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线 发表于 2007-1-12 17:52:15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清家具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清家具甚为丰富,总数量多达上万件,其中明代家具有三百余件。清代家具中床榻、椅凳、桌案、箱柜、屏联、台座等一应俱全,还有东洋家具和西洋家具近五百件。其质地有紫檀、黄花梨、花梨、铁梨、乌木、鸡翅木、酸枝木、榉木、楠木、桦木、榆木、瘿木、黄杨和漆等。这些家具除部分由清宫造办处制作外,绝大多数来自全国各地,其中以广作、京作、苏作、晋作最为著名。这些作品可以全面地反映明清家具的风格特点,对研究明清家具的艺术成就和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明清家具集用料,工艺于一身,件件乃神品也,多看会使人明目,清心,哈哈......




此帖较长,我会陆续发上来......

川藏线 发表于 2007-1-12 19:18:52

填漆戗金云龙纹立柜,高174cm,长124cm,宽74.5cm。
柜四面平式,对开两扇门,门间有活动立栓,铜碗式门合叶,柜内黑漆里,设黑漆屉板2层。两扇柜门上下均饰菱花式开光,上部左右两开光内有黑万字红方格锦纹地,饰戗金龙戏珠纹,填彩海水江崖纹。下部左右两开光内饰鸳鸯戏水图。柜四周边框和中栓戗金填彩开光内饰朵花纹。柜侧戗金填彩云龙和海水江崖纹样,边沿开光内饰填彩花卉纹。柜后背上部填彩戗金牡丹蝴蝶纹,下部填彩松鹿、串枝牡丹纹,并阴刻戗金“大明万历丁未年制”楷书款。此柜工艺精湛,为明代漆家具的代表作品。
注释:
戗金 髹漆工艺技法之一。即在器物表面先按照设计的图案阴刻出花纹,然后再在阴纹内打金胶,上金粉,使之成为金色的花纹。
四面平 家具造型之一种,上下四面皆平直,故曰“四面平”。

川藏线 发表于 2007-1-12 19:20:48

红漆嵌珐琅面梅花式香几,明,通高88cm,面径38.5cm。
香几通体髹红漆,几面为五瓣梅花式,中心打槽,嵌珐琅面心。高束腰上植以5根短柱,分5段嵌装绦环板,绦环板上开长方形委角透光,束腰下有托腮。壼门式牙子,5条腿为三弯腿式,腿子中下部起云纹翅,足端做成如意头并雕饰向上翻卷的卷草纹。足下踩圆珠,落在台座上,台座面下亦有束腰,开长方形透光,其样式与香几上部呼应,体现了明式家具的风格特点。
珐琅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
绦环板 传统家具上的一种构件,常用于柜门的板心,屏风的上眉板、腰板和下裙板上。其作法是沿边框里侧于板心浮雕一周突起的棱线,并保持与边框平行。突起的线纹由于四角相连成方环状,犹如衣服上的绦边,故曰“绦环板”。
委角 家具中线角术语。一般的桌面、几面、案面均为直角,将四个直角改为小斜边而成八角形的做法,北方木工称为“委角”,江南木工称“劈料做”。
托腮 束腰与牙条之间的托层。有些束腰家具,束腰与牙条不衔接或衔接甚少,不能起到支撑作用,这时在两者之间加一木条过渡,使结构更加合理。
牙子 一般指设置在桌案的面框或束腰下、连接于两腿之间的部件。设于其它部位的则常称牙条。
三弯腿 明式家具腿足最常见的形式之一。其腿部从束腰处向外膨出,然后内收,至下端又向外兜转,形成三道弯,以形取名,故名三弯腿。
卷草 17、18世纪传入中国的一种装饰花纹。俗称西蕃莲,如果没有花朵,则称为卷草。
圆珠 传统家具处理器足的一种形式。指落在托泥或直接落于地面而上承家具腿足的圆珠,又称圆球。

川藏线 发表于 2007-1-12 19:21:51

紫檀藤心矮圈椅,明,高58cm,横59cm,纵37cm。清宫旧藏。
此椅紫檀木制,曲线形光素靠背板,扶手外拐,镰刀把式联帮棍,藤心座面。座盘下三面饰券口壸门,壸门边缘起阳线,圆腿直足无束腰。
此种腿足高度矮于靠背的圈椅所存极少,其功能或为富贵人家的儿童使用,或置于轿中使用,又称轿椅,是明式家具中较别致的一类。
紫檀木 紫檀木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木材之一,主要产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广东、云南等地有少量出产。其木质坚硬,体重,入水即沉,没有疤痕,呈紫黑色。紫檀木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故极珍贵。紫檀木的纹理纤细浮动,变化无穷,其色调深沉,显得稳重、大方、美观。《博物要览》称:“新者色红,旧者色紫,有蟹爪纹,新者以水浸之,可染物。”我国古代使用紫檀木制作器物历史悠久,东汉末年已见于记载,唐代宫廷中亦有使用紫檀木的记载。至明代,紫檀木更是受到皇家的宠爱。清代,紫檀木大量进入宫廷中,为内务府造办处用于制作清宫家具及文玩之器的必备材料,同时一些富商大贾之家也多使用名贵的紫檀木制造家具及生活用品。
靠背 亦称欹床。中国传统家具中的一种坐具,现已很少见。其形式犹如椅子的靠背,是一种无座腿甚至座面的坐具。其背后安有可以撑放的活动支架,可根据使用者的要求调节靠背的角度。它多在床榻上或席地使用。明高濂《遵生八笺》中说:“靠背以杂木为框,中穿细藤,如镜架然。高可二尺,阔一尺八寸,下作机扃,以准高低,置之榻上,坐起靠背,偃仰适情,甚可人意。”宋、明绘画中也可见到此种坐具。
联帮棍 明式官帽椅(扶手椅)扶手下装饰的曲弯构件,下粗上细,亦称“耗子尾巴”。
券口 将三根板条安装在方形或长方形的框格中,形似拱券状,故名。
束腰,明清家具部件名称。原是须弥座上枭与下枭之间的部分,在家具上指面框和牙条之间缩进的部。束腰是我国传统家具造型的典型式样之一。

川藏线 发表于 2007-1-12 19:24:15

黄花梨百宝嵌蕃人进宝图顶竖柜,明末清初,高272.5cm,长187.5cm,宽72.5cm。
柜以杂木为骨架,用黄花梨木三面包镶。柜分为上下两节,并各装四门,正中可开,两侧可卸,门上装铜合页与铜锁鼻。柜面用各色叶腊石、螺钿等嵌出各种人物、异兽、山石、花木,上层为历史故事画,下层为《蕃人进宝图》,柜肚为《婴戏图》,边框饰螭龙纹。方足铜包脚。
此类柜又称顶箱立柜,由底柜与顶柜两部分组成。一般成对摆设,所以又称四件柜。此柜即为成对柜之一。柜面所嵌饰件高于面板,具有立体感。于黄花梨材上作镶嵌装饰,在家具工艺中较为少见。

川藏线 发表于 2007-1-12 19:27:03

花梨藤心扶手椅,明,通高93cm, 长57.5cm,宽44.5cm。
此椅大体以花梨木圆材制作,搭脑中间高两端低,靠背板与立柱微向后弯,背板无修饰。两侧扶手的搭手处做成下卷云头状,弯曲有致,为此椅最富装饰意味之处。座面中心嵌装藤心。四腿为圆柱形,腿子之间安罗锅枨,加矮佬,腿下端安步步高管脚枨。此椅造型简洁明快,雕饰无多却恰到好处。

川藏线 发表于 2007-1-12 19:38:21

黑漆撒螺钿珐琅面龙戏珠纹圆凳,明,高41cm,面径42.5cm。清宫旧藏。
凳面圆形,中央嵌圆形掐丝珐琅双龙戏珠纹面心,凳面侧沿下起阳线,有束腰,束腰上分5段嵌装绦环板,各段中间开委角长方形透光,束腰下有托腮,壸门式牙子,鼓腿膨牙,足端削成内翻卷云足,下踩托泥。此圆凳通体髹黑漆地,在漆地上密施研磨极细的螺钿砂粒,使整个圆凳视之流光溢彩,此种做法称“撒螺钿”。

川藏线 发表于 2007-1-12 19:55:39

花梨四出头官帽椅,明,通高107.5cm,横57cm,纵43.5cm。清宫旧藏。
四出头官帽椅以花梨木制成,通体光素无雕饰。椅的搭脑两端微向上翘起,靠背略向后弯曲,扶手与鹅脖均为弯材,相交处有角牙相衬,座面用藤屉,下为直牙条,腿足圆材,四腿直下,腿间装步步高管脚枨,迎面的管脚枨下装极窄的牙条。此椅看似作工简单,雕饰无多,却颇具匠心。其造型简练明快,弯曲中见端正,朴素中显大气,这是明代家具最为常见的特点之一。

川藏线 发表于 2007-1-12 20:29:14

黄花梨荷叶式六足香几,明,高73cm,几面50.5cm×39.5cm。
香几黄花梨木质。几面荷叶式,下束腰甚高,分上下两层,两层皆分为6段装绦环板和托腮,上层绦环板中央饰开光透雕卷草纹,下层则开长条形孔洞。牙子雕成花叶形分段相接,似披肩般覆盖着几腿,与插肩榫的做法不同,几腿下半部弯转度极大,足下承以圆珠,圆珠落在台座上。此香几采用格调清新淡雅的黄花梨木为材,雕饰精湛传神,造型颇见匠心,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明代家具珍品。

川藏线 发表于 2007-1-12 22:04:54

紫檀边座百宝嵌戏狮图插屏,明,横19.5cm,纵11cm,通高27.5cm。
插屏紫檀木质,由屏心、站牙、抱鼓墩组成。屏心两面皆在紫檀木上以螺钿、青金石、椰壳等为原料镶嵌图案,一面为梅花图,一面为番人戏狮图。绦环板处开菱形透孔,壸门式披水牙子,如意头式抱鼓墩。此插屏小巧玲珑,做工精湛,装饰华美,是一件精美的明式家具。
页: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清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