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巧守拙 发表于 2018-8-8 11:38:39

瓷器基本知识  二

三 、烧成类

垫饼——一种垫烧工具。多用粗耐火粘土或高岭土制作,因其状似饼,故名。使用时,器坯底足置于扩建饼之NV上,可防止器物与匣钵粘结。

支钉——一种支烧工具。古代常用的支钉,形状有圆环形、圆饼形、三叉形、四叉形、直简形等多种,上面都NV有齿状凸起,其数不等。用支钉支烧的器物,烧成后底部留有支钉痕迹。宋代汝窑、官窑等器物的支钉痕迹很小,形似芝麻。

支圈——一种适应覆烧法的特殊工具。创始于宋代定窑。使用支圈烧一窑瓷器,用同样的燃料、同样的时间,NV比使用其它类型匣钵产量增加数倍,定窑支圈先后为其它瓷窑仿效。

齿形支具——早期制瓷主要的支烧窑具。其形状为圆形,下有一周齿形凸起。使用时齿口向下,上面再叠装其NV它器坯。这种支具流行于晋代至唐代的浙江地区越窑系瓷窑。

火照——又称“火标”,烧窑时用以检验窑内温度和坯件成熟情况的一种试片。火照一般利用碗坯改做,上平NV下尖,中间挖一圆孔,一般呈“〓”形。置于窑膛,当要检验窑温时,用长钩勾出火照观察。每烧一窑要验火照多次,每个火照只能使用一次。

匣钵——置放瓷坯的窑具。始于隋唐。匣钵的使用,使制品受热均匀,避免烟尘直接熏染釉面,并使制品互相NV隔离,不致粘结在一起,提高了瓷器的质量,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窑室高度,提高装窑密度,增加产量。

龙窑——我国传统窑炉的一种形式。战国已普遍采用,东汉时有所改进,以后南方各瓷窑广泛采用。龙窑多依NV山坡或土堆倾斜建筑,窑长在30—80米之间,形状似长龙,故称龙窑。因其本身有一定的高度差,故具有自然NV抽力。龙窑的特点是升温快,降温也快,生产周期短,产量大,烧成成本低,对我国古代瓷器的发展起很大作用。

阶级窑——我国传统窑炉的一种形式。在坡地10度—20度倾斜度砌筑而成,窑长在15—30米之间,一般分5—10NV间窑室,以墙隔开,一室高于一室,有如阶级,故称阶级窑。室与室之间的墙下部有通火孔,火焰可依次通过NV各室,既可节省燃料,又可烧还原焰。阶级窑始于宋代的分室龙窑,完善于明代,最早出现于福建地区,对日本窑的设计有很大影响。

馒头窑——我国传统窑炉的一种形式。这种窑的特点是火膛和窑室合为一个馒头形的空间,故称馒头窑。它利NV用夹墙竖烟道产生的抽力来控制一定的空气进窑,温度可达1300℃。北方的耀州窑、钧窑等都采用馒头窑。

蛋形窑——我国传统窑炉的一种形式。像一个平卧在地的半个鸭蛋,前大后小,故称为蛋形窑。全长约18—20NV米,高近6米。这种窑有一个与窑长相等的烟囱,抽力大,烧成时间短,产量高,热耗低,适宜烧还原焰,对于NV白瓷、青花瓷、颜色釉瓷等釉面呈色良好。景德镇即采用蛋形窑烧瓷,这种窑对欧洲有很大的影响,英国的纽NV卡斯特尔窑,德国的卡塞勒窑都是仿照景德镇蛋形窑设计的。

红炉——烘烤釉上彩的低温炉。景德镇创用。红炉亦称暗炉,炉径、高各1米左右。周围夹层贮炭火,下留风眼NV,烘烤时将绘彩的瓷件装入炉膛内,炉顶用匣钵土制的薄片覆盖,中留小孔,以便察看火色,然后点燃木炭,MV炉温约在800℃左右。红炉内烘彩属第二次烧成。

氧化焰——又称“氧化气氛”,即在烧窑时窑内空气供给充分,在完全燃烧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火焰气氛。我NV国北方各瓷区烧窑一般都采用氧化焰烧成。

还原焰——又称“还原气氛”即在烧窑时窑内空气供给不充分,燃烧不完全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火焰气氛。我NV国南方各瓷区烧窑一般都采用还原焰烧成。
四、器型类
琢器——景德镇制瓷专用术语。指不能在轮车上一次拉坯成型的器物,如瓶、尊、罐等。

圆器——景德镇制瓷专用术语。指能在轮车上一次拉坯成型的瓷器,如碗、盘、碟等。

博山炉——炉的一种式样。盛行于汉、晋,系仿铜熏炉烧制。因其炉盖高耸,象征海上蓬莱三山,故名。使用MV时,燃香料于炉中,香烟从盖上镂孔冒出,有如云雾缭绕。汉代一般为陶质,南北朝时有青瓷博山炉。

谷仓——一种陪葬物。下部为罐形,上部堆塑楼阁、人物、家畜、粮仓等,故名。三国至东晋时期浙江地区烧NV制,多为青釉。

耳杯——杯的一种式样。亦称“羽觞”。酒具。系仿汉代漆制羽觞,器身呈椭圆形,两侧有对称的小耳,故名MV。流行于东汉至两晋、南北朝,品种有绿釉陶、青瓷等。

压手杯——杯的一种式样。口平外撇,腹壁较直,自腹壁处内收,腹壁渐厚,圈足。握于手中有凝重之感,稳MV妥合手,故称压手杯。以明永乐青花压手杯最为著名。

鸡缸杯——一种洒具。敞口,浅腹,卧足。杯上以斗彩绘画雌、雄鸡及雏鸡,间以山石、兰草、牡丹,故名鸡NV缸杯。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曾名噪一时,清代各朝都有仿造,尤以康熙、雍正时所仿最佳,几可乱真。

爵杯——杯的一种式样。酒具。仿青铜器造型,口沿外撇,圆腹略深,前尖后翘,下承三高足,口沿两侧有对MV称的立柱,一旁有〓。明、清两代均有烧造,有青花、白釉、蓝釉及粉彩等品种。

高足杯——杯的一种式样。酒具。因杯身之下有高足,故名。口微撇,近底处丰满,下承高足,高足有竹节形MV,圆柱形、四方形等。明、清两代均有烧造,品种有青花、斗彩等。

高足碗——碗的一种式样。造型与高足杯相同,略大。元代龙泉窑、景德镇窑盛烧,明清继续烧造,品种有青NV釉、卵白釉、青花、釉里红等。

宫碗——碗的一种式样。口沿外撇,腹部宽深丰圆,造型端正,多为皇宫用器,故名。明正德时烧制最为著名MV,有“正德碗”之称。

净水碗——碗的一种式样。佛前供器。侈口,下腹宽圆,圈足,有的饼形足或高足。明末清初流行,碗身上往NV往题有信士弟子名称,乞求内容、施舍时间等。品种多为青花。

孔明碗——碗的一种式样。由两只碗粘合而成,两碗间中空,外碗底心有一孔,故称孔明碗,亦称诸葛碗。始MV于北宋龙泉窑,明代景德镇有烧制。

斗笠碗——碗的一种式样。广口,斜腹壁呈45角,小圈足。因倒置过来形似斗笠,故名。宋代始烧,此后历代NV均有烧制。

折腰碗——碗的一种式样。敞口,圈足,碗下腹部硬折,故称折腰碗。最早见于五代,元代销行最广。

鸡心碗——碗的一种式样。深腹,小圈足,碗底心有鸡心状突起,故名。明永乐、宣德两朝烧制较多,以青花MV瓷器为多。

卧足碗——碗的一种式样。浅腹,碗底心内凹,以碗壁充当圈足,故称卧足碗。多见于明清两代。

注碗——碗的一种式样。温酒具,与注子配套使用。一般碗壁直而深,有的通体呈莲花形,使用时碗内放适量MV热水,注子内盛酒置于碗中。宋代南北瓷窑均有烧造,以南方居多。

玉壁底碗——碗的一种式样。流行于唐代中后期,明清亦有少量烧制。圈足宽大,中有脐,似玉壁,故名。

圹碗——指明代墓葬出土的民窑青花小碗。明末多见,工艺粗率,绘画豪放潇洒,多绘山水、花鸟、梅竹、蔬MV果等。

蟠龙瓶——瓶的一种式样。明器。因瓶的颈、肩处堆塑一条蟠龙,故名。亦称“扳依瓶”或“招魂瓶”长颈,MV有盖,盖顶钮塑成虎、凤、鹤等各种形式,圆腹、圈足。常见于宋、元明各代。

多管瓶——瓶的一种式样。因器身肩部塑有向上直立的管,故名。直口,上有花形钮盖,瓶身有圆筒式和多节MV葫芦式。宋代南北瓷窑均有烧造,以龙泉窑制品较多,一般为五管。北方磁州窑系也烧制,瓶体短而浑圆,肩MV部有直立六管,管粗短。

梅瓶——瓶的一种式样。小口、短颈、丰肩,至足胫部稍狭,因口径之小只能插梅枝,故名。宋代创制,元、MV明、清各代均有烧造,但梅瓶之名始于清代。

花口瓶——瓶的一种式样。细颈微撇,圆腹,撇足,因瓶口有如开放的花瓣,故名,宋代景德镇、磁州窑、耀MV州窑均有烧造,明清亦仿制。

琮式瓶——瓶的一种式样。仿周代礼器玉琮烧制。圆口、方身、圈足,器形四面以凸起的线纹为饰,口与足大MV小相若。宋代创制,以龙泉窑、官窑多见,元、明清仍有烧制。

玉壶春瓶——瓶的一种式样。由诗句“玉壶先春”得名。撇口、细颈、圆腹、圈足,以变化的弧线构成柔和的MV瓶体。宋代创制,定窑、耀州窑、磁州窑、龙泉窑、景德镇均有烧造。元、明、清景德镇仍烧造,品种有青花NV、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等,是中国瓷器造型的典型器物。

宝月瓶——瓶的一种式样。亦称“抱月瓶”。小口、直颈,颈侧双耳,因瓶腹似圆月,故名。明代永乐、宣德MV景德镇窑常见器物之一,清代雍正、乾隆仿制,多为青花。

天球瓶——瓶的一种式样。直口、长颈,腹浑圆,似圆球,故名。明永乐宣德景德镇窑创制,多为青花。清代NV雍正、乾隆又烧制青花釉里红、粉彩等品种。

象腿瓶——瓶的一种式样。广口外撇,短颈,身如直筒状,平底,造型如粗壮的象腿,故名。多见于清初顺治MV、康熙两朝,品种有青花和五彩。

胆式瓶——瓶的一种式样。直口,长颈,削肩,腹下部丰满,器形似胆,故名。宋代哥窑、钧窑烧造此式,清MV代景德镇窑多见,大多为单色釉。葫芦,故名。南宋龙泉窑创制,元、明景德镇窑多见,并有四方、六方、八NV方、上圆下方及扁腹等式。品种有青花、五彩、白釉、黄釉等,有的书“大吉”二字。

橄榄瓶——瓶的一种式样。撇口,短颈,肩、颈部内收,腹部微鼓,足部外撇,口、底大小相若,瓶体似橄榄MV,故名。宋代河南登封窑创制,清代仍有烧造,造型略有变化,颈部稍长,匀称秀美。

凤尾瓶——瓶的一种式样。喇叭状口,长颈,鼓腹,下敛,至底又广,形状略似凤尾,故名。清代康熙景德镇NV窑创制,产品多为民窑,品种有青花、五彩等。

蒜头瓶——瓶的一种式样。长颈,削肩,圆腹,圈足,瓶口似蒜头,故名。系仿汉代铜瓶式样,宋代始烧,明MV清景德镇窑常见,品种有青花、五彩、粉彩、珐琅彩等。

棒槌瓶——瓶的一种式样。口沿外翻,直颈,丰肩,腹似直筒状,圈足,造型似洗衣用棒槌,故名。清代康熙NV景德镇窑创制,品种有青花、五彩、洒蓝描金等。

油锤瓶——瓶的一种式样。小口,细长颈,圆腹,圈足,形似榨油作坊用的油锤,故名。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MV制,品种以青花和颜色釉多见。

柳叶瓶——瓶的一种式样。撇口,短颈,丰肩,肩下削瘦至足,足内凹,器身细长,形似柳叶,故名。清代康NV熙景德镇窑创制,康熙豇豆红釉柳叶瓶,是极为珍贵的产品。

藏草瓶——瓶的一种式样。小口,直颈,颈中间凸出,鼓腹,腹一侧有流,腹下承以喇叭形足,造型奇特。清MV代雍正景德镇窑创制,系宫廷用器,乾隆以后不见。

转心瓶——瓶的一种式样。外瓶腹际镂孔,腹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拨动上瓶瓶口,内瓶即转动,故称NV转心瓶。清代乾隆景德镇窑创制,多为官窑器。

tvb51 发表于 2018-8-8 13:01:41

Re:瓷器基本知识 二

优秀帖子谢谢楼主分享!

张家口红 发表于 2018-8-8 14:19:33

Re:瓷器基本知识 二

了解学习 。

张家口红 发表于 2018-8-8 14:19:42

Re:瓷器基本知识 二

谢谢分享。

张家口红 发表于 2018-8-8 14:19:50

Re:瓷器基本知识 二

大家好

锦灰屑 发表于 2018-8-8 15:22:28

Re:瓷器基本知识 二

来逛逛

锦灰屑 发表于 2018-8-8 15:22:54

Re:瓷器基本知识 二

来逛逛

锦灰屑 发表于 2018-8-8 15:23:12

Re:瓷器基本知识 二

来逛逛

张家口红 发表于 2018-8-8 15:30:28

Re:瓷器基本知识 二

来看看

张家口红 发表于 2018-8-8 15:30:37

Re:瓷器基本知识 二

大家好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瓷器基本知识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