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 发表于 2011-3-3 15:24:09

(迎新春作品大赛) 回家——留在祖屋

这已经是我第6次回老家过年,进一步讲,这24年来我只有6次踏上赣南老家的红土地,陌生却又亲切的红土地。

老家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落,唤作丹材村。村子虽小,但由于当地家具产业的兴旺发展,老表们都盖上了小洋楼,大伯也不例外。照例我们是住在大伯家的,一栋三层小楼,北面对着河,南面对着山。那条河叫什么,不得而知。只是我很少去河边玩,轰鸣的采砂船就像一头头狰狞的饿兽,贪婪地吸食着河底的黄沙。远远望去,大部分河床早已裸露在外,只有废弃在河滩的货船和远处的水泥桥墩,仿佛还在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波澜壮阔的胜景。

楼后的小山是我经常去的地方,特别是隐没在竹林中的祖屋,因为那里至今还保留着父辈对儿时的回忆。祖父、祖母早已去世多年,他们就葬在祖屋附近的山岗上,那里的位置,恰好能直接看到祖屋的全貌。祖屋其实就是由黄土砖砌成的三间平房,一间主室,两间侧室,剩下的空地便是屯柴造饭的地方,父亲他们从小就生活在那里。这种样式的土房以前还是有很多很多的,但由于土砖本身的局限性以及频繁的乡村改造,只有少数基本保存了下来。祖屋的状况也不好,由于年久失修,再加上恶劣的天气影响,主室的房梁已经垮塌,屋内一片狼藉,野草丛生,都有一人多高。一声叹息之余,暗自庆幸的是祖屋的两间侧室还算完整,墙上遗留下来的“勤学”二字依然毫无保留地呈现出父辈们走出农村的渴望。屋前一洼清池,池边一尊青石,以青石为纸,清水为墨,这里是父亲小时候学字、练字的所在。微风拂面,青石后的一簇簇青竹发出沙沙的响声,我不由地躺在青石上,仰望着被片片竹叶装点的天空,闭上眼睛,用心去聆听周围的倾诉。这里的一切造就了第一个走出山村的孩子—我的父亲。

忽然,池畔的芦苇丛中响起一连串清脆的铜铃声,是那么的悦耳,那么的熟悉,他来了。这六年来,每当我在祖屋附近停留并沉浸在无限的冥想当中时,北红那美丽的身影都会出现。看来,他还是没有走。也许,他的祖祖辈辈也都曾经生活在这里。

这次回来,祖屋后的小山上已经没有多少像样的树木了,听说有人已经买下了这座山用来建猪场。小池边甚至出现了一条新鲜的水泥路面,它肆意地扭动着身躯,妄图吞噬祖屋还能拥有的一切。北红的再次出现,让我惴惴不安的心情顷刻缓解了许多。原来他也不愿意离开这块系着自己灵魂的地方。哪怕山没了,树没了,只要清池还在,青石还在,青竹还在,祖屋还在,他就会永远的留在那里。

将来这里还会发生什么,我不愿去想。尽管心里早已明白他们终究会没了。到那时,亲爱的北红,你该何去何从?

此刻,我多么想幻化为他身后的那一丛枯苇,静静地守候在清池畔,和他一道,饮清池之水,听翠竹之音,吟青石之韵,品祖屋之情,留在祖屋,陪着他们走完那最后的一段路。

摸鱼遛鸟 发表于 2011-3-3 22:24:26

欣赏,精美文章。

吃饭 发表于 2011-3-3 22:33:01

谢谢兄!

燕赵欢歌 发表于 2011-3-4 10:02:12

不错,是一篇情思绵绵的好文章。

吃饭 发表于 2011-3-7 12:17:49

自己顶一下!

半天骄人 发表于 2011-3-8 20:58:07

吃饭 发表于 2011-3-8 23:38:56

的确很有感触

寂寞烟花 发表于 2011-3-9 11:25:00

家,永远都是魂牵梦萦的地方,因为那里有我们的祖先,我们的根,真情实感的文字,感谢支持活动。

吃饭 发表于 2011-3-9 16:35:17

对,我们的祖先,我们的根

顶级青毛 发表于 2011-3-12 14:54:27

顶!~~支持!~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迎新春作品大赛) 回家——留在祖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