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所谓“化工泥”于丁山而言乃有些练泥作坊只是通过铁红粉等化学物质和普通陶土拌和,专门生产“化工泥”,演绎了真正意义上的“挂羊头卖狗肉”。这些化工泥一般以100斤的包装销售,销售对象是私营紫砂企业和数以万计的乡村农民。这些以生产紫砂壶为业的当地农民利用化工泥生产出形形色色的紫砂壶,然后各显神通,将这些所谓的紫砂壶销往四面八方。 现更是渐演变成一种手段来扩张,某某的是什么什么泥,某某站的又是加了什么什么的泥,又形成了一个口号,我我我的又是什么什么好泥!
以紫砂来说,加化学剂来改变效果,应该是在1920年前后,就有紫砂泥中添加金属氧化物着色剂的先例,但早在明代时瓷器就以进口氧化钴使用,如明清花就是。本山绿泥加入白泥和氧化钴成为墨绿泥,紫泥中加入氧化锰成为拼料泥,呈紫中泛蓝色等。至民国后,已是较为常用的配制泥料的方法之一,以增加、丰富紫砂质感品相及效果,紫砂茗壶随窑炉烧成温度的变化,会产生深浅浓淡不同的色泽,如茗壶中需加入的金属氧化物一般不宜超过千分之五,否则茗壶使用时间一长,壶表面会产生龟裂纹。至今亦然。当然不否认有时也因某玩壶之人刻意追求特效或以希为贵的心理,而产生玩此类之人泥料,你想要什么泥就配什么泥,满足玩壶的自我虚荣心态及拾漏心理,完了卖了,还要说:啊,上次给你拿走的那把壶是什么什么的老泥、好泥、绝品泥,我现在才知道,早知我就不卖了。如此怎么怎么的,让你满足不已,又增加了购买欲望。好泥就是好泥,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说穿点,咱也就是卖壶的,壶在我手上,我还会不知道?再说白点,一把壶做出来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巧立名目的有可能是做壶的,也有可能是卖壶的,自然也会是玩壶的。玩壶入魔了或是说自认老行专了(不否认真正的玩家多的是,玩家能真的看出来是本事,比壶商高,但一把从壶商那出来,他肯定是清楚的),老想着一些不着边际的东西。
从化学方向来看,各类无机物金属物的熔点都越千度以上,而应用于紫砂的呈色剂,当然还有很多。而一般来说,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其烧成色都会以浅色的状态呈现。
.......
较透彻,学习中 八版辛苦了,楼主可以放心喝茶,但不要当做好料 蓝版终于出来了 谢谢大家的评点! 辛苦了老八!!!!! 引用第14楼八爪鱼于2011-01-06 13:03发表的:
蓝版终于出来了
八版辛苦,您是好老师,有您在,撑得住! 进来学习,再学习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