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伏虫】又抓一条~是不是紫虫?
南京今年伏虫特别多,完全不正常,六月底抓一只,前天听到两只,其中一只今天被捕入狱。另有虫友在南湖公园抓了两条。不仅如此,今年已经发现两条油葫芦成虫在南京,抓了一只。
伏虫的成因到底是什么?在什么时候就已经决定他会提前羽化?对于这个问题,比较通行的说法有三种。一种认为,伏虫是前一年早秋产下的卵,经过高温高湿的局部环境而于当年孵化。然后以幼虫的形式越冬,并于六月中旬至七月中旬羽化。第二种说法认为卵和其他的一样于五月初羽化,但是少蜕一次皮,即已经成虫,这种理论可以解释虫子为什么明显变小,但是在时间上有明显漏洞,一龄的时间野外一般在十天,这和伏虫提前一个月出现明显不符。第三种说法是认为卵和正常的蟋蟀卵一样于五月初孵化,但是由于激素异常导致其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其他虫,由于蜕皮的间隔明显变短,所以个头略小。因为伏虫是随机出现的,很难做出观察和统计。从情理上看,第一种和第三种情况是基本说得通的,但是具体如何还待验证。
最后发一个刚抓的虫,不知道算不算紫虫 学习中 这条虫看上去不错,听叫声应该可以区别是不是紫虫。 昨天已经听到几只在叫了!自己孵化的7月初就成虫了! 好帖,象紫蛐蛐••• 欣赏了!欣赏了! 感觉伏虫也有它的环境性,山脚底草中常有北方也近埂边屋后。(俗称草蛐蛐)
1、早秋也有老籽的虫,这与早秋的籽也许没有冲突。
2、记得有朋友以前七月十五日左右收的虫,白露还能走个几路。
3、随即的可能性是有,如果是这样的话,可有的地块每年都有些伏虫出现。
回 7楼(雅鸣) 的帖子
每年我都是在南京师范大学发现伏虫,但是,每次都是在不同的具体环境中。有在池塘边,人工草坪里,花房等等~所以很是困惑啊伏虫肯定也有雌性,只是不会叫,很难找到。不然抓来一对份一下 我觉得和气温有关去年天凉过了立秋八月十几号了还没成虫今年5 6月份气温高七月十几号就有虫叫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