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并不热血的“格斗”,却让文玩人打的头破血流
文玩,起源于文人的雅玩之趣,也是最初的文房清供的衍变。文玩可以说是从高雅逐渐走向平民的一种文化,也正是这样,文玩才得以很好的延续。而也正是在这种走向平民化的过程中,文玩爱好者们不断的推陈出新,衍生了越来越多的文玩种类,从最初的文房雅玩,逐渐变为文玩核桃,花鸟鱼虫。
尤其是在国富民强的年代里,文玩更是成为了京城人的象征,无论是从事什么行业的人,几乎都有着自己的一点点“雅好”,而这其中,就有着一个文玩的“格斗”类项目——斗蟋蟀。
说到斗蟋蟀,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一群坐在茶馆里的大老爷们儿,赤膊上阵围在一个桌子前吆五喝六,为蟋蟀叫好的情形。然而您可能不知道的是,斗蟋蟀,还不是一般老百姓能玩的起的。
关于斗蟋蟀最早的记载为五代人王仁裕著《开元天宝遗事》。书中有《金笼蟋蟀》条曰:“每至秋时,宫中妇妾辈,皆以小金笼捉蟋蟀,闭于笼中,置之枕函畔,夜听其声。庶民之家皆效之也。”人们在玩赏蟋蟀过程中,终于发现两尾蟋蟀(即雄性者)具有好斗的特性,于是率先在宫禁中兴起斗蟋之戏。尔后,又发展成为赌博。
而宋人顾文荐《负曝杂录》中说:唐天宝间,长安人斗蟋成风,“镂象牙为笼而畜之,以万金之资付之一喙”。为斗蟋倾家荡产者,也时而发生。尤其是在宋代,还出现了一位斗蟋蟀误国的宰相,贾似道,也正是他,直接导致了南宋的灭亡。然而,他作为斗蟋爱好者,却总结经验,编写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蟋蟀研究的专门著作——《促织经》,堪称中国昆虫学研究的开创者之一。
到了明代,斗蟋蟀更是成为了宫廷的日常娱乐之一。当时的宣德皇帝好此道,下令官府采办蟋蟀。清代文学家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促织》就是记载当时采办蟋蟀的血泪篇。后人也把这位坐了九年的宣德皇帝冠以“蟋蟀皇帝”之名。
当然了,这位“蟋蟀皇帝”的蟋蟀大将军和其他蟋蟀争斗时也不能用平常的老百姓人家的蟋蟀罐。
也由此产生了一件仅次于宣德炉的重宝,明宣德青花蟋蟀罐。景德镇生产了一批给皇家御用的蟋蟀罐,底下打双圈款,内写大明宣德年制,这就是宣德时期特有的官窑。上既爱斗蟋蟀,全国闻风而效之,王公贵族,达官贵人纷纷斗蟋蟀成风,因此官窑的蟋蟀罐特别风行畅销。
而这正是从明代开始,斗蟋蟀从贵族,转向了民间。不过呢,一般的老百姓也依然还是玩不起,那个时候好蟋蟀的价格,也折合人民币3000-5000之间。
刘若愚在《明宫史》中对京城人的斗蟋蟀儿有更加明细的记载:“善斗者一枚可值十余两不等,有名色,以赌博求胜也。秉笔唐太监之征、郑太监之惠,最识促织,好蓄斗以为乐。”京城的百姓几乎人人皆有此好:“京师人至七八月家家皆养促织……瓦盆泥罐,遍市井皆是。不论老幼男女,皆引斗以为乐。”
而在清朝的时候,斗蟋蟀开始在旗人的圈子里传播开来,也越来越平民化,正是穷有穷玩法,富有富玩法。不过这其中也产生了不少有趣的故事。
清朝时,斗蟋蟀儿更加风行,宫里的文武百官、太监宫女一有空也会弄来两个蟋蟀儿斗上一斗。渐渐地,老佛爷慈禧也喜爱上了这个游戏。这年慈禧大寿之前,李莲英建议在寿宴上斗是蟋蟀儿以助兴,这正中慈禧下怀,于是老佛爷下令全城收集强悍精壮的蟋蟀儿,以备寿宴一睹蟋蟀的“角斗”风采。可老佛爷万万没有想到,这一简单的事情却被个别人搞砸了。说是贾、郭两位“官爷”到京郊一个以盛产蟋蟀儿而著名的小村,令全村人将最好的蟋蟀敬献上来。淳朴的百姓纷纷响应,大多希望自己能靠着这小小的蟋蟀立下大功,得一笔赏银。仅两三天时间,村民们进献的蟋蟀足有百余只,并且个个精壮好斗。但两位“官爷”仍然不满意。眼看村里的蟋蟀被捉光了,老佛爷的寿期又一天天临近,“官爷”的催促又一天紧似一天,百姓们开始抱怨了。
后有人打听得知,两位“官爷”根本不懂得观察蟋蟀的好坏,认为个头越大越好。于是,几个村民一商议,便捉来两只硕大的雌蟋蟀,并把其象征性别的尾巴剪掉,使之看上去与雄蟋蟀儿没什么两样,然后进献给二位“官爷”。二位“官爷”一看,喜出望外:哇,好大的家伙!重赏了进献者后,两人喜滋滋地带着两只雌蟋蟀儿回宫复命。寿宴上,蟋蟀笼子一打开,在场的人们都震惊了:这么大的蟋蟀可谓是稀世珍宝。可令人奇怪的是,两只蟋蟀面对对方都无动于衷,人们用草逗了半天也毫无斗意。在场的行家仔细一看才发现,这原来是两只被剪掉了尾巴的雌蟋蟀。慈禧得知自己被戏弄,索然大怒,加之“雌蟋”与“慈禧”同音,认定那两个人在有意讽刺自己是“雌性”,不能“战斗”。可以想像到那两位“官爷”的凄惨下场了。
清代更是集斗蟀之大成,除了今天遗留下来的许多蟋蟀的用具都产生在那个时代之外,更是编出了很多关于蟋蟀的书籍,如金文锦的《促织经》,石莲的《蟋蟀秘要》,朱翠庭辑的《蟋蟀谱》,金六厂删定的《促织经》和朱从延纂辑、林德垓、庄乐耕重订的《蚟孙鉴》等,大都在贾似道《促织经》的基础上增益而成。
当然了,斗蟋蟀也不是那么简单,有着十分复杂的流程,只不过经过了时间的推移,其中很多窍门也早就已经失传了。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斗蟋蟀,更多的一种对于时光的怀念和消遣。
在过去的某个夏日里,夕阳下那一群不知烦恼的少年,躲在草丛里,他们以为抓住了不远处的这只蟋蟀,就能抓住整个夏天。 了解一下。 谢谢分享。 大家好 来逛逛 来逛逛 来逛逛 来看看 大家好 大家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