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灰屑 发表于 2017-12-27 20:57:41

茶至清则无人

春秋时大臣崔杼叛乱杀了齐国国君齐庄公。当时有个和崔杼同为大臣的陈文子看不过去就扔下家业离开了齐国。
陈文子跑到别的国家一看,还是乱。生气的说:这里的大臣和齐国的崔杼差不多,没法呆就又走了。
又跑到一个国家一看,还是乱。这儿的混蛋更多,都跟崔杼一样。于是又走。
最后或许跑非洲去了…
这样的行为称的上“清”--清高。

但算不得忠臣。清高的人往往比较自私,只顾自己。国家有难弃而不救只顾着自己瞎跑,这里看不惯那里看不惯,难道哪都太平了才请你来?这不是自私是什么?
大多清廉之士最高的成就也就到此为止了。谈论天下头头是道,深刻又有道理,但本身最了不起的也只能做到清高。
无法临危受命,做不到见义勇为。平时高谈阔论可以,一旦敌人来了往往就是临危一死报君王(当然这也不容易做到)。
所以古人常说:“仗义每逢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因此夫子对陈文子的评价也是一个“清”字。
子张问:那陈文子算不算得“仁”?
夫子说:他连啥叫仁都不知道。

那么什么是“仁”?
<论语>中有一段说: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大多解释为我们要住在有仁人的地方,周围都是君子,如果不这样那怎么算的上智慧聪明。
问题是哪有这么多圣人君子呆的地方?难道不和圣人住一起就都是笨蛋?
显然这是后人对<论语>的瞎解。

“仁”字,左边是人,右边是两个一,就是两人。这是人与人之间的意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你有我就有他,进而就有社会。
“仁”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相爱、相助,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就是“仁”。
不懂得与人相处,又何来“仁”。

可以一杯清茶相伴,也可以呼朋唤友红烧肉。
社会安定时有所作为,不埋没自己的才具。不安定时也能很好的保全自己(不是苟且或者逃避)。这才称得上“君子”。

xuming70 发表于 2017-12-28 10:15:57

大家好,来茶馆喝茶。

xuming70 发表于 2017-12-28 10:16:17

大家好,来茶馆喝茶。

xuming70 发表于 2017-12-28 10:16:38

大家好,来茶馆喝茶。

海深不蓝 发表于 2017-12-28 10:30:34

海深不蓝 发表于 2017-12-28 10:30:43

海深不蓝 发表于 2017-12-28 10:30:50

xuming70 发表于 2017-12-28 11:01:47

大家好,来茶馆喝茶。

xuming70 发表于 2017-12-28 11:02:12

大家好,来茶馆喝茶。

xuming70 发表于 2017-12-28 11:02:53

大家好,来茶馆喝茶。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茶至清则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