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岁月 发表于 2007-7-3 22:47:49

转 要批判地继承和发扬前辈专家的观点

转 要批判地继承和发扬前辈专家的观点


关于周默先生的文章,尤其以《明清家具的材质研究―黄花黎》和《明清家具的材质研究―紫檀》最为著名,我认为这确实是非常好的论述黄花梨和紫檀的文章,可是其结论专业性和学术性的东西过多,非具备本专业知识的人不能理解,对于广大古典家具爱好者和收藏者在实际选择与鉴别紫檀木时并不适用,人们在鉴别时大多凭的还是经验和眼力。这两篇文章相比前者要好于后者,可见周先生对黄花梨的研究要深于紫檀。然而,周先生的文招某些问题论述的并不是十分清楚,有的地方甚至还存在一定的片面和错误结论。我们应值得注意。
红木材质研究专家周默先生的力作《明清家具材质研究—黄花黎》一文曾经在古典家具收藏界及木材研究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下早先有幸拜读此作,深感收益菲浅,文中关于海黄问题独到的观点和见解着实让人钦佩不已。我在拙作《谈谈海南黄花梨“老料”》一文中也曾部分引用了周先生此文中的见解,这也充分表示对其海黄论述观点的认可和肯定,然而文中周先生对越南黄花梨的阐述就显得不那么严谨了。节选文中对越南黄花梨叙述:“……气味酸香味,木材发干,比重约0.70左右,纹理较乱,与木材本色较为接近……”,在下观点认为周先生的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在越南黄花梨中亦有酸香气味不明显,材质油性很强,棕眼细小,比重超过1G/CM3入水即沉,纹理舒畅养眼的木材。按照其文中所说这又如何解释呢?周先生在文中还讲:“……上部颜色较深的为海南产黄花黎,下部为所谓越南黄花黎。同时擦上同一种蜂蜡,但结果完全不一样。海南产黄花黎因其油性大,比重大,故蜡的渗透较慢。而越南黄花黎因油性差,比重不大而蜡的渗透也很快。……”,这其实也是非常片面的。海南黄花梨和越南黄花梨要做这个木材油性对比实验首先是要选择颜色和质地均接近的两者木样进行操作,不应当选择有显著差异的二者进行对比。如文中周先生所说的这种实验其实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同时也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好比在海南黄花梨中有颜色深、油性强、比重大、材质好的木料,也有颜色浅、油性差、比重小、材质次的木料。将这二者做上面所说的木材油性对比实验,也会得到如文中所说的相同结果。显然这种实验对于我们要研究的海黄与越黄木材油性差异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再有,选择蜂蜡来做这个渗透对比实验也是不正确的。蜂蜡常温下为固态,需将其加热到80摄式度左右才融化为液态,将融化的液态蜂蜡擦在黄花梨木表面上如果不持续加温蜂蜡就会很快凝固在木材表面,并不能渗入木中。这样以来,对比实验是不会有结果的。如果持续不断加温,到达一定时候木材中的残留水分就会蒸发出来,这时蜂蜡油会很快渗入木棕眼和木纤维中去占领所跑出的水的位置。此时在木材表面就会出现蜂蜡油一边往木棕眼里钻同时木棕眼里往外冒气泡的现象。这个对比实验至此也就失去它的本质意义了。这属于保养家具的传统明火烫蜡工艺的范畴,在此我多说了两句。总之,选择用蜂蜡来做这个木材油性对比实验是错误的。即使要做也要使用类似于核桃油一类的油脂,但前提是一定要在颜色和质地都近似的海黄与越黄之间来做这个实验。其实实验结果二者差异也不像周先生文中所说的“较慢”和“很快”那样悬殊。至于周默先生在其另一部著作《木鉴》中关于越南黄花梨的叙述在下认为也尚存有一些片面之处,在此就不一一列举说明。
   还有,周先生在其《明清家具的材质研究―紫檀》一文中第五部分紫檀家具材质的鉴别中提到:“……有的工厂将紫檀木与老红木(指老挝、柬埔寨、越南、泰国产交趾黄檀(Dalbergia cochinchinensis,英文为Siam rosewood))混用。不是实践经验丰富的行家一般是难以识别的。老红木一般放在家具不明显处,其黑色条纹宽大明显,花纹可见,没有金星金丝。”,其中讲老红木没有金星金丝,难道老红木就真的就没有金星金丝吗?关于这点我在此不用再不做任何详细论述,稍有经验的人都应当清楚其中的对错。不过,其也意识到了这个不严谨的地方,后在其出版的《木鉴》一书中的第7页将“没有”改成了“少有”加以弥补,一字之差,其意陡然。   此外,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我国古典家具研究大家胡德生先生在其《黄花黎与黄花黎家具》一文中写道:“……目前市场上流通的所谓“黄花黎”绝大多数为产于老挝南部的一种酸枝木,俗称“越南黄花黎”。其色彩纹理与古家具中的黄花黎稍有接近,唯丝纹极粗,木质也不硬。色彩也不如海南黄花黎鲜艳。……”,对于这种观点在下认为其不但片面而且还是错误的。越南黄花梨应当归属于黄檀属香枝木类,因此其所谓“学名”也就应当叫香枝木,这是正确的。对比可见,胡先生认为越南黄花梨为酸枝木的结论是错误的。再有胡先生文中还讲越南黄花梨木色彩纹理与古家具中的黄花梨稍有接近,唯丝纹极粗,木质也不硬。色彩也不如海南黄花梨鲜艳。这种说法也是有很大局限性的,是经不起推敲的。
   综上所述,在下认为对于前辈专家们的文章和著作要有选择性的阅读,吸取他们的精华之处。对于他们的观点和结论也批判地继承和发扬   各位朋友,檀香紫檀木在印度的真正主要产区为德干高原南部和西南部卡纳塔克邦高韦里河上游流域以及克里希纳河支流范围的山地、丘陵、河谷中。其整体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受西高止山脉的阻挡,阿拉伯海的暖湿气流很难进入,因此山地和高丘陵等地的气候为干旱少雨,土壤多岩也相对贫瘠。而东南部位于矮丘陵及河谷的地方水气大气候温和湿润,居住人口众多土地也比较肥沃。卡纳塔克邦北邻安德拉邦,东邻泰米尔纳德邦,南临喀拉拉邦,离紫檀主产区距离最近也最大的一个港口城市是马德拉斯(又称钦奈   对一个地区进行考察不可不了解其历史文化。但凡了解印度历史或亲自到紫檀主产地考察过的人都应当知道现在印度南部根本没有迈索尔邦这个地名。迈索尔原为南印度一个古老的小国,1767-1799年(我国清乾隆32年至嘉庆4年),英国殖民侵略者先后对迈索尔王国发动了4次入侵战争。直到印度独立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后,1956年印度ZF根据民族寄居情况建立了迈索尔邦,其为坎纳拉人集中居住区。到1973年11月又将迈索尔邦改名为卡纳塔克邦,迈索尔为该邦第二大城市,一直到今天也再没有过改变。至于迈索尔,朋友们如果有机会到那里去就可以发现今天的迈索尔城位于高韦里河南岸,多达贝达山北坡下,人口较密集,城市特征明显,城市周遍几乎没有紫檀木生长。综上所述,我们现在普遍所说的紫檀木的产地为印度的迈索尔邦,其实是不严谨也是不正确的,是以讹传讹的结果。明清家具材质研究大家周默先生在所著的《木鉴》一书和文章《明清家具的材质研究—紫檀》中都说紫檀木的产地为印度的迈索尔邦,估计也是受此原因影响,可见在其写文章和书之前可能并没有到过印度实地考察紫檀木的情况,才会犯了这样的错误。   在一般情况下我十分不情愿琐专家们文章或著作中的错误之处,原因是人犯错误是难免的,专家也是人而不是神。前辈专家的著作,我本人是非常尊重的,因为毕竟有开先河的意义,我要取其精华,有选择的继承。然而,由于前辈专家们的名气大,头顶有光环,其著作中的观点对人们的影响也是根深蒂固的,后来研究者普遍采取拿来主义,不动脑,不思考,不恭身,不调查,不能独立提出自己的见解,不肯不敢也不情愿对前辈专家的见解和理论提出质疑,这样是无法进步的。
本人只是这方面的一个爱好者和痴迷者,水平自知不及专家们之万一,可是我今天说这些的目的还是希望大家对于前辈专家们的文章和著作要有选择性的阅读,吸取他们的精华之处。对于他们的观点和结论也批判地继承和发扬,且不可不假思索的一味照搬,
原作者 白发学童

邪之空陈 发表于 2007-7-4 00:27:00

学习,这篇够长,慢慢看。

紫檀坊 发表于 2007-7-4 04:54:10

不以油性论黄花梨,不以金星论紫檀.

韩萱 发表于 2007-7-4 08:24:23

商人的骗局

老十八子 发表于 2007-7-4 20:53:23

好文章,观点明确分析的明理,有实际经验.

导航灯 发表于 2007-7-4 23:33:36

已经认真学习了! 感谢!

半只烟 发表于 2007-7-7 17:29:36

又学了不少.

male888 发表于 2007-7-12 12:04:32

学习,学习.

寒夜听竹 发表于 2007-7-12 15:14:33

我跟着学习一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 要批判地继承和发扬前辈专家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