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灰屑 发表于 2018-1-4 23:41:14

老李家养的冬蝈蝈唱出“天籁之音”

“夏日瓜田下,虫鸣蛙叫声”,这是多么舒心惬意的田园场景。如果在寒冬腊月也能听到声声响亮的虫鸣,打破冬日的寂静,该有多好?在太原,大约有上百名鸣虫爱好者就做到了。他们把反季人工孵化的冬蝈蝈作为“宠物”,享受着它们独有的天籁之音。

  1月12日,本报记者走进省城资深鸣虫爱好者李旭光家中,见到了他家的冬蝈蝈“大嗨”“小黑”“翠翠”。洗澡、吃肉……它们都是老李的心头肉,在他的精心照料下,蝈蝈也给力,有的操着“蛤蟆口”嗓音,那可是蝈蝈界中的“歌王”“麦霸”。让我们听听鸣虫爱好者的故事,看看玩蝈蝈有啥学问?

  1 仨蝈蝈亮相冬日好养眼

  当日上午9时许,户外天寒地冻,老李家暖意融融。熟悉他的邻居都知道,老李温文尔雅,爱好写诗、摄影、养鸟、养虫、集邮等,多才多艺。

  在老李家的阳台上,摆着三层高的不锈钢架子,冬蝈蝈就住在第二层,每个蝈蝈都有小“家”。“昨晚,我给它们吃了虫饲料,就看它们今天的表现啦!”老李说,想要蝈蝈卖力“唱歌”,得喂饱了才行。他一边说,一边把蝈蝈挪到了客厅。

  老李说,玩虫不拼数量,关键在于品质。他从20年前就开始养蝈蝈,每年冬天都会再三挑选,养上三四只蝈蝈,每只都是“百里挑一”,不是铁皮蛤蟆音,就是长得通体碧绿得俊。

  他轻轻拧开一个瓶口盖,一只蝈蝈从透明“住宅”里爬出来,拇指长的它,青色脸、粉肚皮、宽翅膀,还有一对须子大约是身体的1.5倍长,不断向前探寻着,很是威武。“它是\"大嗨\"!上个月我跑北京买回家的铁蝈蝈!”老李说,冬蝈蝈分种类,他玩的多是铁蝈蝈、绿蝈蝈。

  和“大嗨”隔了老远,他放出了另一只铁蝈蝈——“小黑”。他解释说,蝈蝈见面会厮打,谁也不让谁,会伤了须和翅膀,破了相、破了音,养下去也就没有意义了。不过,“小黑”嗓音不如“大嗨”,它的特点是口勤,叫得多讨人欢喜。

  笼子里落单的是绿蝈蝈“翠翠”,通体碧绿,不带丝毫杂色,绿脸红牙,红眼棕须,长得很漂亮。老李感慨,寒冬腊月还能看到这么鲜亮的颜色,看着都新鲜。所以平时稍一有空,就会拿出蝈蝈逗弄逗弄,听虫鸣。

  2 老外见“大嗨”惊奇它是啥

  客厅里温度高,不一会儿,“小黑”扇动着翅膀叫了起来,叫声中带着“钢声儿”,又脆又亮。老李笑着对它说:“还是你听话,说唱就唱。”

  随后,在茶几上“散步”的“大嗨”翅膀也动起来,叫声类似“蝈”“蝈”的声音。“这是\"蛤蟆口\"音,声音还有节奏,\"大嗨\"是个好歌王!”他说,和蛐蛐好斗不同,养蝈蝈就是听叫声,叫得好的蝈蝈叫出的声音像老蛤蟆一样。

  老李对“大嗨”可是一见钟情。上个月,老李去北京十里河买蝈蝈,一眼相中了“大嗨”,店主看见他待见“大嗨”,还递给他一个60厘米长的听筒,让他辨别声音优劣,他听了“大嗨”的鸣叫更加喜欢它。可是,店主报价五百元,他嫌贵,走开了。在市场内转悠了半个多小时,挑选其他蝈蝈,心里还是挂念着“大嗨”,最终折回去,经过一番讨价买下了“大嗨”。

  在返回太原的动车上,不少虫友和他同行。大家把虫拿出来摆在一起喂食,“显摆”,正巧,四五名老外路过此车厢,嘴巴张成了“O”形,站在他们身边,指着“大嗨”发问:“这是什么?”老李答:“这是冬蝈蝈,听叫声的。”人家又问:“怎么发出声音?”他说:“俩前翅的摩擦产生声响。”对方继续提问:“为什么要养它?”老李答:“这是我们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老外听了,用中文夸:“真好!”

  有好嗓音的“大嗨”获得了住独筒的资格,在独筒一侧还配上了“麦克风”——响铜,放大它的歌声。上周,老李给“大嗨”拍了一组写真,晒到了微信朋友圈,朋友纷纷点赞。老李说,等到春节,亲朋好友上门做客时,“大嗨”一展歌喉,准能让大家心情舒畅。

  老李还讲到,有一次他在怀里揣上蝈蝈出席饭局,席间,蝈蝈鸣叫起来。有朋友提醒他:“你手机响了,快接电话吧!”另一个人:“那不是铃声,是手机短信未读的提醒音。”他也没多解释,心里却乐了。第二天,他才掏出蝈蝈,让朋友见识了所谓手机铃声的制造者。

  说着,老李请“大嗨”回独筒,“大嗨”一反常态发出了急促的声音,须、脚使劲往外钻。“让你散步把你惯坏了,不想回家可不行。”他缓慢合口,生怕压了“大嗨”的须。

  3 养蝈蝈是个精细活

  如果论养蝈蝈,老北京人、老天津人是最有发言权的。从明代,京津两地人就有养蝈蝈的爱好。到了清代,人们这种生活习惯发挥到了极致。听虫鸣能放松心情,古时文人墨客,在诗词中还多用虫鸣来表达自己的思绪。养蝈蝈其实并不简单,这里面有很多学问。“要我说,养蝈蝈,要么别养,养了就要有爱心,照料它们要小心翼翼,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老李说。

  时间长了,老李积累了一套养虫经,也因为方法得当成了圈内知名的玩家。他说,被称为“百日虫”的蝈蝈一般只有三个月左右的寿命,但他养得好,能从入冬一直活到来年“五一”。为啥?他认为,不少玩家喂蝈蝈吃胡萝卜、黄瓜,还有苹果,可是他养蝈蝈喂的是虫饲料。当然,每周,蝈蝈也开“小灶”吃一次荤,下肚一条活面包虫打牙祭,那也是它们的最爱,一条虫大卸八块,三四口就下肚了。但喂肉不能多,喂勤了就是让蝈蝈在减寿。

  对于北方城市来说,冬季屋内都有暖气,给蝈蝈喝点水也很重要,不要怕蝈蝈拉稀、感冒。以他的经验来看,最好隔两三天就点一次水。

  保洁也同样重要。清罐四五天一次,每次他先用热水冲,再用茶水涮一遍,最后擦干了罐内的水。他还给了蝈蝈“福利”,让它们踩着湿毛巾洗澡。蝈蝈也很享受,先用触角接触毛巾,不跑不跳,在湿毛巾上行走,洗爪子、触须,舒适了还会叫几声。

  当然,蝈蝈不能总是圈在笼子里,再好的笼子也不行,它们渴望自由,也需要散步。他还会拿着勺儿与蝈蝈玩,蝈蝈总是在勺儿“侵占”它的领地时,扑上去窸窸窣窣地咬一通,一副常胜大将军的派头。

  老李说,在太原大约有上百名鸣虫爱好者,为了揽得好虫,不少玩友都抱团北上南下。当然,养虫不能扰邻。去年,他养过一只蝈蝈,当时外孙女还小,就拜托楼下一对夫妻代养。男主人看了个头小的蝈蝈,和他说:“放心哇,小事一桩!”结果,第二天一大早,两口子把蝈蝈完璧归赵。原来,蝈蝈叫了一晚上,他们把它关在卫生间,又用棉花塞住了耳朵,可声音还是能穿透入耳。

  其实,不让蝈蝈鸣叫也挺简单,在蝈蝈笼外套上一层羊皮或棉布保暖,把它们放在厨房、阳台、楼道等相对阴凉处,温度适中,蝈蝈就不开口了。

  一年又一年,一只只冬蝈蝈伴着老李从寒冬到暖春,每一只虫都有名字,作为一份回忆。老李说:“养蝈蝈是小虫大趣,也是一份童年的追忆。”在枯燥的冬季,不论心情多么烦闷,只要听到悦耳的虫鸣,马上平静安宁。这也是学者、教授、都市白领、工人等都好养鸣虫的主要原因。“儿时玩虫乐趣多,今朝回味意无穷,一声鸣牵起无数儿时回忆,一声叫唤醒今生几多温情。”老李说,在他看来,这就是众多虫友的共同感受。

tvb51 发表于 2018-1-5 11:12:29

哦这个莫非就是团长

tvb51 发表于 2018-1-5 11:15:02

德高望重团长也姓“李”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tvb51 发表于 2018-1-5 11:16:08

好帖子捧捧场叫叫好

大连小小 发表于 2018-1-5 11:48:09

拜读了谢谢分享!

大连小小 发表于 2018-1-5 11:48:41

回 1楼(tvb51) 的帖子

51兄中午好!!!!

15725792 发表于 2018-1-5 12:01:37

猛犸化石 发表于 2018-1-5 14:12:02

聊聊天。

猛犸化石 发表于 2018-1-5 14:12:15

看看帖。

猛犸化石 发表于 2018-1-5 14:12:27

大家好。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老李家养的冬蝈蝈唱出“天籁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