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鹦鹉
发表于 2006-5-16 22:32:47
引用第9楼梧桐树于2006-05-16 22:27发表的“”:
光忙那边了,没看见贴了这么多好东西!!博物馆拍照是很麻烦!感谢!!!
您客气了
偷拍的,呵呵,其实人家不让拍也有道理的,伤害文物.
梧桐树
发表于 2006-5-16 22:36:20
天才鹦鹉
发表于 2006-5-16 23:10:38
引用第11楼梧桐树于2006-05-16 22:36发表的“”:
字画就怕闪光灯,瓷器没关系的,故宫和上博就可以拍
以前看国几篇壁画受到侵害的报道还以为所有文物的都怕闪光灯呢呢,又学习!谢谢!
故宫和上博还真宽容,呵呵!
梧桐树
发表于 2006-5-17 22:30:13
天才鹦鹉
发表于 2006-5-17 22:39:28
引用第13楼梧桐树于2006-05-17 22:30发表的“”:
在上博曾经遇到一位退休的老伯,尽管他已经退了,但是还放不下工作了多年的上博,
就几乎每天都做义务讲解员。不单允许拍照,还有老伯如数家珍的给讲了近2个小时!感觉真好!!
真正爱文物的人
我们这里的博物馆门可罗雀的
梧桐树
发表于 2006-5-18 07:38:13
天才鹦鹉
发表于 2006-5-18 22:35:15
http://xwhb.net/Files/newspic/20060508/00019589000032.jpg
扑满,泥质陶制。圆体,平底,顶上有可以投钱的长条状孔。它是金代的储蓄罐,造型独特,似球形,腹下收,腹部周围有大小不等的6个小孔。扑满是当时人民一种储钱用的容器,就相当于现在的储蓄罐,顶部细长条口为投币口,平时零散的铜钱,不易保管,投入其中,以备需用,腹部有高低不同的六个小孔,可以从中看出积蓄程度,设计非常巧妙,独具匠心。
扑满底部无开口,要想取出钱,必须要将其打破。从这几件扑满可以得知距今800多年的金代人就有了良好的储蓄意识和节俭美德,这些扑满是研究货币储蓄史珍贵的“实物”,也是研究东北民俗史的重要资料。
http://xwhb.net/Files/newspic/20060508/00019589000021.jpg
多孔器
在省博物馆里,有一件展品让许多参观者琢磨不透,那就是此次最神秘的展品——多孔器:其大小不一,多为正方形,器身有许多贯通的圆形小孔。这是一种十分神秘而且争议最多的出土物,至今,专家、学者对其用途没有定论。多孔器成了本次展品中最神秘的物品。此次展览共展出2件多孔器,多孔器形状奇特,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每面的中心都有一个孔,而且相互贯通。
据吉林省博物院副研究员黄岚介绍,目前学术界对多孔器的时代、用途,以及命名争议颇多,尚无定论。根据已有的资料可以知道多孔器是辽金时期的文物,它不是一种普通的生产或生活用具,根据其周围的孔的特征来看,它应该是行军打仗野外宿营拴帐篷所用,用绳索通过周身是孔的多孔器将每个帐篷交织连在一起,使之成为整体,具有较强的抗风能力。具体做法是把多孔器固定在一个点上,然后把帐篷的绳索通过其中相互连接
http://xwhb.net/Files/newspic/20060507/00019589000025.jpg
辽代铜佛
http://www.xwhb.net/Files/newspic/20060507/00019589000026.jpg
金代铜佛
一件通高12.6厘米、铜像鎏金佛下带莲花座的珍贵佛教文物——辽代铜佛(图{1})在吉林省博物院《走进契丹、女真人》展览中展出。此像为菩萨像,原置于释迦铜佛左侧,出土于农安古塔第十层。
塔是佛教的象征和产物。据吉林省博物院副研究员黄岚介绍,在契丹人建国之前佛教就已经在社会中流传了。契丹人建国之后,统治者将佛教定为国教,大力提倡,佛教迅速在辽代流行开来。随着佛教的盛行,辽代大肆修寺建塔,农安塔就是在此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修筑而成的。建于辽圣宗时期的农安塔,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由塔座、身、刹三部分组成,通高44米。在修缮古塔过程中,在塔身第十层上部一小砖室内发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除铜佛外,还有农安万金塔地宫中的一些佛教文物,包括舍利盒、藏经筒等。
同时在这次展览中还展出了前郭塔虎城出土的金代铜佛(图{2})、瓷佛、彩釉陶佛;梨树偏脸城出土的金代铜佛。梨树县的偏脸城,也是辽金时代的重镇之一——韩州治所。城建造在昭苏太河河畔,好像一座四方大脸,北高南低,故称偏脸城。从出土文物看,当时这里冶炼术很发达,有雕金错银之称。(新闻编辑:)
网上找的
这些都看到了,只是离工作人员太近,无法拍照
唐胡汉
发表于 2006-10-8 15:34:42
太精美了
玩虫静心
发表于 2006-10-10 13:05:08
古朴阿
夏日嬷嬷茶
发表于 2006-10-10 13:4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