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言现代诗歌
曾经有朋友问,现代诗歌是否也有韵律、对偶与平仄?其实这个问题最容易引起争议,一度在学术界引起不小纠纷。之云希望在书房和谐的气氛里来讨论,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反正我们都不是专家、学者,只做娱乐而已。个人认为,现代诗歌不存在古韵诗词的诸多限制,但应该做到意境美、音韵美和结构美,也就是徐志摩先生的“新三美思想”。想要写好诗歌,首先要有激情,无论你的文字与修辞多么优美或枯燥,都不要让你的主题陷入无法继续下去的中止,这就需要作者完善自己的文学修养,熟练地驾驭每个方框字;同时,还要大量阅读名人著作;更主要的还是要在生活中多积累与体会,勤奋练笔与耐心修改。
最后想说:诗歌是一种高级精神,比其他文体要精炼与鲜明,写出后可以让读者情绪激荡,随着文字穿越思想的感悟。 按照一定章法,用心写,给大家留下美感或深刻印象就好。
不要那些今人不看、古人看不懂,或是古人不看、今人看不懂的东西。
纯属本人瞎说。 诗已超出语言范围.我们在此轻松交流也真实愉快.
持续的激动想象代价太大. “个人认为,现代诗歌不存在古韵诗词的诸多限制,但应该做到意境美、音韵美和结构美,也就是徐志摩先生的“新三美思想”。”
余以为,要做到意境美、音韵美和结构美,就要先掌握汉语的节奏。而掌握汉语节奏的最好方法是,反复大声诵读古典名篇。倒不是要背下章句,而是要在这个过程中去体会、感悟前人在文字中传达出的,思维、立意、处理表现方式,以及语言平仄的安排方法。大声诵读是为了屏弃杂念,将前人留传的优秀文化,融进自己的血液中去。 诵读是高见 亚里斯多德曾说:“悲剧艺术是一种特别艺术,即,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与歌曲”。虽然先哲谈的是悲剧,但在我看,他表述了有关文学包括诗歌在内的真知灼见。他之所谓“歌曲”,意即节奏、音律之美。如果诗歌能够具备节奏、音律之美,无疑会增加读者的欣赏快感。然而,亚式把“歌曲”排在最后,我认为,其道理与中国语文之美学原则相似,即,“以意为先”。曹雪芹曾在《红楼梦》中谈及自己的诗学原则,大抵也是如此,也在强调不能“以词害意”。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