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茶馆
发表于 2008-8-22 14:35:27
葛惠琴
84年一厂老工匠. 蒋彦高徒. 国家级工艺师
最近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对日益泛滥的假会员现象进行清理,正在考核审批新一批会员,总计111人。据学会策划展览部副主任王彬讲,这些名单即将在经过审核后2个月内在其网站上公布。
从名单中可以看出,不少知名紫砂艺人还是第一次申请该会员,而在各种资料、宣传场合中,只要是紫砂艺人,恐怕名头中都少不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的头衔。
================================================
朱 丹 范锡军 范建群 范伯平 吴孟刚 陆晓强 韩惠琴 易俊亚 曹秀芬
王小军 史锡明 营林法 周军明 许静峰 唐利明 范卫平 董彩芬 吴志良
张金芬 邵志良 蒋泉芳 李 俊 吴菊芳 张生荣 殷小平 赵 军 俞志贤
李金林 蒋月清 张丽萍 张列平 朱泽伟 李芝芳 夏逸萍 唐朝花 唐燕萍
李小萍 黄伟忠 张铁良 房 云 何其仙 狄新陶 蒋泽军 陈春生 许双军
万根法 吴昂驰 应新良 高建军 许士群 陈凤娟 谈惠芬 韦 忠 张小均
许幼红 沈建新 程 悬 史亚琴 冯勤仙 蔡志君 孙建林 严 伟 林国全
周梅娟 冯勤芳 史科琴 张旭英 葛惠琴 唐忠平 张才良 蒋锡娟 凌爱军
邹 辉 周鹏飞 刘友林 徐惠琴 水惠芳 王卫君 朱 峰 范菊华 惠泉芳
薛晨芝 范彩娟 范彩琴 沈秀芳 王爱荣 陈富大 陈正初 唐朝军 何建新
范玉红 杨红芬 顾中南 葛明祥 王建刚 周鹏甲 周奇鸣 沈 琳 钱建生
王建南 王福君 潘小忠 黄丽萍 金火明 陆文霞 谈跃芬 唐六琴 储亦斌
吴坤大 孔良法
黑白茶馆
发表于 2008-8-23 23:56:37
朱泥莲子
纯正小煤窑朱泥(泥料自己找的)
220CC
伟伟(15年老工手)
全手工制作
黑白茶馆
发表于 2008-8-23 23:57:33
继续图片细节
老李
发表于 2008-8-24 12:48:09
都是好壶!谢谢分享
黑白茶馆
发表于 2008-8-25 10:00:04
大亨仿古
老紫泥(陈腐期10年以上)
图片上这把280CC
全手工老法制作
蒋锡明(18年老工匠)
以这把大亨仿古说明一下老法全手工壶做工和泥料的特点
原创图片和文字.请尊重作者权益
黑白茶馆
发表于 2008-8-25 10:02:10
矿石风化打碎后一般会用吸铁石可以吸走这样的铁质。并不能保证全部处理掉,所以有些不地道的做法:会把泥打浆后再过滤掉铁质。铁质过滤掉同时也把自然分布的砂也过滤掉了。打泥浆做法已经完全破坏了紫砂的物理结构,基本可以归到假紫砂一类了。市场最多的商品壶,冲浆壶就是这么来的。由于没有砂感,成型很难,所以基本都是用模具塑型。
烧后表现为典型的和尚光。没有质感。质地相当细密。当然这一类的冲浆壶还会有化工添加的问题。
也有一部分用冲浆泥来做半手工壶。会把泥打浆后再过滤掉铁质,然后冲砂到泥桨里(冲入的沙粒往往大小一致)以便达到塑型目的~这样的紫砂也已经改变了物理结构。表现为颗粒非常均匀,看不到一颗铁质(黑点)~
黑白茶馆
发表于 2008-8-25 10:03:33
拍了几张全手工内部的特点.还原紫砂的地道魅力~
图片中央竖立的粗条就是拍泥条围身桶的手工接缝,这是判断全手工标志之一。
紧靠手工接缝中下部并且和手工接缝呈十字交叉的一圈细密小皱文,分布非常自然.这个就是全手工收索纹路。行话叫(皱皮)这个是判断是否是手工壶的最主要依据。原因如下:
皱皮形成的原因:拍打泥条成型时,手上是内松外紧(外面拍打塑型),泥料自然弯曲一般出现在身桶中下部。尤其接近收底的地方弯曲程度较大。高温烧成后由于内外膨胀系数(张力)不同。内部就出现了自然分布的皱皮。有些新式工匠推墙干净,但是多少会留下这个痕迹。老法手工一般只推底部。基本保留了这钟手工老味道。皱皮效果是没法作假的。
手工接缝或者内部盖章或者其他的有造假的可能
黑白茶馆
发表于 2008-8-25 10:06:15
皱皮细节部分
黑白茶馆
发表于 2008-8-26 09:22:44
继续上图片细节
黑白茶馆
发表于 2008-8-26 09:24:36
真正全手工才能任意大小订制
一把280CC一把200CC. 完美品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