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 发表于 2007-1-9 12:46:57

“恨不相逢未嫁时”


    为当时一位得势的大臣邀他去做幕僚,诗人不愿与这个人来往,就写了这首诗—— “恨不相逢未嫁时”——遇到一个值得爱的人,可自己已经不是独身,真是人生一大憾事。很多人引用这句话,多半是用来描绘遭遇婚外情时的复杂心情。但是这句诗原本不是表达这种意思的,它出自张籍的《节妇吟》,写诗的目的只是委婉地拒绝一次“招聘”。

   诗云:“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看来唐朝的节妇标准还是挺低的,不仅不像明清时代那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还可以在外结交异性,还收人家的礼物。

   和今天的年轻女子一样,这位夫人被别的男人追求心里蛮高兴,还要“感君”。但是,回到家她又觉得不对了——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挚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他们家的生活条件还相当不错,可见丈夫比较有能力,或者有地位,还相当有魅力。于是她又重申她婚姻的誓言:“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这两句看着比较过分。既然后悔了,把珠子还给人家还哭,不答应人家吧,又说“恨不相逢未嫁时”,简直是空头支票嘛!但是话说回来,大唐盛世,社会宽容度比较高,女子也就更懂得情意。被人追求和仰慕,虽不能接受,情感上总还是有所回报,不会冷冰冰地拒绝。这就是唐朝的“节妇”了,在诱惑面前虽有动心,依然选择忠实婚姻。

   诗人写这首诗,是因为当时一位得势的大臣邀他去做幕僚。诗人不愿与这个人来往,就写了这首诗,假托一位妇人表达不能接受邀请,还写出了一句千古绝唱,也真难为张籍了。如此婉转地推辞,想来势力再大的人也拿他没脾气了。

天才鹦鹉 发表于 2007-1-9 14:09:20

委婉的拒绝,很有智慧的做法,佩服,谢谢楼主学习了

舞之云 发表于 2007-1-9 14:30:57

喜欢一下~~~嘿嘿~~~有用哦~~谢谢啦

小天使 发表于 2007-1-9 17:01:32

学习了...

吉祥宝宝 发表于 2007-1-9 21:04:28

恨不相逢未嫁时~~~~呵呵~学习了

何剑飞 发表于 2007-1-11 08:03:10

好帖,学习了

微笑的鸟 发表于 2007-1-12 01:06:43

哈哈~`现在大都用来感慨一份迟来的爱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恨不相逢未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