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志 发表于 2008-6-19 13:00:06

上海今年高考满分作文――《他们》

在城市的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亦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

  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

  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

  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

  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很小,但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成长。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凌云志 发表于 2008-6-19 13:47:57

沪08唯一高考满分作文《他们》关注农民工子女



时隔三年,上海终于出现了一篇真正的70分满分高考作文,而这篇高考作文并不是一开始就得到满分,后来经过专家组的激烈讨论,文章的思想深度和朴实的文字赢得所有阅卷老师的赞赏,终于获得了70分的满分,专家称这是上海近年来高考中难得一见的佳作。

据介绍,2005年,本市高考曾出现了一篇满分作文,但专家 认为那篇文章的观点有点偏激,作文得分为68分,因考生书写比较好,加了2分书写分,最后作文得分为70分。

不过,今年高考真正出现了一篇满分高考作文,这篇文章描写作者对农民工子女的观察、关爱,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社会责任意识感,获得所有阅卷老师的一致好评,并赢得70分满分。

阅卷专家介绍,这篇满分作文在首轮评分中最高只获得68分,上海高考作文采用电脑阅卷,根据规则,一旦第一、第二位老师的评分超过规定误差,试卷会转到第三名老师处评分;若还是超过规定误差,则提交到作文阅卷组组长处评阅;仍有歧义的,拿到阅卷中心组仲裁。这篇文章后来在阅卷中心组里被从头到尾朗读一遍,有些专家当场被感动,中心组专家经过激烈讨论,最终决定给这篇文章满分,这篇文章也成为上海今年近10万份考卷中唯一的一篇满分作文。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分析今年的作文题目《他们》时指出,今年的命题作文激活思辨,作文题“他们”,构成整张试卷一个亮点。写“他们”,既使命题有效地与以往的各种习作区分出来,也是以全新的视角,激活考生的情感与思考,引导考生走出个体和小我,学会关注他人,学会以多元视野关注社会。

阅卷专家分析说:“这篇文章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视角独特,关注农民工的人很多,但是关注农民工子女的人却很少。作文在客观描述、合理想象之中又饱含真情实感,不愧为上乘之作。”

这篇作文把思想深度用朴实的文字表现出来,全文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时尚的包装,但是立意高,角度新,字里行间透露出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引发了阅卷者内心的共鸣。

而文章的最点睛之笔就是最后一句:“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考生没有一味抱怨,写出了变化和希望。

凌云志 发表于 2008-6-19 13:51:12

今年上海高考出现了一篇70分的满分作文《他们》。作者将目光投射到一个不受关注的群体———农民工子女身上,真实描绘了农民工子女的生存状态,体味他们的心灵世界。

记者了解到,这篇满分作文的“出炉”还经历了一番小波折。起初,两位阅卷老师分别为这篇作文打分后,分值相差超过规定数值,于是提交到阅卷中心组评分。中心组几位专家一致认为这是篇佳作,打了68分。第二天,专家们不约而同提出,这篇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见功力,可以评定为满分作文。但是,此前打的“68分”已被电脑记录在案,不得修改;为此,专家们还特意向市教育考试院打了报告,这篇作文最终评定为70分。

上师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余党绪、杨浦高级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陈小英认为,这篇作文最为可贵之处在于,作者是一个城里的孩子,却能如此关注社会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群体,不仅关注农民工孩子的物质生活,还深入到他们的心灵层面,表达了同情、理解和尊重。作者的语言饱含感情,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亦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这些语句充满了生活气息与人文气息。

余党绪指出,这篇作文的语言细腻、感性、柔软,一些典型场景和细节具有冲击力,如,“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一个中学生,对另一个与自己相距甚远的群体能有如此体察,很不容易。

这篇作文中不少语言很有诗意。陈小英列举,“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能写出这样的语句,在中学生中是很少见的。现在的学生普遍不注意观察生活细节,描写能力弱,所以老师看学生作文经常会觉得“没劲”。而这篇作文里的语句,给人清新、质朴之感。

文章的高明之处还在于,虽然写了农民工子女的生存压力,心理压力,但整篇文章基调积极向上,不是一味写困境,还写到这些孩子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正在茁壮成长。

语文教育专家认为,对于文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篇高考作文打70分,还是69分、68分,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之分。阅卷组的专家最终给这篇作文打了满分,体现了这样一个导向:希望处在优越生活环境中的学生,不只是关注自己,不只是关注那些在聚光灯下的人们,还要对周遭普通人群、对弱势群体多一份人文关怀,多一份悲悯之情。如何引导学生关注与思考,值得语文教育工作者深思。(记者 徐 敏)

gzas 发表于 2008-6-19 15:37:44

现在的高考作文越来越有难度了,能拿到满分真的是用自己的真感情在写,文笔功夫非常了得!

冰冷的心 发表于 2008-6-19 15:47:29

学习了~~楼主辛苦了.

阳春三月 发表于 2008-6-19 23:51:12

来自于生活的好作文。

哈罗ok 发表于 2008-6-21 15:12:57

谢楼主转载,让我们一窥当代青年的人文情怀。

赤松逍遥 发表于 2008-6-21 22:13:25

写出了心灵的感悟!

廉花清月 发表于 2008-7-3 11:04:52

勤奋的回报。恭喜

阿梦dm 发表于 2008-7-3 13:43:33

写的棒!!!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上海今年高考满分作文――《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