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野鸟 发表于 2010-11-28 21:29:59

抄来的一段话,(判断烧结程度)求解

 三、辩内外
  紫砂壶的呈色除决定于泥料种类外,还与烧制工艺密切相关。在氧化气氛下,紫砂泥中的铁生成的是红褐色的三氧化二铁,在还原气氛中形成的是青黑色的氧化亚铁。紫泥、红泥(朱泥)制作的紫砂壶的呈色,就是由两者的相对多寡决定的。烧制气氛是指燃烧环境中氧气、一氧化碳气体浓度高低。在相同的烧制温度下(当然必须是烧结温度以上),氧气较多,就是氧化气氛;一氧化碳多气体,就是还原气氛。很显然,相同条件下,总是坯体表面氧气浓度高,坯体内部一氧化碳气体浓度高,于是,烧结的紫砂壶的表面是红色、紫色,但断面却颜色较深,甚至呈青黑色。于是,观察紫砂壶壶体表里的颜色差异大小,就成为判断紫砂壶烧结程度的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横亘古今永不变的标准。
这意思是不是显色差异越大,烧结程度越低啊?望高手指点一二,谢谢

蓝网童 发表于 2010-11-28 22:00:49

有一定道理,但也不是绝对的,烧结度的确实实在在的影响着表里颜色差异及紫砂的结晶程度,眼下的紫砂泥大多都在各自的拼配当中,烧成后成品的砂显因壶而异。因此,不要太过教条,理论是基础,但多看实物,多上手真正的紫砂作品,在接触中感受比这些枯燥的文字要来的真实得多,玩紫砂的人没有多少真正去搞太过高深的研究,没到那个程度的前提下,还是踏踏实实的从基础开始吧。从一开始----

曾是野鸟 发表于 2010-11-28 23:03:02

没办法现在的商家太贼了,逛了几家壶店,也不敢断定他拿出来34k的壶就是真的。最好有人带一下,见识一下真紫砂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蓝网童 发表于 2010-11-28 23:07:57

引用第2楼曾是野鸟于2010-11-28 23:03发表的:
没办法现在的商家太贼了,逛了几家壶店,也不敢断定他拿出来34k的壶就是真的。最好有人带一下,见识一下真紫砂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偷拍他几张片子 嘿嘿

大圣齐天 发表于 2010-11-29 09:17:07

来学习

原生态 发表于 2010-11-29 11:11:13

听声音也是一种参考方法。在目数相同的情况下,声音清脆烧结程度高,声音沉闷烧结程度低。

茶馆住住 发表于 2010-11-29 18:39:23

进来学习

小王钩 发表于 2010-11-29 21:36:40

来学习

曾是野鸟 发表于 2010-11-29 22:22:45

再抄一段: 二、听音
  这也是最为普通的方法。听音,1、听研磨之音;2、听敲击之音。研磨,就是用壶的盖口进行搭接式研磨;敲击,就是左手托住壶身,右手拎着壶的子(盖钮),用壶盖的上部轻敲壶鋬(把)。听音,判断的是坯体的致密度,也就是坯体中气孔多少。紫砂主要是根据石英含量和粘土含量以及粘土中金属氧化物含量的种类和多寡来划分的。不含石英,或石英含量很少,就是泥,否则就是砂。泥中铁含量较多就是红泥,铁含量很少(或没有)的就是白泥。砂中粘土较少、粘土中几乎没铁的氧化物(有也是铁离子),而氧化钛较多的就是本山绿泥(实则为砂,下同)。铁含量较少就是段泥(砂)。石英、粘土配比适中、粘土中的铁含量较少,就是朱泥(砂),含铁量较多就是紫泥(砂)。
  粘土中有机成分较多,钾钠钙含量相对丰富,而这些都是低融物,在烧制中,最先开始融化。这些融化物就将泥料中的气孔填充起来,行话称为磁化。如果泥料中(几乎)都是粘土,在呈色的氧化铁生成的温度下,融化程度几乎能全部填充泥料中的气孔,即完全磁化,这时,无论研磨或敲击,就都是瓷器的声音了。粘土越少,烧结温度越高,在同等温度下,烧结程度越低(甚至同等温度下,有些泥料能烧结,有些不能烧结)。因此,听声,从红泥(白泥)到紫砂(朱砂)再到段砂,敲击的音频就会类似于从敲盘敲碗到敲砖敲瓦的依次渐变。红泥壶不脆,紫砂壶不暗、段砂壶不闷,即未烧结。根据此原理,也可判断同一类泥料壶的不同烧结程度。这是紫砂大专生级别的水平。
详情请看:http://www.zisha123.com/knowledge/catalog/4836.shtml

有个壶行一直去,估计可以拍点片子大家讨论讨论

蓝网童 发表于 2010-11-30 09:15:26

奉劝大家,理论和实际必须结合起来学习,没有什么是绝对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抄来的一段话,(判断烧结程度)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