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觉情理
不知这是我这段迷失以来第几次读金刚经了。。。。不能算是倒背如流,诵读无阻倒是有的。今日又看了《剑雨》。 这是一部算是我很喜欢的,有来世今生或报仇雪恨或死去活来的像言情小说般的电影。 开始只是当做电影来消遣了,后来,让我禁不住泪流满面:不知为何看着这部戏总让我想起爱有来生。
两部戏里都有恨,有爱,有复仇,有等待,有相认。
“总有一天她会来的,
不管知不知道,
她一定还会走到这棵树下来,
只要她来了,
只要看她一眼,
不管她变成了什么样子,
我一定还能认得出她来。”
这是关于前世今生,关于轮回与守候的宿命。
“我愿化身石桥,
受五百年风吹,
五百年日晒,
五百年雨打,
但求此少女从桥上走过。”
这是关于欲爱不能,关于仇恨与爱恋的矛盾。
阿难这样说,是因为在佛前动了凡心,就如陆竹。
曾静这样说,是因为在爱前挡了深仇,就如阿明。
于心有愧,所以才会无怨无悔。
爱恨交织,所以才会痛不欲生。
这样说来,我更愿意不明就里地被恨,好过撕心裂肺地恨人。
很不喜欢陆竹这个角色,向了佛却又动凡心,招惹了细雨却又想拂袖而去,想要离开却又要用死亡在人心上刻印,一切终了还要拿机缘来当借口。一个没有定力向佛,没有担当谈情,没有勇气负罪的懦夫,不配让细雨动心。人说佛动凡心难,其实由恨生爱更苦。
那老和尚的一句: 那他是对你很好啊!最后彻底摧毁我的心防, 彻底崩塌。。。
回来再读金刚经, 那一句“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 未来心不可得” 跃然纸上的同时我便也看见曾静伏在地上,那一句“去吧”, 又仿佛是解脱,是借口, 是心底里的渴望。
唉!罢了, 这些也斗不过是个念头啊!
六祖曾说: 凡夫即佛, 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一看到要让自己烦恼的念头起来了,我们就有觉察,觉察了,就跟它说:“拜拜, 我知道你又来了,可是对不起我不和你玩了。”换句话说,我们不想起的念头一起, 就像一缕轻烟飘了起来。儿我们轻轻吹口气,办啊率轻烟吹开, 而不是看到轻烟就走过去, 结果走进浓浓的迷雾里,终至于伸手不见五指, 坠入坑洞陷阱。
你看, 这就是”念起即觉, 觉已不随“。我还是明白的哦。。。。。。
但是啊但是, 还是那一念啊,那一执念。。。。。。 上下五百年
女孩没拆桥
桥上一女孩
望断桥头桥
忍饥念佛经
相约在此桥 你看, 这就是”念起即觉, 觉已不随“。我还是明白的哦。。。。。。
但是啊但是, 还是那一念啊,那一执念。。。。。。
你要是一悟永悟你也成六祖了.
或许要多少年,多少世的顿悟渐悟,顿悟渐悟,才成正果.
有所感所悟总是善缘,总异于行尸走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