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灰屑 发表于 2018-6-27 22:46:52

一架秋风半架虫

每逢这个时节,早已搬到城里的我都要买几只十几只蝈蝈挂在院子里的葡萄架上,或者撒在院墙上的丝瓜丛中,让他们在这里尽情地鸣叫,尽情地歌唱;也让我过一把豆棚瓜架,神游田园风光的瘾。
  
  我非常喜欢清代吴江词人郭麐的《琐寒窗·咏蝈蝈》,“络纬啼残,凉秋已到,豆棚瓜架”,这是写秋天时的蝈蝈的,这里的“络纬”就是蝈蝈。“挂筠笼晚风一丝,水天儿女同闲话”,多有家庭生活情趣啊。蝈蝈生命虽然短促,但也有好几个月的寿命,有的不但能越过秋天,还能越冬。

  小时候,黄豆地里到处是蝈蝈,父亲下田时都要逮几只放到院子里的枣树上,让它们叫让它们唱。蝈蝈学名络纬,又名纺织娘,记得汪曾祺先生在他的《蒲桥集·夏天的昆虫》中说他们那里把蝈蝈叫作“叫蛐子”。蝈蝈也算是非常凶猛的昆虫了,非常擅长攻击人,又加上它会飞善跳跃,所以它在田里时很不好捉,我就被它咬过数次。

  我的蝈蝈都是比我只大三个月的堂哥捉的,他逮蝈蝈很在行,只要听到蝈蝈叫,循声找去,蝈蝈一般很难逃脱他的利爪。捉到蝈蝈后,他用带梗子的大豆叶一包,再用豆梗一缠,蝈蝈就老老实实地呆在豆叶里不动弹了。编好笼子,把豆叶里的蝈蝈解开撒入笼中,放上蝈蝈喜欢吃的豆叶、菜叶、树叶就可以了。如果想让蝈蝈叫得更勤更欢,最好放一只特别辣的辣椒,被辣椒辣着的蝈蝈会不停地喊叫,以减少痛苦。

  开始住楼上时,阳台上的花草丛中,我都会挂上几只笼装蝈蝈,让它们与蟋蟀一样,“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入我“葫”矣。这里的“葫”就是葫芦,我最喜欢圆扁葫芦,就是大小形状都像苹果的那种葫芦,晒干刻上小洞和花纹,再从上面开个很多角的口,开口挖掉的那一块正好做盖子,再用母亲纳鞋底的线绳子把盖子与葫芦连在一起,拴在裤子上或者揣在怀里,这样蝈蝈在里面就可以安全过冬了。堂哥给谁学的我不知道,但最近看《清嘉录》,古人很早就用这种方法让蝈蝈过冬了。
  
  “秋深笼养蝈蝈,俗呼为‘叫哥哥’,听鸣声为玩。藏怀中,或饲以丹砂,则过冬不僵。笼刳干葫芦为之,金镶玉盖,雕刻精致”。这就是用葫芦做蝈蝈笼,冬天养蝈蝈的详细记录。顾禄在《桐桥倚棹录》中也详述了“叫哥哥笼”的做法,“葫芦为笼虫之玩,从初结时在枝上,即扶令端正。待其长大, 然后剪下,以丝绳系之,悬风中候干,雕为万眼罗及花卉之属。中剜一窍,四旁或作四穴,各嵌*牙、骨、角、玻璃为门。喜畜秋虫之人笼虫于内,置怀间珍玩,俗称‘叫哥哥笼’”。

张家口红 发表于 2018-6-28 16:35:17

了解一下。

张家口红 发表于 2018-6-28 16:35:24

谢谢分享。

张家口红 发表于 2018-6-28 16:35:43

大家好

锦灰屑 发表于 2018-6-28 19:24:58

来逛逛

锦灰屑 发表于 2018-6-28 19:25:03

来逛逛

锦灰屑 发表于 2018-6-28 19:25:08

来逛逛

张家口红 发表于 2018-6-28 21:41:00

来看看

张家口红 发表于 2018-6-28 21:41:48

来看看

张家口红 发表于 2018-6-28 21:41:58

大家好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一架秋风半架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