冻死鸟。而且因冬季倒驳造成了鸟的元气大伤,春天便难以提性大唱。所以,越冬时要避免吹冷风,注意保暖别生病,并注意食水的稳定与秋冬季营养的添加,还要注意不要惊动夜晚休息的绣眼,这是管理问题上需要记住的。

秋冬季的夜间,鸟很容易出现惊笼现象。很多人养冬时为了鸟不出现毛病,喜欢将鸟放的靠近,这样利于鸟养性修身。但一旦冬季出现夜间喷笼,放在较密之处的鸟会连带受到影响,往往一惊就是一片,那第二天你将见到的是笼底的一层撞掉的羽毛,喷坏羽毛的鸟很难在冬季迅速补齐羽毛,来年开春就不能满意的捧出家门,这一季的辛苦也就白忙了。

鸟在换毛期身体就象经历了一场大的变革,如果当年换毛未能完全彻底,那么来年开春鸟因上性求偶的需要,必将会补充部分残缺的羽毛,这就是在头部出现白毛管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个体鸟在头年换毛时留下的问题,而并非是绣眼一年要两次换毛,正常换毛彻底成功的鸟是没有这种现象发生的。虽然逮鸟人在春天也能逮到赖毛极个别的赖毛绣眼,但在其它非换毛期也同样偶尔能逮到个别的赖毛的绣眼,这只是极其个别的现象,而不是整个绣眼的换毛规律。因为这种现象是非固定时节的,没有季节规律,而不是象七、八、九月份出现的普遍规律,所以绣眼一年换一次毛的结论是肯定的。在野外的绿绣眼也并非不出现倒毛现象,大自然中随时有可能给野外的绣眼造成各种生活的危机,因觅食的困难或突遇的气候变化等原因,都会造成野外绣眼在非换羽期的倒毛现象,这就是捕鸟人也常会逮到非换羽期出现的个别赖毛(换毛中的鸟的)的原因。

所以,换毛期绣眼鸟的管理是一年中绣眼管理的重头戏,这个环节直接决定了笼养绣眼鸟随后一年中的身体外貌与精神状态。
浅谈虾粉与绣眼水便
又到绣眼换羽季了,大家会总结一下自己的鸟大唱了与否和饲养上的得失。
养绣眼永远的主题是水便,既然存在也许是有其合理性,不用把水便看得太可怕!
但观赏鸟把玩的是整体性,其中就讲究鸟的各种习性与整体笼子配件的整洁度,所以水便不管什么原因是不被包容的, 但如何尽量避免,这是玩家的手法不同,及其对鸟的食性与习性的剖析理解的深度!
今天就浅谈一下对用虾与水便关系的的一点体会:
我们知道民间的一下玩鸟高手对用虾是推崇备至,而新手很多对用虾是望而却步! 期间有很多对立与统一的地方。
很多新鸟与老鸟都可以吃用虾粉一起制作的颗粒,就是所谓的硬料,不会发生水便,而饲养一段时间半生头与有些熟鸟却最容易水便!......
我们会发现推崇用虾粉的那些玩鸟的老手他们是怎么样的一些群体呢?对鸟认识高,食物要求也高,遛鸟时间也多,几乎融入自己的生活!
而新手会由于玩的圈子与对鸟的认识,工作家庭的压力而放弃或很少遛鸟,结果就会发现,高手们倾囊相授的至尊秘方对它们完全没用,鸟水便,人沮丧!
是不是虾的错,回答是也不是!
我们拿运动员做个参照,很多运动员每天在一定运动量之后要吃很多食物水果及运动补剂,补充大量的蛋白质,多到会让普通人吓一跳,这是一种摄入与消耗的比, 来补充肌肉的修复与基础代谢的需要, 但如果你今天不运动,你还可以摄入这么多的蛋白粉与牛肉吗?答案是可以的,但结果是放屁与拉肚子,并且会对肾与肝有副作用。
虾粉相当于运动的补剂,而高手的绣眼由于每天遛,其实就是运动健将!
所以很多没时间遛鸟的人,其实他的鸟是不可以服用补剂的,它不是运动员!
那有人会问,你为啥又说新鸟吃虾粉不容易水便呢?大多新鸟只要吃,吃什么都没问题,因为新鸟在笼子里的运动量比遛鸟更大,所以.......
很多养鸟的好友会最后在鸟食中的分期闹得不开心,我希望用我浅薄的理论可以让朋友间释怀,拉拉手递根烟,喝杯酒!
养鸟的高手老炮们,你们对鸟友的贡献是巨大无私的,但也许你们会忽略补剂与运动的概念!谢谢你们长期以来一直照顾新人,把养鸟的文化传承下来!
综上所诉只是用虾与水便关系个人浅薄的认识,不代表水便全部成因,望大家多多包涵,相互交流!叩谢!
靛颏鸟换羽需要注意的事项
野生鸟类换羽是在幼鸟孵化长大以后进行的。 求偶时的炫耀与争斗,以及孵鸟时的损耗,成鸟需要换成冬羽了。雀型母的鸟类有一年换两次羽的,而点颏一年只换一次。去旧羽换上新羽,鸟儿会更加美丽动人。
野外的鸟儿会顺利完成换羽。但是笼养的点颏就不会那么幸运了,饮食,营养和春天的鸣叫以及性成熟等许多的因素都会导致换羽的不畅,轻的羽毛杂乱,眼睛无神,停止鸣叫,看上去好象走路轻飘飘的样子,重的会导致死亡,所以换羽是很很关键的,也是看一个人养鸟好坏的标准。换羽首先要看饲养的人的责任心了,养鸟不上心,再懂也没有用,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心动不如行动,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
换毛要掌握六要素:食、水、卫生、温度、湿度和阳光。
正常情况下,鸟儿应该在一入伏开始换羽,一般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左右完成换羽。先从食说起,换羽时鸟需要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所以鸟食一定要硬,前一天晚上应该在一个空的食罐中多放几条虫子,这样第二天天刚亮时鸟儿就能吃到活虫, 这样非常有利。红点颏换羽时应用稀食,每天早上活新鲜稀食至于抹中,不宜过多,因为天热容易馊,下午可以再活,也可以改用干食。食要充足,营养要丰富,特别是鲜鸡蛋黄的比例要增加。建议参考数字,按顺序依次为:鸡蛋黄,鲜瘦牛或羊肉,绿豆面,花生粉,鸟用添加剂 ,比例为:2:2:1:0.5:0.2 用纯净水或矿泉水和成稠状置于鸟踩不到的地方,鸟会自己啄吃,同时白天还应多喂玉米虫,面包虫,皮虫,面包虫成虫,及草地蜘蛛,蟋蟀,蚂蚱,及蝴蝶,苍蝇等活虫以增加动物蛋白,对于换羽十分有利。
水,水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一项,因为自来水到处都是,简单又方便,盛上便用,这样对于一个一般养鸟的人就已经够了。但是要想养好点颏还差的远。自来水中的漂白粉和或化学添加剂会影响点颏换羽的质量,所以应尽量避免使用。应使用矿泉水,纯净水或未污染的雨水及河水,要是能坚持整个换羽季,那么鸟毛的颜色就会既鲜亮又不会变色的。另外,夏天饮用水也容易馊,最好中午再换一次水。换羽期间,水浴应保持每周2-3次。卫生关,点颏本来就好干净,换羽期间更是要保持清洁,笼底要垫上未污染的野草,野菜什么的,两天一换,草要保持湿润,如果可以坚持整个换羽期,鸟儿就会连腿,脚上的角质都褪掉。另外,保持卫生可以避免病菌的传播,以及周围环境及人的生活环境的良好。
温度也影响鸟儿换羽的好坏,北京天气夏季十分炎热,经常会有高于摄氏40度的天气,这种天气很不利于鸟儿的换羽,遇到高温天气,应及时在周围泼水降温或将鸟儿移至阴凉处。湿度也十分重要。自然情况下鸟儿在野外满是露水的地方生活,适应了环境而形成依赖。人工饲养下也要尽量创造湿度大的环境,这也是入伏开始换羽的原因。另外还要设法加大其生活区间的湿度,比如在阳台上,平房放在有绿色植物的地方,或夹在花盆中间。还有很多有时间的老年人在换羽期提着鸟儿去满是露水的高草中接露水,这样的鸟儿换出来的羽毛鲜艳明亮还不变本色。阳光在平时饲养时就十分重要,直接通过作用脑垂体影响鸟儿的性成熟的早晚,日照同时也在换羽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野外的鸟儿早上浑身湿漉漉的会在清晨的阳光下梳理羽毛,同时会把尾脂腺分泌物涂抹在羽毛上,让羽毛充满了光泽。白天阳光直射而强烈,应完全避免长时间在强光下而移至凉爽处。相信以上六点对您在点颏换羽时期给予帮助,并在自己成功的基础上总结经验,顺利度过换羽一关。
另外换羽时还应注意的是不能为追求一时的效果,而忽视了鸟儿的安全,在野外被猫,黄鼬,老鼠,鹰隼,伯劳,等天敌伤害。再有就是除必要的喂食外,人也应尽量避免接触,给鸟儿一个安静的环境换羽,也不至于受到惊吓扑棱散了新换的羽毛。
: 好帖,经验丰富,整理的全面,学习了,谢谢分享。 太深奥了,细细拜读! 百灵鸟换羽——我的四步曲
第一步,掌握百灵换羽时间及个体差异,做好前期准备。
"七零八落九齐毛",是百灵换羽的总规律。但鸟的个体有别,一般小鸟靠前,老鸟稍后。又因身体素质状况不同,同是小鸟或老鸟,也早晚不一。因此在每年临近换羽时,我坚持对每只鸟细心观察,做到心中有数,酌情加强管理。
百灵换好羽的前提是上性大叫、彻底叫透了。百灵上性与否预示着以后换羽如何。我认为大扇大叫,叫得越透换羽越好。对这样的百灵在管理上可以放心。担心的,是在上性期只是小叫,没叫开。更令人担心的是一直不怎么叫的百灵。这样的百灵在换羽期间往往会出问题。实践中,我体会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是受压没能大叫的。往往延迟换羽,或换羽困难憋住毛。严重者,其间或后期常致上火起尖而亡。特别是当年新购百灵与家中"坐地户"叫不到一起,始终不上性大叫的,此况难免。对此种鸟,我觉得保持良好的环境是防止其患病,安全渡过换羽期的保证。换羽时我坚持将此种鸟与其它鸟相隔远一些,算是"亡羊补牢"吧,置于安静无扰的地方,少惊动。且在饲料上有别于其它鸟,"素"一些,软一些,清淡一些。青料和带壳饲料不能缺,油性大的如麻子等料要禁喂,以释放其憋在体内的火气,防止起尖,安全倒毛。
二是因有病没上性大叫的(有小病难发现,被忽视)。往往换不下羽甚至不换羽,发现不及时,或措施不当、不力,换羽开始后会促使病情加重,中途乃至前期则停止换羽,不久死亡。我刚养百灵时曾两次遭遇此情况,都因发现晚未釆取措施致鸟死亡。后来,对没上性大叫的鸟,注意对其显微变化进行认真的观察,主要是鸟的粪便、活动、釆食情况和呼吸等,以判断鸟体的健康情况,对症下药,釆取相应的措施,把疾病消灭在换羽前的初始阶段,以保证倒好毛。
三是因羽風、螨影响起性的,注意及早发现,及时釆取措施,以防殃及换羽。
第二步,当百灵落叫时,适时适当撤料降膘。
我认为,在换羽前不能忽视对膘重的百灵降膘。膘水太重,若是一直用浓厚饲料顶着,不仅对换羽不利,而且弄不好会顶出火、闹毛病。
当发现百灵叫得次数少了,眼看要落叫时,我就把大性时喂的蛋米的蛋白比例降下来,只用蛋黄,每斤米最多3个蛋黄,或2斤米5个蛋黄。同时停喂麻子、苏子、花生等脂肪性饲料,多喂谷、稗等带壳饲料,等待换羽。个别膘太重的,落叫很长时间仍不见动静的,干脆只喂谷、稗等带壳饲料,直到换羽开始。
第三步,根据营养需求及饲养环境,把握好换羽期饲料。
众所周知,在换羽期的鸟,饲料要喂给浓厚的,这对长新羽有益。但唐山(其它多数地区也是如此)换羽期正值酷热的夏季,对于寒带来的百灵,我体会一味追求饲料浓厚成分(蛋白质、脂肪),常常闹出毛病。我的做法是,着眼调整结构,尽量符合需求,切合饲养实际,贴近野外生活,保障安全换羽。
鸟类的重要营养物质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无机元素。据查阅有关资料,换羽需要的主要营养素是:
硫元素。主要存在于蛋黄中,缺乏时鸟的羽毛色泽不鲜艳;
锌元素。存在于肉粉、谷物等饲料,缺乏时羽毛色素缺少,颜色较淡,生长不良;
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其中赖氨酸缺乏,会引起羽毛色素沉着减少,出现"花拉翅"。精氨酸缺乏,可使翅膀的羽毛向上卷曲,羽毛蓬乱;
叶酸。存在于一切绿叶植物中。鸟类羽毛色素的沉着很需要叶酸,缺乏时,色素沉着不好,则羽毛色泽不鲜艳。
维生素。鸟体各项生理活动都与维生素有密切关系。特别是维生素A、B族等,缺乏时羽毛松软不齐,羽色不鲜艳。这些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蛋黄、植物籽实、新鲜青绿植物中。
根据鸟类换羽营养需求,又综合考虑唐山夏季气温高等饲养环境实际,我在换羽期调剂百灵饲料的原则和做法是:
1、加大蛋米中蛋黄比例。由平时的每斤米4个左右鸡蛋(含清),调成每斤米6个左右蛋黄(弃清)。因为蛋黄中含有丰富的硫元素和维生素A、B族,对换羽最为理想。蛋清属于高热量蛋白,对大性期百灵起性有益,在酷热的换羽期需求不大、反而无利,最好弃除。蛋白质可由蚂蚱等活性蛋白来补充。
2、减少油性饲料。特别是少喂麻子等油性大的饲料。油料的主要成分是脂肪,主要作用是增加鸟体热量。用于冬春季节百灵保暖或促其上性鸣叫较宜。而换羽期鸟的体温偏高,气温又高,多喂有害无益。我有时对体弱或病鸟少量喂些花生渣。花生中除了脂肪成分外,富含优质植物蛋白和必需氨基酸,不易上火,且能增加弱鸟、病鸟抗体。
3、多喂带壳谷物。特别是稗子,换羽期常喂不缺。不但增加换羽所需的锌、硒等微量元素,在酷热的夏季还有防署降温作用,预防上火闹病。
4、坚持喂活性蛋白。特别是蚂蚱,坚持每天喂上几只,既能增加换羽所需的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又能增加叶酸的需求(因为蚂蚱主食青草),对羽毛增色非常有益。我认为蚂蚱可以冷冻,不宜晒干和煮熟,因为叶酸存在于蚂蚱的体液,晒干会流失,遇热也易被破坏,所以晒干和煮熟则完全失去了换羽增色作用。
5、重视青料的补给。青料是百灵换羽期叶酸的重要来源,也是所需维生素的主要来源。既对新羽生长有益,又与鸟儿健康有密切关系。我主要喂蒲公英等苦菜,换羽期每天上、下午各喂一次(切碎)。一方面增加叶酸和各种维生素,二方面防署降温,预防疾病。
以上是我多年来百灵换羽时的喂法。我觉得百灵在野外主食植物性食物一一杂草种子、芽、野菜,仅换羽和繁殖期有大量蚂蚱和昆虫吃。所以百灵饲养在家庭环境下,蛋白质和脂肪性食料勿需过高,换羽期也是如此。而且换羽期正值高温夏季,减少脂肪性油料喂养,降低蛋米中蛋白质含量,提高蛋黄比例,加喂蚂蚱等活性蛋白食物及切碎的蒲公英之类的野菜,既符合本地饲养环境等实际,又贴近百灵野外生存所形成的饮食习惯。对维护鸟体健康和保障其顺利换羽,能做到满足需求,调剂到位(可能偏颇,望指点)。
第四步,防病治病,让百灵安全渡过换羽期。
在换羽期的百灵,照顾不当极易得病。多年来我把防病治病,一直作为百灵换羽期的重要环节来把握。实践中我体会到换羽期百灵常患的疾病及病因主要是:
1、闹眼,因热而起。换羽期处于盛夏,作为"寒鸟"的百灵来讲,往往扛不住当地酷热气候。避免闹眼以防为主。唐山夏季较热,楼房更燥热。我在换羽期,一般要将百灵置于无中午烈日照射、空气流通且无串风的北阳台窗外网罩上,每天的饲料中,消炎祛火的蒲公英等苦菜不断,并酌情常喂一些地蜘蛛。
2、起尖,因火而生。特别是一些性大、受压的百灵,换羽期常常上火起尖。对此种鸟,换羽期禁食麻子等油性大饲料。有条件时,每天喂二、三只地蜘蛛预防。发生起尖后,我忌讳手挤(手挤十有八九挤死。因为不是挤后立即死去,而是过几天、甚至1个月,所以使人们麻痹),一般用蘸过碘酒的棉签,从尾脂腺根部向尖部轻轻地、慢慢地擀(让鸟不感到痛、无争扎表现为度),直至乳白色油质物被擀出、擀净。擀后4小时内不掛水罐,不给水喝,多喂蚂蚱或玉米虫等活食,几天内很快则会病愈。
3、发烧,因菌而致。周围鸟友近些年常遇到换羽期发烧,久治不愈而死的百灵。往往在换羽期间或换羽后得病。病鸟食欲不减,粪便、呼吸、"尖"等各方面都查不出问题,一切貌似正常。但精神萎靡、羽毛蓬乱,常常头伸入翅下蹲伏一处。此病不是很快死去,有的长达一月有余直至体能耗尽才死亡。传染性很強。我的一位鸟友曾接连死亡4只百灵。由于找不到病因,一直没有很好的防治方法。这位鸟友曾试用多种方法均无效果。前年,他用"青霉素V钾片",每天一片(轻者可减至半片)碾碎放于水罐,连治一周,取得很好的治愈效果。事后,他把所有鸟具清理,用药物消毒并水烫,放置环境也全面消毒,以后再没有发生此病。经分析认为,估计是换羽期卫生较差,此期间鸟的抗病能力又弱,大量病毒、细菌滋生,致使百灵罹患炎症而诱发高烧,久烧不退。因此我认为,需重视换羽期百灵卫生。一要勤换沙子,五天左右为好,最长不要超过一周,当沙子没有异味时就换掉;二要勤换水、勤刷水罐,一天一清一换为好;三要饲料勤添加,当天够吃就行,不要添一次就几天不管。食罐要定期清理,防止饲料霉变。实践证明,卫生搞得好,百灵轻易不得此病。 真正的好帖 太深奥了收藏,细细拜读! 是篇好帖,好经验,说的全面,学习了! 好经验,说的全面,学习了! 这节课上的好向你学习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