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世界杯解说真实生活:每天睡2小时 4天4个城市还要倒时差
世界杯还剩下4场比赛,但是对于前线采访的记者来说,依然还要坚持把最后这几仗打好。在如今这个在家里都可以知天下事的年代,亲临现场对于那些有新闻理想和责任感的人来说,也变得更加珍贵。你或许可以守在电视机前,就把世界杯所有赛场的比赛一览而尽,却不知这短短90分钟的比赛——如果是加时,就得120分钟,电视评论员们付出了多少的努力,面对俄罗斯近乎崩溃的交通问题,他们睡火车站、睡机场都算是奢望,有些时候甚至一天连睡两个小时都不到就要奔赴赛场。
俄罗斯最令人崩溃的交通问题
也许你看到的只是评论员们一页简单的赛事解说表,却难以想象为了辗转这些赛场,评论员们付出的艰辛。询问了已经有过四五次世界杯经历的老记者们,大家都一致认为这次俄罗斯的交通是最成问题的一次。南非和巴西的经济显然还没有俄罗斯好,但是前两届世界杯无论你什么时候想去什么城市,买张机票就可以走,最多只是从酒店到机场中转,加上两个城市之间的飞行。
但是俄罗斯可没这么简单。虽然幅员辽阔的俄罗斯把比赛场地选在了靠近欧洲的部分,但绝不是你想买张机票说走就能走的。Fan id的开放,让大量的球迷涌入俄罗斯,你首先抢机票就要抢过他们。
即便你抢到了机票,这才是第一步。因为俄罗斯交通不便,即便是看似距离只有1000公里的城市,却并没有直航的航班,而是必须要到莫斯科转机,原本可以飞行一两个小时才能抵达的地方,可能加上转机前后就要搭出去5、6个小时,甚至更多。这一点,来到俄罗斯看球的球迷一定深有体会。
虽然组委会给媒体开放了免费的火车预定,但因为是和球迷共享,而且车次极少,可能一天只有一趟车。加上俄罗斯的火车可远没有达到中国高铁的水准,从莫斯科到下诺夫格罗德虽然只有400公里的距离,但是最快的火车也要4个小时,可想而知这并不是一个方便的交通工具。众多在俄罗斯采访的记者们和电视评论员们都要经历这种交通的折磨。
打开央视评论员解说表,不过只是简单的一页纸,几场比赛,殊不知在这背后他们经历了多少的旅途的疲惫。
顿河畔罗斯托夫、莫斯科、罗斯托夫、伏尔加格勒,这是朱晓雨四天之内的行程,其中还有一天当地时间下午三点说完比赛,就要前往机场,在当地时间第二天晚上9点之前,赶到莫斯科说下一场比赛。而这只是每个人常规的工作安排,晚上在机场等飞机只能睡在机场的长椅上。刘嘉远在小组赛第二场比赛中,前一天晚上刚刚说完喀山晚上9点的比赛,就要赶到萨玛拉准备第二天下午两点场的比赛。而洪钢更是经历了前一天下午3点的比赛,然后辗转到叶卡捷琳堡准备第二天下午6点的比赛。要知道,这可是俄罗斯世界杯最西边城市到东边城市,也是最远的距离。
而已经在央视经历过多次大赛解说的嘉宾徐阳,这些年更是练就了自力更生的本领,全程都是自己出行,完成所有赛场的辗转。第一次担任大赛评论工作的杨晨更是经历了萨兰斯克、叶卡捷琳堡、索契、莫斯科、加列宁格勒这几座城市之间几近疯狂的飞行。
要知道,本次世界杯10个城市还涉及了三个时差,这也是令人叫苦不迭的一点。
足球评论员当然不是像球迷电视机前看到的那样,坐在评论席上说90分钟就够了。每次在新闻中心,他们的身影总会提前三个小时出现,无论是评论员还是评球嘉宾都会认真地做大量的笔记,准备球队的各种资料。这是做评论员必须要完成的功课。
除了大量收集的工作,还要克服时差、旅途劳累和媒体席的困扰。球迷可以选择花多少钱坐在看台的什么位置,但是媒体可没得选择。这次世界杯除了极个别的球场媒体席看台比较靠前,能够更清楚地看到赛场内的动态,大部分赛场的媒体看台几乎都在天台上,别说认清球员的脸,就连球衣号码有的都很难辨认。
无论这次俄罗斯的交通问题给新闻从业者们带来了多大的困扰,但是大家依旧乐此不疲地忙碌着。“谁让咱们吃的是这口饭,任何的批评都应该去接受,任何的错误都是不允许犯的,也应该及时改正。”大家闲聊时,总是这样彼此激励。
这就是世界杯上特殊群体的工作状态。他们坚持在第一线,带来最新鲜的报道,呈上最精彩的比赛。 了解一下。 谢谢分享。 大家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