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种类及分布 (二)
(九)夜鹰目 Caprimulgiformes Ridgway夜鹰,又称蚊母,古作蟁母,音义相同。本目现存共5科24属102种。头骨为索腭型或裂腭型,嘴短弱,嘴裂阔;嘴须甚长;鼻孔呈管状或狭隙状。翼长而尖,具10枚初级飞羽,第二枚通常最长;缺第五枚次级飞羽。尾呈凸尾状,尾羽10枚。脚和趾大小居中或稍弱,跗跖短,被羽或裸出;外趾仅具4枚趾骨;中爪具栉缘。尾脂腺裸出或退化。眼形特大。体羽柔软,色呈斑杂状。雌雄无甚差别。通常栖于山林间,为夜行性鸟类,白天大都蹲伏在多树山坡的草地或树枝上,有时至洞穴中,黄昏出动。食物以昆虫为主(少数以果实)。卵产在地面或岩石上,常仅2枚。雏属晚成性。
现除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南部及某些大洋中的岛屿之外,几遍布全世界。但油鸱科仅分布于南美热带地区,蟆口鸱科仅分布于东洋界和澳洲界,林鸱科仅分布于澳洲。
(十)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成员体型大小不一,生活方式多种多样,多数种类以昆虫和小动物为食,有些种类食鱼,还有些种类食果实。
嘴长或强直,或细而稍曲,有时具盔突,盖均为索腭型。中国有翠鸟科、蜂虎科、佛法僧科。中国佛法僧目的鸟类中,以犀鸟体型最大,体重达1750克,翅长约306毫米。最小的是翠鸟,重33克左右,翅长约70毫米。脚短小,趾前3后1,并趾型。羽色艳丽,有时具金属辉亮,或是黑白斑驳状;雌雄相似,或差异极少。多数种类喜栖息在近水域的林区。善于攀木。绝大部分种类吃昆虫;雌雄共同筑巢,用嘴在河岸、堤坝等处啄成隧道状洞穴;也有的利用树洞、墙洞、断崖和天然洞穴,或强占鹊巢。雏为晚成性。
佛法僧目有9科,很多科分布局限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其它科则分布比较广泛,我国有5科。
(十一)鴷形目(Piciformes)
中型攀禽。嘴强如凿,适于凿木。翅有第5枚次级飞羽。尾为平尾或楔尾,羽轴坚硬而富有弹性,在攀树时起支架作用。脚短而强,呈对趾型,第2、3趾向前,第1、4趾向后。雌雄相似。善攀树干。舌长而能伸缩自如,舌尖具逆钩,用以钩取树干中的蠹虫为食。
此目可分为鹟鴷亚目和鴷亚目。鹟鴷亚目包括须鴷科、响密鴷科、鵎鵼科等;鴷亚目只有啄木鸟科。此目约有400种;除大洋洲及南极外,分布于全世界。中国只有须鴷科8种和啄木鸟科29种。在自己凿成的树洞中营巢。雏鸟为晚成性。
(十二)雨燕目(Apodiformes)
小型攀禽。体型非常小而飞行技术极其高超的鸟类,嘴形短阔而平扁,或细长成管状;两翅尖长;尾大都呈叉状;跗骨短,大都被羽,足大多呈前趾型。雌雄相似。本目可分为两个亚目:蜂鸟亚目,仅有蜂鸟科,不产于中国;雨燕亚目,下有2科,雨燕科,国内有4属8种,如楼燕;凤头雨燕科仅有1属1种,即凤头雨燕。雨燕飞时张口,易于捕食空中飞行的虫类,如蚊、蝇等,是益鸟,应予保护。营巢时用自己唾液混合所取得的材料,甚至完全用唾液造成,这就是市场上所售的名贵“燕窝”。
分布遍及世界各地,但绝大多数产于热带地区。共有3科,我国有2科。
(十三)咬鹃目(Trogoniformes),只有咬鹃科(Trogonidae)1科,是热带森林中的攀禽,在拉丁美洲,非洲和东南亚都有分布。咬鹃的脚趾与其它鸟类均不相同,1,2趾向后,3,4趾向前,为异趾形。咬鹃是色彩鲜艳的鸟类,通常有闪烁着金属光泽的鲜艳羽毛。咬鹃中最美丽最著名的种类是生活在中美洲山地雨林中的凤尾绿咬鹃(格查尔鸟),凤尾绿咬鹃是咬鹃中体型最大的一种,长着长长的尾羽。在古代玛雅文化中,凤尾绿咬鹃被认为是羽蛇神(格查尔神)的化身,享有神圣的地位,现在则被列为危地马拉的国鸟。咬鹃有9属35种,我国有1属3种。
(十四)鼠鸟目(Coliiformes)是鸟类中种类最少的一目,只有1科(Coliidae)1属6种,唯一的产地是非洲大陆,也是今颚总目中唯一分布限于一个大陆并且不产于我国的一目。鼠鸟是小型鸟类,大小似雀,构造有些象蜂鸟,头上有羽冠,其羽毛质感和爬行的动作都有些似鼠。鼠鸟社会性强,喜群居,很贪食,食植物的花,芽和果实。鼠鸟常悬在树枝上,有时甚至双腿悬挂在不同的树枝上。在悬挂时腿上升至“肩膀”的高度
(十五) 潜鸟目
嘴直而尖;两翅短小;尾短,被复羽所掩盖;脚在体的後部,跗骨侧扁,前3趾间具蹼。分布于北极圈、地中海、里海、北美南部及中国沿海。在岛上或水边的沼泽地营巢。雏鸟为早成性。大型种类大鸨的体重可达18千克,为世界上能飞翔鸟类中最重者。栖息于水域附近的沼泽草地或草原,涉水或奔走取食小型脊椎动物、蠕虫、软体动物、昆虫以及植物的嫩芽和种子,较少飞翔。繁殖期常有复杂的求偶炫耀,尤以鹤类和大鸨最著。两性共同筑巢。大型种每窝产卵2~3枚,小型种产卵4~10枚。卵的形状和色泽多种多样。雌雄共同孵卵,但以雌鸟为主。小型种类孵卵 期为10余天,大型种类28~36天。早成性。已离巢的幼 鸟尚需亲鸟饲喂数天至1个月。多成家族群聚活动,直至迁徙。
仅含潜鸟科(Gaviidae),共1属5种,我国有4种。潜鸟既擅长潜水又不失去飞翔能力,但在陆地上走路则很笨拙。潜鸟广泛分布于北方高纬度地区,冬季南迁。
(十五)雀形目(Passeriformes;perchingbirds)
体型一般较小,外部形态极为多样。鸣肌发达,大都善于鸣叫,该目种类很多,占现存鸟类的绝大多数。体型不一;喙、翼变化甚大,腿较细短;嘴全部被角质,嘴基无蜡膜;三趾向前,一趾向后,足趾均在一平面上。大多巧于在树木上或灌丛间营巢。雏鸟为晚成性。本目为鸟类中最高等的类群。在中国,雀形目共有28科,约650种。
鹳形目(Ciconiiformes)大中型涉禽。栖于水边,涉水生活,嘴、颈及腿均长。胫部裸露。趾细长,4趾在同一平面上。雏鸟晚成。
我国常见的有两类,即鹳和鹭。它们外形很相似,但前者中趾爪内侧不具栉状突,颈部不深曲缩成“S”型。我国常见种类有黑鹳及东方白鹳。在高树或岩崖缝隙内营巢。东方白鹳在我国东北繁殖,为世界著名的珍禽。
鸡形目(Galliformes)适应于陆栖步行,腿脚健壮,具适于掘土挖食的钝爪。上嘴弓形、利于啄食植物种子。嗉囊发达。翼短圆,不善远飞。雌雄大多异色,雄鸟羽色鲜艳,繁殖期间好斗,并有复杂的求偶炫耀。雏鸟早成。
鸡形目为重要的经济鸟类,除肉、羽以外,还有很多种类为著名的观赏鸟,其中有不少是我国特产。我国鸡形目种类十分丰富,而且大多是留鸟,为很多国家及地区所不及。在我国东北北部的雷鸟和榛鸟是北方类型的代表。褐马鸡为我国特产的稀有鸟类,限产于河北北部及山西北部的局部山林中,是重要的保护对象。 鸡形目中还有一些小型短翼种类,常见的有鹌鹑、鹧鸪、石鸡等。
结束语在自然界,鸟是所有脊椎动物中外形最美丽,声音最悦耳,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动物。从冰天雪地的两极,到世界屋脊,从波涛汹勇的海洋,到茂密的丛林,从寸草不生的沙漠,到人烟稠密的城市,几乎都有鸟类的踪迹。但人类的足迹已经越来越多地侵入到鸟类的居住地,破坏了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鸟类的居住和迁徙之地越来越少;过多的狩猎也使越来越多的鸟类绝迹。保护环境,保护鸟类,保护自然迫在眉睫。
参考书目:
刘凌云、郑光美主编,《普通动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6月第3版
许崇任,程 红 编 ,《动物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李难主编,《生物进化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
④徐敬明、高翔、李广军 主编,《动物学教程》,山东大学出版社,1993
⑤高 玮编著,《鸟类分类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⑥顾宏达等,《 基础动物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2 年
⑦陈品健,《动物生物学》,科学出版社, 2001年
⑧左仰肾,《动物生物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 2001 年
出自:http://qiuxiangli.blog.sohu.com/53110591.html 辛苦:分享! 谢谢分享! 鸟的种类 学习学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