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时期的精美玉器!
在我国玉文化发展史上,战国时期与汉朝的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又辉煌灿烂“王玉”时期,也是玉文化发展史的一个高峰期,玉器的艺术性同样达到了一个亘古未有的高度。近几十年的大量战汉玉器的考古发现,为这一时期的玉器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实例,更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欣赏战汉玉器的艺术特点。从大的社会背景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活跃、英才辈出、百家争鸣的时期,思想的牢笼禁锢被打破,也使这一时期玉器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具有创造性。到了汉朝,一个疆域辽阔、国力强盛,自信心很强的一个大汉帝国建立起来。随着社会秩序趋于安定,就有了建立井然有序的社会及礼仪规范等级的需要,特别是到了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儒家又把自己的学术思想精华附加在玉器之上并总结出“玉之十一美德”,提醒佩玉的君上谨言慎行,时时以玉的好品德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以作为表率。君王佩戴精美的玉器成为其身份的象征和精神寄托。
这一时期,生产工具得到极大的改进,使玉器加工工艺水平达到一个新高度,玉器加工过程中一些原来不可能完成的艺术构思变得可以实现了,它丰富了玉器制作过程中技艺和方法,突破了制玉过程中的一些“瓶颈”问题,使原来在加工玉器过程中受到制约的艺术想象力豁然开朗起来,那些呆板的制作模式被突破了,更具张扬个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出现了,玉师们的艺术创造力被极大地释放出来。一件件富含艺术韵味的玉器被制作出来。
战国早期大量优质的和田玉料成为战汉玉器的主要用玉,高品质的和田玉料,除了外观有良好的观赏性外,它的交织纤维状结构是其具有细腻和坚韧性的主要原因。而这一特性在加工时方可游刃有余的处理好立边,不至于出现过多的崩边、爆线现象而影响美观度。这种性能对战汉玉器中那种流畅、锐利,有强烈立体感起凸的装饰艺术表现形式,或细若游丝“游丝毛雕”的琢玉风格都是不可缺少的。由于以上决定性的要素具备了,战汉玉器发展到相当的高度也就成为必然。
并逐渐形成中华玉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这个高峰期自战国时期始,经秦到汉为止延续了数百年。这一时期也为我们遗留下大量的有极高艺术性的玉器作品。尤其近几十年的科学考古发掘为我们真正认识这一个时期的玉文化提供了许多详实全面的素材。从这么多考古发现的玉器来看,战国汉代玉器风格有很多共性和传承性,也是中国玉文化王玉时期的代表。故此,就把他们放置在一起来研讨似乎更全面一些。
下面详细分析和阐述战汉玉器的特点和艺术特性,以及我们该如何去认识欣赏这一时期的玉器,供大家讨论。
战汉玉器就目前从众多明确的考古发掘资料来看,这一时期,涌现了大量的精美绝伦的玉器艺术作品,并在我国的广阔地区都有分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一、湖北地区的曾侯乙墓为战国早期玉器的代表;
二、山西地区出土的部分玉器为战国中期玉器的代表;
三、安徽杨公号墓的几件玉器,是战国晚期玉器精彩代表;
四、广东省广州市象岗的汉代南越王赵眛墓,为战国晚期到汉早期的玉器;
五、徐州地区的汉代狮子山楚王墓,华北地区的河北汉代中山靖王刘胜墓为汉代中期玉器;
六、山东以及陕西、河南等地区考古发现的一些汉代玉器。
曾侯乙墓出土的十六节玉组珮 战国早期通过归纳比较可以看出它们显著的艺术特点是:
1.制作精良,用料考究(绝大多数为和田玉料)。
2.工艺成熟,艺术性表现力丰富。
3.造型生动,构思巧妙。
4.突现王者威严,雄浑大气。 欣赏欣赏。 好漂亮啊。 谢谢分享。 来逛逛 来逛逛 来逛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