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刘黑虫 杂谈小记一
读古诗,听虫鸣,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花鸟鱼虫,俨然成为了人们最讲究的玩意。冬日里,老人们好玩鸣虫,堪称一景,是老人们的一个乐,虫虽小,却在花鸟鱼虫占据一席之地。漫天大雪,寒气甚厉,整个城市银装素裹,怀揣装在葫芦里的鸣虫,走在行人稀少的胡同街巷,不知谁家院墙里伸出来的树枝滑下一捧雪,正好落在你的头上,这是油葫芦“呦呦呦”地唱起欢快小曲,简直是人生一大快事。
三大鸣虫
“冬日养秋虫,以蝈蝈儿、油葫芦、蟋蟀、金钟儿、咂嘴儿为主,不只听叫,兼喜其形。”翁偶虹先生在《老北京人生活艺术》中如是说。其中,又以蛐蛐、蝈蝈和油葫芦为主,号称三大鸣虫,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油葫芦。
油葫芦与蛐蛐同属蟋蟀,但颇有差别,油葫芦爱吃各种油脂植物,如花生、大豆、芝麻等,故名为油葫芦,油葫芦个头较大,而且尾部中间多了一根翅膀形成的刺。
油葫芦是用来听叫儿的。它的叫声和蟋蟀不同,鸣声幽雅且富于变化,从高到低一连串,紧接着再从高到低一连串,行话叫“悠儿”,叫声“悠儿”越多越厉害,一整套好几个悠叫儿下来,委婉动听,抑扬顿挫,节奏感强还不吵人。
玩儿油葫芦还讲究“倒叫”,因为油葫芦白天休息,晚上叫,而且叫声极响,所以需要用专门儿的流程“倒叫”,让他白天叫唤,晚上休息。
再有,油葫芦叫声的持续性是可以通过锻炼提高的。有的油葫芦叫声短,持续性弱,没关系,您要做的就是保持住能让它发出叫声的那个温度,让它不停的叫,时间长了它的叫声持续性自然就强了,声音也会更响亮!当然这与油葫芦本身的先天条件也有关系!
点药
为了让鸣虫的声音更动听,古人还创出了点药术,以改变其声。因昆虫鸣叫不是由口腔发出,而是通过振动器官摩擦发声,蝗虫类鸣虫绝大多数是由后腿与前翅摩擦而发声,蟋蟀类和螽斯类鸣虫是由前、后翅的相互摩擦发声。
药由松香、黄腊、朱砂熬成,熬的工夫非常重要,否则粘不牢。据王世襄先生记载,点药不但有盖药、底药之说,而且有明药、暗药之别,点蝈蝈儿多用甩药法,点油葫芦、蛐蛐儿又有续药法,其中门道颇深,非专业人员不能掌握。
话峰回到现在,玩鸣虫越来越广泛,不论年龄,不论身份高低,任何人都能玩出新鲜,玩出花样,似乎每个人都玩出了一个不一样的鸣虫季。有的人去寻求快乐,每逢七八月份,鸣声四起,有些老哥哥们决意去捉,北方人爱说,就图一乐,享受过程,收获喜悦。也有老哥哥每逢花鸟鱼虫开市,怀揣着今天必须选到满意虫子的心,一早赶到市场,挑选称心的油葫芦,可以说,整个虫季,如果不听到能让自己满意的叫声,都是誓不罢休的状态,甚是遗憾。总的来说,如今社会安定,国力强盛,这种有钱有闲阶层的稀罕物,也被普通百姓所喜爱。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方不虚此生耳。 ”这是我最爱看的一部电视剧《正阳门下》里破烂侯在九门提督灵前提的一句诗词。对,方不虚此生耳。
总而结之,年年虫季,印在大家心里的虫儿便会跃然四起。我曾听我的一个顾客说过,过年家里来人,要是在家人热闹之时来几声悦耳的虫声,那可真是锦上添花。也曾听说,每每下班回家,拖着疲惫的身心,把自己的心爱的鸣虫放到稍微暖和的地方,不一会虫声响起,顿时疲劳全消,一天劳累的自己也能被悦耳的虫声消到脑后......等等,等等。
深夜感想所想,感言所言,完全是个人从繁殖到玩到分享的一些心得体会,如有不对的地方,您们也多包涵,多提出宝贵的意见。我曾听一位老手艺人说过一句话:“油葫芦这东西,就是神虫,玩一辈子玩不透,我现在还没闹明白呢!”
今天先说到这,下次咱们再接着聊油葫芦.
vx:pupuna861001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