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女 发表于 2007-1-10 17:56:30

人生一世无所求

机器老猫 发表于 2007-1-10 18:47:13

该是你的跑不了,不是你的,争来争去,争的就是无尽的烦脑。

何剑飞 发表于 2007-1-11 07:52:28

欣赏

机器老猫 发表于 2007-1-9 20:05:54

(三):色空本相等

原文: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直译:弟子们,从宏观角度看,色和空没有区别;从微观角度看,色与空也相同。空是色的分解,色是空的化合。尽管你反复透彻地去领会、深思、认识和识别,其结论仍然不变。
这一段讲的是“空观”理论,即万事万物的本质和本源是空相状态,经过长期的因缘和合逐渐形成了有形的实体。“色”与“空”是对立统一的,根据条件可以相互转化的。

《观》
云海飘飘雾打头,人生一世无所求;
有心摘瓜防虫咬,烈火永生敢字头。
逍遥一世无所求,苦到头来不发愁;
我在江中把网撒,捞不着大鱼,小鱼也将就。

机器老猫 发表于 2007-1-5 16:53:37

《心经》释义

《心经》释义

(一)标题解:佛学的宗旨
原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直译:掌握运用大智慧,到达彼岸而觉悟的核心根本经典。
漫长的人生旅程犹如无边的苦海,人们若想脱离苦海,到达快乐幸福的彼岸,就必须乘上大智慧(般若)之船舶而度脱之(包括自然渡、师渡、自渡、渡人)。经文的标题道破了人生的最高理想。这样一来,修炼的的众生,即有了方法、步骤和途径,又有了准确的的目标和准绳。
《延生易法经》
赤身而来,脱神而去,
几时开心几时愁?
开心是得,愁是求,
无功无禄几时休?
逆而难进心发愁,
顺着开怀心不疚,
悟道悟空何所有,
心明眼亮看前头。


(二)原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直译:能够自由自在地观察自身佛性之奥秘的觉者,在运用大智慧深入研究生命是如何到达光辉彼岸的过程时,真实地看到,构成宇宙万事万物的五种因素(色、受、想、行、识)原本具有可变的空态性质,没有不可变的实体,一切痛苦灾难,都能被这一空态所度脱而化解掉。
解释:
1、观自在菩萨:释迦牟尼佛的自称。
2、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般若”是《心经》的宗旨、是佛法的心要。“佛法即般若,般若即佛法”。在佛佗的“八功德”理论中,智慧功德是居首位的,在经卷的“八正道”理论中,佛陀也是将“正思维”放在了第一位,可见修悟般若是头等重要的。般若是全方位的大智慧,是真理。
般若的层次有深有浅,深般若包括: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
3、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照见是观照般若的运用。照字可以理解为就像照镜子,把事物照映得清楚而真实,但照镜子只能见到形象,而观照可以看清楚物质与事物的内外、层次、分解、化合、演变等实质和本源,是全方位的。
五蕴是构成万事万物的五种因素,包括色、受、想、行、识。色代表人体、物体及诸种有形态的物质范畴,受、想、行、识属于思维意识范畴。
皆空是指宇宙间可见物质形态(色)和依附于物质的意识形态(受、想、行、识),具有本来就空无的性质而言。
苦厄是指痛苦和灾难。苦有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和五阴炽盛。

“以善为本,慈悲为怀”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