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o2018 发表于 2018-6-4 14:50:46

关爱鸟类从小做起!

大千世界物种繁多,鸟类是自然界生物链重要的一环,如果某些鸟类数量稀少濒危,不光是物种数量的问题,与其相关的生物链就会遭到破坏。生态失衡会引起连锁反应。
鸟类有很强的繁殖力,一窝幼鸟少则三四只多则七八只,如果用数字去计算,用不了几年就会鸟满为患了,可实际上并非如此。自然环境给鸟类,提供了温和的气候充足的食物,必要的繁殖条件,繁殖季鸟类数量大增。可是过不了几个月,气候变冷食物匮乏,又会设置重重生存障碍。淘汰弱者抑制鸟类数量。大自然即给鸟类高生育率,又给了鸟类高死亡率。
一只幼鸟长到成鸟,要面临重重的生死考验,因此幼鸟的死亡率是很高的,只有机警强壮聪明幸运的幼鸟,才存活下来。
一,要面对天敌的捕杀,刚出巢的幼鸟发育不完全,毫无生存经验,不懂食肉动物,食肉鸟类会吃掉它,一旦遇到天敌的追捕,即使是逃生,也难免被吃掉的命运。
二,要面对恶略天气,一场突然而至狂风暴雨,幼鸟既无经验又无躲避,浑身湿透无法保暖,因体温过低死亡。低温大风雪幼鸟找不到食物也会冻饿而死。
三,高温干旱地区,没经验的幼鸟,长时间找不到水源,会因脱水中暑一命呜呼。
四,许多候鸟,为了躲避严酷的生存环境迁徙,可是旅途更是艰辛,有很多迁徙中候鸟只有几个月大的的幼鸟,因得不到必要的能量补充和体力严重透支,不幸坠入水中,或困死在荒漠,而走完鸟生历程。
五,冬季留鸟的处境也很不好,天气寒冷大雪覆盖,食物匮乏,是脂肪储备不足的幼鸟,最难熬的一关,很多幼鸟因找不到食物冻饿而死。
六,体质弱发育不好免疫力差的幼鸟,无法抗拒疫情死于流行病。
七,有些幼鸟意外受伤,如翅膀骨折,勿食中毒或患肠胃疾病等等,绝大多数会送命。
八,死于鸟巢内部的争斗,大型鹰类的幼鸟到一定的日龄,老大为独享美食,会啄死老二老三。鹈鹕幼鸟的老大会把老二老三推出巢外,任其摔死饿死。
气候的变化,食物多少,鸟类的生存习惯,掌控着鸟类的生存,大自然即是恩惠的,也是残酷的。
国外的鸟类学家,爱鸟者粗略统计过,活不过一年幼鸟的死亡率,分别为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七十。寒冷地区留鸟的幼鸟,迁徙候鸟的幼鸟死亡率最高。大多数幼鸟没能熬过这一生死关。生存环境好些的,能得到食物的幼鸟死亡率递减。得到爱鸟人关爱的鸟死亡率最低。
幼鸟和老弱病残高的死亡率,是鸟类繁殖勉强能承受的,种群数量基本平衡。
但是由于人类大量的捕杀,鸟类的数量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比如广东人爱吃禾花雀(黄胸鹀),鸟贩子就大量捕获,鸟儿成了他们的生财之道,结果没几年禾花雀成了濒危物种。前些年由于生存环境恶化,朱鹮成为极度濒危物种,诺大的中国仅剩七只,在爱鸟人士的保护下,才逐步恢复到两千多只种群数量。可见人类参与保护鸟类的重要性,可以改变濒危物种灭绝的命运。
鸟类是高耗能动物,必须有充足的食物保障。可是自然界提供的食物受气候限制。冬季和迁徙的生存条件又是那么艰难。它们不可能进化出减少进食的生存能力。鸟类在最困难时需要人类的帮助,尤其是迁徙途中或寒冷的冬季,在它们觅食困难时提供食物,就可以降低鸟的死亡率。
在欧洲美洲很多爱鸟人士,会在必要时为鸟类提供食物设立驿站。在藏区有僧人为迁徙的灰鹤,斑头雁等喂食帮助鸟类渡过迁徙的难关。用影像和科普的力量,唤起人们保护鸟类的意识,尽可能的为鸟类创造好的生存环境,势在必行。
原创作者亨利先生

四明山 发表于 2018-6-5 07:32:30

学习了。。。。。

龙江河 发表于 2018-6-5 07:37:19

爱护鸟类,从我做起!

张家口红 发表于 2018-6-5 10:37:26

鸟是人类的朋友。 关爱生灵,保护鸟类!

山东mpsy 发表于 2018-6-5 11:04:02

保护生态

有鸟就叫 发表于 2018-6-5 11:51:21

爱护鸟从我做起!

寒三还来 发表于 2018-6-5 22:40:55

鸟类是高耗能动物,必须有充足的食物保障。可是自然界提供的食物受气候限制。冬季和迁徙的生存条件又是那么艰难。它们不可能进化出减少进食的生存能力。鸟类在最困难时需要人类的帮助,尤其是迁徙途中或寒冷的冬季,在它们觅食困难时提供食物,就可以降低鸟的死亡率。
在欧洲美洲很多爱鸟人士,会在必要时为鸟类提供食物设立驿站。在藏区有僧人为迁徙的灰鹤,斑头雁等喂食帮助鸟类渡过迁徙的难关。用影像和科普的力量,唤起人们保护鸟类的意识,尽可能的为鸟类创造好的生存环境,势在必行。特虚伪,我们国家在战乱时候,人不一定会帮人,帮助别人最好是不要显摆,有些帮助真的是适得其反

bobo2018 发表于 2018-6-6 08:29:30

回 6楼(寒三还来) 的帖子

一段很绿色的文章,加入个人色彩就变得低级趣味了,朋友看文章把胸怀放大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爱鸟类从小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