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斋名联的言外之音
历代文人都留下不少书斋名联,他们或把人生的理解寓于平淡字句之中,或把自己的性情寄托于对联的言外之音,读来富于生活气息又充满哲理。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晚年在“湘西草堂”书斋题联云:“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上联写他欲破孔孟经书旧传统,以拓展经学研究新局面,下联表示其在国破家亡之际,愿以身殉志。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自题书斋联为:“咬住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一“咬”字,把刻苦读书的精神写得活灵活现。
南宋诗人陆游有“读书有味身忘老”的境界,他自题书斋联为:“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由此足见其对书斋的感情之深,又爱书如命。
清代文学家纪晓岚曾自题书斋联:“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书似青山”、“灯如红豆”,平淡之物,趣味盎然,为人处世之道,尽寓其中。
清代文学家蒋士铨的书斋联是:“至乐莫过读书,至要莫于教子;寡智乃能习静,寡营乃可养性。”联语把读书和育人视为人生第一乐事,含蓄诙谐。
明代文学家徐渭住处青藤书斋有对联云:“读不如行,若废读将何以行;蹶方长知,然屡蹶讵云能知。”
作家冰心的书斋内悬有一副梁启超手书联:“世事沧桑心事宜;胸中海岳梦中飞。”
作家柯灵曾将清代张迁济手书的一联悬于书斋内:“读书心细丝抽茧;炼句功深石补天。”
红学家俞平伯的书斋内悬有一联:“千古一诗人,文章有神交有道;五湖三亩宅,青山为屋水为邻。”
联表文人心
最喜欢这个“世事沧桑心事宜;胸中海岳梦中飞。”
这个好~~~~ 世事沧桑心事宜;胸中海岳梦中飞。”
慢慢看看 欣赏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