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蝣的图片
斑竹各位大虾,本人小儿年方四岁问题颇多。忽然问蜉蝣长的甚么样本人 .特来求助。我和小儿先感谢了。 不明白 上网上搜搜吧很多的................. 引用第0楼听松于2007-01-07 21:11发表的:
斑竹各位大虾,本人小儿年方四岁问题颇多。忽然问蜉蝣长的甚么样本人 .特来求助。我和小儿先感谢了。
http://blog.tom.com/fileserver/img/50/52/505294/20061022/1161447316.jpg
这就是蜉蝣的图片 顶一下 http://www.bookuu.com/smmedia/c/00088/75301147000860370-fm.jpg
此为蜉蝣 http://www.njbxjy.net/blog/28z/uploadfile/20056293023932.jpg
http://html.blog.tom.com/fileserver/img/50/52/505294/20061022/1161447316.jpg http://www.insect-fans.com/bbs2003/uploads/post-2424-1152701777.jpg
http://img.club.pchome.net/upload/club/2004/7/19/Dreman_1090202290.jpg
http://www.sunature.com/fenlei/photos/33.jpg
蜉蝣体较软弱、细长,头部小,触角刚毛状。复眼发达,雌性的复眼常左右远离;雄性的复眼常较大,左右接近,且每一复眼上下部小眼而往往不同,一般上半部小眼面大于下半部,也有二部分完全分隔音。单眼3个。口器咀嚼式,因成虫不取食,上颚退化消失,下颚也退化,常有下颚须。胸部以中胸最大,前、后胸小而不显著,翅两对,三角形,脆弱,膜质,多为前翅大,后翅小,亦有后翅退化者。在石炭纪化石中发现古蜉蝣类前后翅大小相等,共后在化石中可以看出后翅逐渐减小的趋势,因此,翅向前集中是本目在系统发展中的一个总的趋向。蜉蝣翅脉最为原始,翅脉极多,脉相具两个显著特点,具有丰富的间插脉,或称闰脉;凸脉与凹脉依次相间,因此,翅的表面呈折扇状。足细弱,仅用于攀附。跗节1-5节,末端有爪1对。
腹部11节,第11节仅存窄环形背板。雄性第10节后缘有1对抱器,3—4节,少数1节;在其内侧有1对短小简单的阳茎。雌性生殖孔1对,开口于第7、8腹节之腹面。腹未有l对分节的丝状尾须,第11节背板常延长形成中尾丝。
原变态。成虫产卵于水中,稚虫水生,腹鳃是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稚虫期一1--3年,脱皮20一24次,多者达40次。稚虫取食高等植物和藻类,亦有捕食性种类。老熟稚虫一般浮升到水面,或爬到水边石决或植物茎上,日落后羽化成“亚成虫”,此期虫体与成虫相似,但翅较不透明,并常被细毛和线缨,体色较成虫灰暗,行动不活泼,不就交尾。亚成虫期长短与成虫期之长短有相关现象,亚成虫期短者,成虫寿命则短,亚成虫期长者,成虫期则长。成虫寿命很短,一般1—2天,长者可达7天。
蜉蝣目在经济上没有重大意义,羽化高峰期多在五月,常在树沼附近大量飞舞扑灯,跌落地面厚达数寸,可用来作肥料或鱼之饵料。
蜉蝣目起源较古总在有翅亚纲中是古老的侧枝之一,与其他各目的亲缘关系不密切。本目昆虫具行古老而特殊的性状:有亚成虫期;翅脉相及翅的关节不发达;尾须和中尾丝细长多节,似缨尾目;稚虫上颚构造原始,仅一个关节突,中央内缘有一突出的咀嚼面,舌两侧有一对间颚,雌虫卵巢按节排列;两性生殖孔均成对。
本目已近1,300种,隶于150属,14科,3总科。我国已记载的40多种。常见的有蜉蝣科,如台湾蜉蝣,分布于台湾、广东两省,四节蜉科,如二翼蜉,分布于华北。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